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板的加工模具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39103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6 0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板的加工模具和方法,加工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弹压片模,弹压片模为片状钢制一体件,包括一体冲压弯曲成型的依次相连的压贴段和模腔段。弹压片模的模腔段的上表面形状与上模的模具型腔表面形状相同;下模还包括安装槽和弹性部件。由于弹性部件将坯板的下表面与下模的第二平面之间撑开一定角度,使得坯板的左上端头部与下模的模具型腔表面留有孔隙;使得随着下模向上抬升,坯板上放置的贴面纸在弹压片模的作用下向下弯折,同时弹压片模受力也顺着坯板的头部表面插入下模中并位于坯板的下表面下方。压贴成型后,复合板的圆角部、上表面、头部以及与头部相靠近的部位的表面上压贴有整张连续贴面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板,具体涉及一种圆头包角或者异形头部的复合板及其加工模具和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要在沿长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呈大于90°至180°圆弧曲面的复合板,以下简称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坯板上热压诸如装饰纸和耐磨纸一类的贴面纸,已有技术的制造模具必须有哈夫对合分型面,但是由于制造模具分型面的存在,也就必然会在制成品的表面造成由贴面纸凸起的条纹。现实中的这种凸起的条纹一般大于2mm,这就给复合板造成了缺陷。而且在其生产过程中向模具内铺垫贴面纸操作比较困难,容易造成脆性贴面纸折断, 增加材料消耗,降低产品成品率。中国专利文献CN 1326676C (专利申请号200510041361. 1)公开了一种侧部圆头包角范围为90°至180°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及其产品,该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加工工艺,先将贴面纸包裹在坯料上,再将包裹贴面纸的坯料填充入套模内;将填充有包裹贴面纸的坯料的套模,置于热压成型模内热压成型而制成成品;所用套模为不锈钢钢件,厚度在 0. 3 2mm范围内。这种方法在包裹贴面纸的基板外部套上完整无缝的套模,在哈夫对合成型模具内依次热压成型获得了圆弧表面无凸起条纹的成品;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锈钢套模的损耗非常严重,内腔与坯料的轮廓吻合的套模在每次的热压成型过程中,在模具内都有微小的偏移,数次偏移之后套模的内腔便不能与坯料的轮廓完全吻合,这时这个套模就即已报废,因此虽然解决了成品表面的凸起条纹的问题,但是带来了不锈钢套模成本的大量增加。中国专利文献CN 101804648A (专利申请号2010101;34936. 5)也公开了一种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的制造方法和加工模具,所述加工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的模具型腔由圆弧柱面和侧平面从右上至左下依次相连构成,上模的模具型腔的圆弧柱面的圆心角 α为95度至175度;下模的模具型腔由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从左下至右上依次相连构成, 下模的模具型腔的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互垂直,并直接相连或通过圆角柱面过渡相连; 下模的第二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的锐角β的大小与上述圆心角α的大小相对应,为α-90 度;上模与下模的合模方向为上下方向。制造侧部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时,将坯板的主体部的下平面朝右下方置于下模的型腔内,在坯板的主体部的上平面上依次放置浸胶纸和耐磨纸,启动压机,使下模向上抬升, 坯板、浸胶纸和耐磨纸随同下模的上升而进入上模的模腔内,然后热压成型,下模向下脱模,获得圆头包角的复合板材。但是由于上述加工模具的上模的圆弧柱面的圆心角α为95度至175度,因此该模具及其方法无法加工175°至180°的圆头,实际中对按照上述方法获得的圆头复合板进行切割而获得楼梯条时,楼梯条的圆头部位非常短,以至于楼梯条的头部不仅使用强度不高,头部也不是非常美观。随着市场对板材的要求和功能的不断提高,现在要求圆头包角复合板的与圆头部相接的一部分下底面也包覆装饰纸和耐磨纸;对于异形头部的复合板也有此要求,即异形头部的下表面压贴装饰纸和耐磨纸。