暗弱空间碎片高精度定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40324 阅读:276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6-16 10:01
暗弱空间碎片高精度定位方法,工作步骤如下:⑴.采集连续三帧CCD图像;⑵.第1帧及第3帧图像的底片模型的计算;⑶.第2帧图像的底片模型的计算;⑷.暗弱空间碎片的定位;⑸.依次采用上述四个步骤,最后得到第2帧CCD图像上的暗弱空间碎片的定位结果;⑹.定位结果的存储和显示。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CCD图像曝光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实现对暗弱空间碎片的高精度定位,是一种的非常好的一种暗弱空间碎片定位方法。该方法的实际处理效果好,能够广泛地应用到空间碎片监测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实时的暗弱空间碎片定位方法,它能够在CCD图像曝光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实现暗弱空间碎片高精度定位,是一种的非常好的暗弱空间碎片的定位方法。
技术介绍
在科研、军事等许多领域,都需要对空间碎片进行监视,从而给出空间碎片的每一个瞬间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其变化,确定空间碎片的运行轨道,从而获取空间碎片精确的信息,从而给在轨航天器的提供相关信息。CCD的专利技术,替代了传统的照相观测,成为了空间碎片监视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对中高轨道的空间碎片。在对空间碎片观测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空间碎片的定位精度,通常对CCD图像的曝光有一定的要求,通常要求在跟踪空间碎片时,背景恒星的星象的长宽比要小于3,这样就能保证空间碎片的定位精度优于C⑶像元空间分辨率的一半。由于在积分时间短时,暗弱空间碎片在CCD图像上的所成星象的信噪比较低,则或造成不能检测到其星象或者星象定位精度低,所以为了提高暗弱空间碎片的星象信噪比,也就是提高暗弱空间碎片的定位精度,就必须增加CCD图像的曝光时间。然而若CCD图像的曝光时间较长,则 CXD图像上背景恒星的星象轨迹变得很长,就是其星象的长宽比变大,从而降低了背景恒星星象的信噪比,降低了恒星星象的定位精度,因此影响了暗弱空间碎片的定位精度。所以本方法就是基于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它可以在CCD图像曝光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实现暗弱空间碎片的高精度定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连续采集的三帧图像 (第1及3帧图像的曝光时间短,第2帧图像的曝光时间长),通过计算第1及3帧图像的底片处理模型,给出高精度的底片处理模型,从而给出第二帧上的暗弱空间碎片的定位结果。完成上述专利技术任务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包括以下几个工作步骤(1).采集连续三帧CXD图像;(2).第1帧及第3帧图像的底片模型的计算;(3).第2帧图像的底片模型的计算;(4).暗弱空间碎片的定位;(5).依次采用上述四个步骤,最后得到第2帧CCD图像上的暗弱空间碎片的定位结果;(6).定位结果的存储和显示。更优化和更具体描述以上各步骤如下 (1).采集连续三帧C⑶图像在跟踪暗弱空间碎片时,观测软件连续采集3帧图像,其中第1和3帧图形的曝光时间短,第2帧图像的曝光时间长。采集的3帧CCD图像包含对应的时间和指向信息,存储在计算机内存指定的缓冲区中。(2).第1帧及第3帧图像的底片模型(3).根据第⑴步骤中采集的3帧图像,通过理论星图和实测星图的匹配结果,计算第1 帧及第3帧图像的底片模型,供暗弱空间碎片定位时使用。(4).暗弱空间碎片的定位;根据第2帧图像的底片模型计算结果,输入暗弱空间碎片的星象灰度质心坐标,给出暗弱空间碎片的定位结果。(5)、观测软件系统重复上述步骤,可以对暗弱空间碎片进行观测;(6).将暗弱空间碎片的定位结果通过显示系统显示出来,以及存储在计算机系统的存储介质中。