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发生炉出渣装置的液压驱动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38721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6 0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煤气发生炉出渣装置的液压驱动系统。第一推杆支架放置在底座支架上,油缸支架为“门”形,油缸支架横跨在底座支架和第一推杆支架上方,油缸装在第一推杆支架内,油缸缸体上设有转轴,转轴下端装在底座支架顶部的轴座内,转轴上端装在油缸支架顶部上的轴座内;油缸活塞杆端螺接油缸头固定座,油缸头固定座固定连接第一推杆支架,油箱总成给油缸提供工作液压油,油缸活塞杆伸缩时带动第一推杆支架在底座支架上移动;所述第二推杆支架的一端焊接固定在第一推杆支架上,第二推杆支架另一端安装有推杆轴,推杆轴用于推动出渣装置上的棘轮。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液压驱动方式推动出渣装置上的棘轮,整体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制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气发生炉,具体是涉及煤气发生炉出渣装置的液压驱动系统。技术背景目前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燃料主要有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三大种类,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气体燃料的应用范围及应用前景最为广泛。气体燃料一般称为煤气,按其生产方式可分为天然煤气和人造煤气两大类,在天然煤气中,主要有通过钻井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气井气、矿井气、石油伴生气和天然沼气等。 在人造煤气中,主要有焦煤气、发生炉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等。发生炉煤气属于固体燃料(煤或焦炭)经过气化的热加热过程的产物,即用氧或氧化合物(蒸汽、二氧化碳)通过高温的固体燃料(煤或焦炭)层,其中的有机物质起氧化作用而生成含有氧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和甲烷等成分的气体,该气体即为发生炉iS飞。现有技术中,煤气发生炉中的出渣装置主要是旋转式灰盘,采用偏心推杆推动旋转式灰盘转动,灰盘中的炉渣被固定在炉体上的出灰板铲出,但是这种偏心推杆结构比较复杂,制造成本较高,而且占地面积比较大,因此需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煤气发生炉出渣装置的液压驱动系统,其采用液压驱动方式,结构简单,占地面积较小,制造成本较低。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煤气发生炉出渣装置的液压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底座支架、第一推杆支架、油缸支架、第二推杆支架、推杆轴、油缸、油缸头固定座和油箱总成,第一推杆支架放置在底座支架上,油缸支架为“门”形,油缸支架横跨在底座支架和第一推杆支架上方,油缸装在第一推杆支架内,油缸缸体上设有转轴,转轴下端装在底座支架顶部的轴座内,转轴上端装在油缸支架顶部上的轴座内;所述油缸的活塞杆端螺接油缸头固定座并通过锁紧螺母锁紧,油缸头固定座固定连接第一推杆支架,油箱总成给油缸提供工作液压油,油缸活塞杆伸缩时带动第一推杆支架在底座支架上移动;所述第二推杆支架的一端焊接固定在第一推杆支架上,第二推杆支架另一端安装有推杆轴,推杆轴用于推动出渣装置上的棘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箱总成包括油箱盖板、油箱主体、电机油泵连接座、齿轮泵、电机、吸油管、出油管和液压元件,油箱盖板固定在油箱主体上,电机油泵连接座装在油箱主体内,电机油泵连接座上板支托在油箱盖板上,齿轮泵固定在电机油泵连接座下板上,电机安装在电机油泵连接座下板上,电机驱动齿轮泵运转,齿轮泵进口连接吸油管,齿轮泵出油口连接出油管,出油管另一端连接液压元件,液压元件用于输出工作液压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油管端部安装有过滤网罩。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箱盖板上开有进油孔,进油孔边沿焊接固定有进油孔座,进油孔座上配装有进油孔盖;所述油箱主体下部一侧设有出油孔,出油孔边沿焊接固定有出油孔座,出油孔座上配装有出油孔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箱主体一侧的中部安装有溢位计。