根据现有技术的启示,如果使用哈夫对合分型面的复合板,不可避免地存在凸起的贴面纸条纹这一硬伤,而且贴面纸的使用面积更大,生产中铺垫贴面纸的操作更急加困难。如果对第二中采用套模的模具进行改进,那就需要将套模从圆头部位开始在上表面上进行延长;但是采用套模一来仍旧存在套模损耗带来的成本问题,二来套模的上表面延长之后,包覆好装饰纸及耐磨纸的基板放入套模的空间就减小了,向套模内放入基板就变得比较困难,降低工作效率。而第三种加工模具和方法连180°的圆头包角复合板都不能完成,要想在复合板与圆头部分相接的下表面压贴贴面纸就更不可能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侧部圆头包角范围为90°至180° 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异形头部;之三是提供一种能将复合板的上表面、复合板的圆头部或者异形头部以及与头部相连的一部分下表面压贴整张连续贴面纸的加工模具和方法,以及由上述模具和方法加工得到的复合板。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板的加工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的模具型腔的开口朝向左下方,下模的模具型腔的开口朝向右上方;上模与下模的合模方向为上下方向;在合模状态下,上模的模具型腔与下模的模具型腔所共同形成的合模型腔的形状与待加工的复合板的形状相同;上模的模具型腔的表面由平滑曲线的曲面和第一平面从左上至右下依次相连构成,或者是由平滑曲线的曲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弧形面从左上至右下依次相连构成;所述平滑曲线的曲面为规则平滑曲线的曲面或者为异形平滑曲线的曲面,所述的规则平滑曲线的曲面是称为第一弧形面的圆弧形曲面;下模的模具型腔的表面包括第二平面和第一侧面;下模的第二平面与上模的第一平面相平行,下模的第一侧面沿着自从左下至右上的方向设置且垂直于第二平面;当上模的平滑曲线的曲面为第一弧形面时,下模的模具型腔的表面由第二平面和第一侧面依次相连构成,或者是由第三弧形面、第二平面和第一侧面依次相连构成,且第三弧形面和第二平面从左上至右下依次设置;当平滑曲线的曲面为异形平滑曲线的曲面时,下模的模具型腔的表面由第二平面和第一侧面依次相连构成;下模还包括安装槽和弹性部件。各安装槽开设在下模上,安装槽的开口方向与下模的第二平面的所朝方向一致, 各安装槽的上端口均位于下模的第二平面处;安装槽的数量为2至20个,各个安装槽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在下模上。弹性部件的数量与安装槽的数量相同或者小于安装槽的数量,各弹性部件设置在相应一个安装槽上,所述弹性部件在未受外力作用时伸出下模的第二平面的表面,受到外力时收缩到下模的第二平面的表面之内。所述的复合板的加工模具还包括弹压片模,弹压片模为片状钢制一体件,包括一体冲压弯曲成型的依次相连的压贴段和模腔段。弹压片模的模腔段的上表面形状与上模的模具型腔表面形状相同;弹压片模的压贴段的形状为长方形的片体,压贴段从下方连接在模腔段的左下部,且压贴段与铅垂面的夹角Y为1° 5°。弹压片模的长边长度与上模的前后向长度相等或略长;弹压片模固定连接在上模上,且由其模腔段的上表面贴合在上模的模具型腔的表面上。当上模的模具型腔表面由第一弧形面和第一平面从左上至右下依次相连构成时, 则弹压片模的模腔段由第一弧形片体和平面片体从左上至右下依次相连构成,且弹压片模的第一弧形片体和平面片体的形状分别与上模的第一弧形面和第一平面的形状相对应。当上模的模具型腔表面由第一弧形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弧形面从左上至右下依次相连构成时,则弹压片模的模腔段由第一弧形片体、平面片体和第二弧形片体从左上至右下依次相连构成,且弹压片模的第一弧形片体、平面片体和第二弧形片体的形状分别与上模的第一弧形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弧形面的形状相对应。当上模的模具型腔表面由异形平滑曲线的曲面和第一平面从左上至右下依次相连构成时,则弹压片模的模腔段由异形平滑曲线片体和平面片体从左上至右下依次相连构成,且弹压片模的异形平滑曲线片体和平面片体的形状分别与上模的异形平滑曲线的曲面和第一平面的形状相对应。当上模的模具型腔表面由异形平滑曲线的曲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弧形面)从左上至右下依次相连构成时,则弹压片模的模腔段由异形平滑曲线片体、平面片体和第二弧形片体从左上至右下依次相连构成,且弹压片模的模腔段由异形平滑曲线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平杨丹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朗坤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