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各个步骤,由观测软件执行与完成;该观测软件可以是在现有技术的观测软件的基础上,增加本专利技术的步骤部分构成。本专利技术的,能够在CCD图像曝光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实现对暗弱空间碎片的高精度定位,是一种的非常好的一种暗弱空间碎片定位方法。该方法的实际处理效果好,能够广泛地应用到空间碎片监测中。由于本专利技术中,在探测到暗弱空间碎片的同时,保证了暗弱空间碎片的信噪比,又缩短了背景恒星的星象的长宽比,这样使得暗弱空间碎片和背景恒星都有很高的定位精度,从而使得提高了暗弱空间碎片的定位精度。在传统的定位方法和长曝光情况下,背景恒星的星象很长,这样会造成恒星的定位精度只能达到几个像素,同时造成能够参与定标的恒星个数减少。为了兼顾两者,使得暗弱碎片的信噪比较低,这样就造成暗弱空间碎片的定位精度只能优于几个像素,通过本定位方法使得恒星的定位精度能够优于0. 5个像素,暗弱碎片的定位精度也能优于0. 5个像素,这样就实现了暗弱空间碎片的高精度定位。附图说明图1为各装置组合成本专利技术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图1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采集连续三帧C⑶图像在跟踪暗弱空间碎片时,观测软件连续采集3帧图像,其中第1和3帧图形的曝光时间短,第2帧图像的曝光时间长。采集的3帧CCD图像包含对应的时间和指向信息,存储在计算机内存指定的缓冲区中。(2).第1帧及第3帧图像的底片模型(3).根据第⑴步骤中采集的3帧图像,通过理论星图和实测星图的匹配结果,计算第1 帧及第3帧图像的底片模型,供暗弱空间碎片定位时使用。(4).暗弱空间碎片的定位;根据第2帧图像的底片模型计算结果,输入暗弱空间碎片的星象灰度质心坐标,给出暗弱空间碎片的定位结果。(5)、观测软件系统重复上述步骤,可以对暗弱空间碎片进行观测;(6).将暗弱空间碎片的定位结果通过显示系统显示出来,以及存储在计算机系统的存储介质中。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工作步骤如下(1).采集连续三帧CXD图像;(2).第1帧及第3帧图像的底片模型的计算;(3).第2帧图像的底片模型的计算;(4).暗弱空间碎片的定位;(5).依次采用上述四个步骤,最后得到第2帧CCD图像上的暗弱空间碎片的定位结果;(6).定位结果的存储和显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各工作步骤的具体操作如下(1).采集连续三帧C⑶图像在跟踪暗弱空间碎片时,观测软件连续采集3帧图像,其中第1和3帧图形的曝光时间短,第2帧图像的曝光时间长;采集的3帧CCD图像包含对应的时间和指向信息,存储在计算机内存指定的缓冲区中;(2).第1帧及第3帧图像的底片模型的计算;(3).根据第⑴步骤中采集的3帧图像,通过理论星图和实测星图的匹配结果,计算第1 帧及第3帧图像的底片模型,供暗弱空间碎片定位时使用;(4).暗弱空间碎片的定位;根据第2帧图像的底片模型计算结果,输入暗弱空间碎片的星象灰度质心坐标,给出暗弱空间碎片的定位结果;(5)、观测软件系统重复上述步骤,对暗弱空间碎片进行观测;(6).将暗弱空间碎片的定位结果通过显示系统显示出来,以及存储在计算机系统的存储介质中。全文摘要,工作步骤如下⑴.采集连续三帧CCD图像;⑵.第1帧及第3帧图像的底片模型的计算;⑶.第2帧图像的底片模型的计算;⑷.暗弱空间碎片的定位;⑸.依次采用上述四个步骤,最后得到第2帧CCD图像上的暗弱空间碎片的定位结果;⑹.定位结果的存储和显示。本专利技术能够在CCD图像曝光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实现对暗弱空间碎片的高精度定位,是一种的非常好的一种暗弱空间碎片定位方法。该方法的实际处理效果好,能够广泛地应用到空间碎片监测中。文档编号G01C11/00GK102494674SQ20111036882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8日专利技术者张晓祥, 鲁春林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春林张晓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联通] 2014年12月12日 18:22
    谓懦弱而不明事理或昏暗微弱
    0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