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采用液压驱动方式来推动出渣装置上的棘轮,整体结构简单,占地面积较小,制造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油缸支架的结构左视图。图3为图1中油缸总成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3中油缸总成的结构左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支架、2-第一推杆支架、3-油缸支架、4-第二推杆支架、 5-推杆轴、6-油缸、7-油缸头固定座、8-锁紧螺母、9-油箱总成、10-转轴、9. 1-油箱盖板、9. 2-电机油泵连接座、9. 3-油箱主体、9. 4-出油孔座、9. 5-出油孔盖、9. 6-齿轮泵、 9. 7-吸油管、9. 8-过滤网罩、9. 9-进油孔座、9. 10-进油孔盖、9. 11-液压元件、9. 12-电机、 9. 13-溢位计、9. 14-出油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所述煤气发生炉出渣装置的液压驱动系统主要由底座支架1、第一推杆支架2、油缸支架3、第二推杆支架4、推杆轴5、油缸6、油缸头固定座7和油箱总成9几部分组成。如图1、图2所示,第一推杆支架2放置在底座支架1上,油缸支架3为“门”形,油缸支架3横跨在底座支架1和第一推杆支架2上方,油缸6装在第一推杆支架2内,油缸6 缸体上设有转轴10,转轴10下端装在底座支架1顶部的轴座内,转轴10上端装在油缸支架 3顶部上的轴座内;所述油缸6的活塞杆端螺接油缸头固定座7并通过锁紧螺母8锁紧,油缸头固定座7固定连接第一推杆支架2,油箱总成9给油缸6提供工作液压油,油缸6活塞杆伸缩时带动第一推杆支架2在底座支架1上移动;所述第二推杆支架4的一端焊接固定在第一推杆支架2上,第二推杆支架4另一端安装有推杆轴5,推杆轴5用于推动出渣装置上的棘轮。具体应用时,油箱总成9为油缸6提供工作液压油,油缸6的活塞杆伸缩运动;油缸6的活塞杆伸缩时带动第一推杆支架2在底座支架1上往复移动,第一推杆支架2带动第二推杆支架4前后往复运动,第二推杆支架4前端的推杆轴5推动棘轮转动。所述油箱总成9的结构如图3、图4所示,其主要由油箱盖板9. 1、油箱主体9. 3、电机油泵连接座9. 2、齿轮泵9. 6、电机9. 12、吸油管9. 7、出油管9. 14和液压元件9. 11组成, 油箱盖板9. 1固定在油箱主体9. 3上,电机油泵连接座9. 2装在油箱主体9. 3内,电机油泵连接座9. 2上板支托在油箱盖板9. 1上,齿轮泵9. 6固定在电机油泵连接座9. 2下板上,电机9. 12安装在电机油泵连接座9. 2下板上,电机9. 12驱动齿轮泵9. 6运转,齿轮泵9. 6进口连接吸油管9. 7,齿轮泵9. 6出油口连接出油管9. 14,出油管9. 14另一端连接液压元件 9. 11,液压元件9. 11用于输出工作液压油。如图3所示,在所述油缸总成9中,所述吸油管9. 7端部安装有过滤网罩9. 8,过滤网罩9. 8用于将进入齿轮泵9. 6的液压油过滤干净,以确保输出的工作液压油干净,避免污物带入油缸6中而导致油缸6出现故障。如图3、图4所示,由于液压油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有部分损耗,需要加注补充,为便于向油箱主体9. 3内补充液压油,本专利技术在油箱盖板9. 1上开设了进油孔,进油孔边沿焊接固定有进油孔座9. 9,进油孔座9. 9上配装有进油孔盖9. 10。由于液压油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更换,本专利技术在油箱主体9. 3下部一侧设置了出油孔,出油孔边沿焊接固定有出油孔座9. 4,出油孔座9. 4上配装有出油孔盖9. 5。如图3所示,所述油箱主体9. 3 一侧的中部安装有溢位计9. 13,以观测油箱主体 9.3内的液压油量。权利要求1.煤气发生炉出渣装置的液压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架(1)、第一推杆支架(2)、油缸支架(3)、第二推杆支架(4)、推杆轴(5)、油缸(6)、油缸头固定座(7)和油箱总成(9),第一推杆支架(2)放置在底座支架(1)上,油缸支架(3)为“门”形,油缸支架(3)横跨在底座支架(1)和第一推杆支架(2)上方,油缸(6)装在第一推杆支架(2)内,油缸(6)缸体上设有转轴(10 ),转轴(10 )下端装在底座支架(1)顶部的轴座内,转轴(10 )上端装在油缸支架(3)顶部上的轴座内;所述油缸(6)的活塞杆端螺接油缸头固定座(7)并通过锁紧螺母(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雪峰曹文明俞凯吴敏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莱达热工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