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37361 阅读:4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5 20:42
用于梳理棉花纤维的纺织机械中的可绕一旋转轴线旋转的梳理辊的锡林针板座的梳理元件,包括一具有沿一表面线弯曲的外壳面的根部(8),许多从外壳面相对于旋转轴线逆半径方向伸展的沿表面线(9)顺序设置的齿(7,12;7a、12a;7b,12b)和许多分别设置在两个相邻的齿(7,12;7a、12a;7b,12b)之间的齿间空腔(18;18b),它们分别使所梳理的纤维可以沿纤维通过方向(24)在一径向嵌入深度(E)的情况下通过,其中每个齿(7,12;7a、12a;7b,12b)具有四条齿棱边(20、21、22、23;20a、21a、22a、23a),其中确定在齿间空腔(18;18b)内的一在限定齿间空腔(18、18b)的第一个齿(7;7a;7b)的沿表面线(9)前面的和沿纤维通过方向前面的齿棱边(20;20a)之间的假想连线(25;25a),并且其中表面线(9)和连线(24)夹一至少15°的啮合角(α),并且梳理角(α)沿径向(11)至少逐段加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锡林辊的锡林针板座板的梳理元件,其在用来梳理棉花纤维的纺织机中可绕旋转轴线旋转。
技术介绍
用在精梳机中的梳形件由于公开的早先应用是众所周知的,其中在一个基体上设置至少一个梳理元件,它与待梳理的棉花纤维嵌合。其中一个圆梳的有效梳理区例如可以为圆梳外体线圆周的78°、90° Ull0、180°或整个圆周。一具有沿整个圆周的有效梳理区的圆梳称为360°圆梳。彩针、针条、锯齿形齿钢丝段、梳齿或锯齿形件冲压作为梳理元件,其中预装的梳理元件称为系杆或锡林针板座。锡林针板座具有例如许多沿锡林辊旋转轴线方向并排设置的带齿的梳理元件,例如锯齿形冲压件或齿盘形式的齿。齿以及它在锡林针板座上沿旋转轴线方向以及沿绕旋转轴线的旋转方向的布局影响锡林针板座的梳理效果。此外,从锡林针板座的齿盘中清理被梳出的纤维也取决于齿的造型及其在锡林针板座上的布局。DE3904178A1示出一具有许多梳理元件的锡林针板座,梳理元件分别具有大量不同的齿。由DE19956911A1已知具有非矩形横截面几何形状的齿,构成锡林针板座相邻梳理元件的齿之间的非矩形中间区域。对纤维的梳理作用通过齿嵌入待梳理的纤维保证,其中所梳理纤维通过锡林针板座两个相邻齿之间的中间空腔。原则上在中间空腔的尺寸减小时梳理作用加大,但是由此降低了齿中间空腔的可接近性,使其清理、特别是去除梳出的颗粒和/或纤维成分更加困难。因此对于系杆呈现出一方面希望高的梳理效果和另一方面齿间空腔良好的可接近性相互矛盾的结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改进具有高梳理效果的用于梳理棉花的锡林针板座的梳理元件,使得除此之外可以毫无问题地清理齿间空腔。按照本专利技术,通过具有在权利要求1中给出的特征的梳理元件来实现这个目的。用于可绕一旋转轴线旋转的锡林辊的锡林针板座的本发专利技术的梳理元件包括根部,该根部具有一沿表面线弯曲的外壳面;从外壳面相对于旋转轴线沿径向向外延伸并且沿表面线顺序设置的多个齿,以及多个分别设置在两个相邻的齿之间的齿间空腔,所述齿间空腔分别使得所梳理的纤维在一定的径向嵌入深度的情况下可以沿纤维通过方向通过。 其中每个齿具有四个齿棱边,其中在一个齿间空腔中、在一限定齿间空腔的第一个齿的沿表面线后面的和沿纤维通过方向前面的齿棱边和一限定齿间空腔的第二个齿的沿表面线前面和沿纤维通过方向后面的齿棱边之间确定一假想连线,并且表面线和连接线夹一至少 15°的梳理角α。通过本专利技术对啮合角α的规定由于对待梳理棉花纤维高的梳理效果实现最佳的梳净,并且另一方面保证各根纤维柔和的操作,使得只有少量纤维断裂和由此变短。本专利技术的梳理元件也可以用于这样的锡林针板座,其安装在一个锡林辊上并且在大于 450精梳循环/分和大于500精梳循环/分的情况下运行。这样高的精梳转速存在这样的危险,即所梳理的纤维几乎在齿的外端,即确定一包络圆柱的所谓的梳理半径处飞过,因为纤维没有充分嵌入齿间空腔。通过按本专利技术结构的梳理元件使纤维便于进入齿间空腔,从而即使在所述的高的梳理转速时也避免纤维从旁边飞过。梳理角沿径向至少逐段地加大, 由此根据所梳理的纤维类型的不同提高了对梳理效果和清理可能性的要求。在按权利要求2或3的梳理元件结构中,根据待梳理的纤维类型个别地要求梳理效果和清理可能性相匹配。按权利要求4的梳理元件使得可以特别优良、稳定和连续地进行具有高梳理效果的梳理过程,由于齿对纤维的作用力将所梳理的纤维保持在齿间空腔内,并由此防止例如由于向上移动使纤维意外地离开齿间空腔。借助于按权利要求5至7的梳理元件的结构可以获得沿梳理元件表面线的梳理角 α的有利影响。由此可以改变梳理效果和在一个梳理元件内齿间空腔的清理可能性,以便在例如在嵌入深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沿表面线提高梳理效果。为此,沿表面线加大梳理角 α或者逐步地加大。通过沿表面线梳理角α的周期加大达到周期变化的梳理效果。其特征是,一方面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圆梳在所梳理的纤维上作用不同大小的明显的拉力。由于这个原因通过纤维在齿棱边上的磨擦产生不同强弱的力,由此加强了纤维的清理并从而总体上提高了梳理效果。另一方面在单根纤维内造成不同的张力,因此一般来说减少纤维缠结。按权利要求8的具有梳理角α的梳理元件特别适合于精梳纤维长度超过33mm的长纤维棉花,它需要至少18°的啮合角α,并且适合于加工棉花和合成纤维的混合物,对此具有至少20°梳理角的梳理元件是有利的。按权利要求9的梳理元件提高了在确定梳理角α方面和特别是改变沿梳理元件表面线的梳理角α的造型多样性。按权利要求10至12的梳理元件结构被证明在达到梳理效果方面是特别优良的。 在最大梳理角范围内在齿间空腔内梳理的纤维在梳理角逆半径方向减小时由于齿棱边的反作用力被逆半径方向拉入齿底。因此用这种造型的梳理元件的梳理过程特别稳定。特别在高的大于450精梳循环/分和大于500精梳循环/分的梳理转速时,通过这样的方法避免纤维在齿的外尖端处飞过,从而造成梳理效果的改善。按权利要求13的梳理元件造型使齿可以柔和地嵌入所梳理的纤维。借助齿倒圆的齿棱边,所梳理的纤维在通过齿间空腔时的应力减小,从而降低纤维断裂的危险。相应地,通过纤维在倒圆的齿棱边上的接触点确定梳理角α。附图说明现在借助于附图说明实施例。附图中表示图1示出一具有多个锡林针板座的圆梳的垂直于锡林辊的旋转轴线的侧视图;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锡林针板座的梳理元件的类似于图1的放大侧视图3至9示出按图2中剖分线III-III至IX-IX的剖视图;图10示出按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具有倒圆的齿棱边的梳理元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类似于图3至9的剖视图。图11示出按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梳理元件的类似于图2的示意放大侧视图,以表示一齿间空腔。本专利技术具体的实施方式在图1中所示的圆梳1具有一空心圆柱形锡林辊2,该锡林辊2具有一旋转轴线 3。在锡林辊2上沿旋转方向4安装总共10个锡林针板座5。也称为系杆的锡林针板座5 以其平行于旋转轴线3的轴向长度确定圆梳1的梳理区。每个锡林针板座5包括大量相同的冲制梳理元件6,它们基本上沿旋转轴线3方向顺序排列。每个梳理元件具有许多齿7, 因此也称为齿盘。在所示实施例中梳理元件6预装成一所谓的系杆,并通过夹紧件固定在锡林辊2上。或者,系杆也可以通过螺钉与锡林辊2连接。梳理元件6也可以不预装,而是按成组结构直接安装在锡林辊2上并与它粘接。在图2中所示的锡林针板座5的梳理元件6包括一具有沿表面线9弯曲的外壳面 10的根部8,沿表面线9顺序设置的齿7、12从该外壳面上相对于旋转轴线3径向延伸。每个齿7、12包括一齿尖13,用以使齿7、12嵌入所梳理的纤维内,还包括一齿梳理区14,在该区内梳理元件6用齿7、12对纤维施加梳理作用,以及齿根15,该齿根15用于将齿7、12安装在梳理元件6的根部8上。齿根15、齿梳理区14和齿尖13从根部8出发沿径向11向外设置并相互连接成一体。由梳理元件6的齿尖13且平行于表面线9确定一包络线30,其相对于旋转轴线3设置在一圆梳半径rK的径向距离处。该包络线30确定一具有包围锡林辊的外壳面的假想包络圆柱。沿表面线9或者沿表面线9方向,亦即沿旋转方向4,齿7、12具有一前齿侧17,即所谓的齿胸,和一后齿侧16,即所谓的齿背,两者具有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亨宁格
申请(专利权)人:施泰德勒和乌尔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