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侧墙的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17930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8 2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辅助侧墙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衬底,所述衬底上形成有栅极;氧化所述衬底表面及栅极表面,在所述衬底表面以及栅极表面形成第一氧化层;对所述第一氧化层进行氮离子掺杂工艺;在所述第一氧化层上形成第二氧化层;刻蚀所述第二氧化硅层和第一氧化硅层在所述栅极的两侧形成辅助侧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第一氧化层进行氮化,使所述第一氧化层内尤其是上表面内形成氮化物,所述氮化物可以作为第二氧化层和第一氧化层的界面,用于判断刻蚀进程,避免因过刻蚀第一氧化层至衬底,对所述衬底造成损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
,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包括栅极及位于所述栅极两侧衬底中的源区、漏区,所述栅极两侧的衬底表面还形成有侧墙。专利号为US6977184B1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侧墙的形成工艺。图1至图4为现有技术中一种侧墙的形成方法结构示意图,包括如图1所示,提供衬底001,所述衬底001表面形成有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包括栅极介质层002及位于栅极介质层002上的栅极003,所述衬底001内形成隔离区(未图示),用以有源器件之间的隔离。如图2所示,以所述栅极结构为掩膜,对位于所述栅极结构两侧的衬底001进行离子注入,在衬底001内形成轻掺杂源区和轻掺杂漏区004。如图3所示,在所述衬底001和栅极003表面形成氧化层010。如图4所示,回刻所述氧化层010,形成位于栅极结构表面的侧墙020。形成所述侧墙020后,还包括以所述侧墙020为掩膜,对所述轻掺杂源区和轻掺杂漏区004进行重掺杂,形成重掺杂源区和重掺杂漏区。如图2所示,以所述栅极结构为掩膜,对所述衬底001进行掺杂形成轻掺杂源区和轻掺杂漏区时,注入的离子会扩散进入位于栅极结构下方的衬底001,影响所述衬底内的沟道性能。所以一般形成所述栅极结构后,在所述栅极结构表面上形成辅助侧墙,再以形成有辅助侧墙的栅极结构为掩膜,对衬底进行轻掺杂,所述离子注入区和栅极下的衬底间形成有一定得间隔,避免影响衬底内的沟道性能。现有技术形成辅助侧墙的工艺为首先提供如图1所示的半导体结构,具体结构可参考前述;如图5所示,接着对所述衬底001表面和栅极003表面进行氧化,形成第一氧化层031,使得后续形成的材料与衬底001有良好的接触表面;接着在所述第一氧化层031 上形成第二氧化层032 ;如图6所示,依次回刻所述第二氧化层032和第一氧化层031,在所述栅极结构表面形成辅助侧墙030。但是上述方法形成的半导体器件的良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刻蚀氧化层形成辅助侧墙时,对所述氧化层过刻蚀导致衬底损伤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形成辅助侧墙的方法,包括提供衬底,所述衬底表面形成有栅极;氧化所述衬底表面及栅极表面,在所述衬底表面以及栅极表面形成第一氧化层;对所述第一氧化层进行氮离子掺杂工艺;在所述第一氧化层表面形成第二氧化层;刻蚀所述第二氧化硅层和第一氧化硅层在所述栅极的两侧形成辅助侧墙。可选的,所述氮离子掺杂工艺为氮离子注入或者含氮气体氛围下的退火。可选的,所述氮离子注入为去耦等离子体氮注入工艺,低温等离子氮处理工艺或者远程等离子体氮处理工艺。可选的,所述氮离子注入工艺中的反应气体为氮气、氨气、一氧化二氮和氧化亚氮的一种或组合。可选的,所述含氮气体为氮气、氨气、一氧化二氮和氧化亚氮的一种或组合。可选的,所述氮离子注入工艺的反应气体为氮气,所述氮气的流量为200sCCm 500sccmo可选的,所述氮离子注入的工艺参数包括所述氮离子的注入剂量为1E14 lE16atom/cm2,注入能量为200ev lOKev,注入角度为0 60度。可选的,所述氮离子掺杂工艺包括首先对所述第一氧化层进行氮离子掺杂工艺, 接着对经过氮离子注入的第一氧化层进行退火。可选的,所述退火环境的温度范围为500°C 1100°C,所述腔室压强为ITorr 780Torr。可选的,所述第一氧化层的厚度范围为10 100埃。可选的,所述第二氧化层的厚度范围为10 100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第一氧化层进行氮离子掺杂,使所述第一氧化层内尤其是上表面内形成有氮化物,所述氮化物可以作为第二氧化层和第一氧化层的界面,用于判断刻蚀进程, 避免因过刻蚀第一氧化层至衬底,对所述衬底造成损伤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至图6是现有技术的辅助侧墙形成方法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辅助侧墙形成方法流程示意图;图8至图13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辅助侧墙形成方法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对于采用现有技术刻蚀氧化层形成辅助侧墙,形成的半导体器件的良率较低,专利技术人发现,是因为第二氧化层032和第一氧化层031材料相同,均为氧化硅材料,且通过热氧化形成的第一氧化层031过薄,只有几个埃,所以在刻蚀所述第二氧化层032和第一氧化层031形成辅助侧墙时,常常过刻蚀至衬底001,对衬底001造成损伤,进一步地,对衬底 001内形成的源区和漏区的电学性能造成影响,降低半导体器件的良率。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形成辅助侧墙的方法,包括提供衬底,所述衬底表面形成有栅极,所述栅极两侧的衬底内形成有源区和漏区;氧化所述源区和漏区表面及栅极表面,在所述源区和漏区表面以及栅极表面形成第一氧化层;对所述第一氧化层进行氮化工艺;在所述第一氧化层上形成第二氧化层;刻蚀所述第二氧化硅层和第一氧化硅层在所述栅极的周围形成辅助侧墙。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辅助侧墙形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包括步骤Si,提供衬底,所述衬底表面形成有栅极结构;步骤S2,通过热氧化工艺,在所述衬底表面以及栅极结构表面形成第一氧化层;步骤S3,对所述第一氧化层进行氮离子掺杂工艺;步骤S4,在所述第一氧化层表面形成第二氧化层;步骤S5,回刻所述第二氧化层和第一氧化层在所述栅极结构的两侧形成辅助侧掉丄回ο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辅助侧墙形成方法。图8至图1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辅助侧墙形成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提供衬底100,所述半导体衬底100可以是硅或硅锗,也可以是绝缘体上硅(SOI),或者还可以包括其它的材料,例如砷化镓等III-V族化合物。所述衬底100内还形成有隔离结构(未图示),用于隔离后续形成的有源区。所述衬底100上还形成有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包括栅极介质层210及位于所述栅极介质层210上的栅极220。如图9所示,在所述衬底100表面和栅极结构的表面形成第一氧化层310,所述第一氧化层310的形成工艺为热氧化工艺。所述热氧化工艺可以在高温炉内执行。所述第一氧化层310通过热氧化工艺在衬底100表面和栅极结构表面形成,具有很好的光滑平整度, 与后续形成的材料可以形成有良好的界面。所述第一氧化层310的厚度范围为10 100埃。作为一个实施例,可以750°C 1200°C范围内加热所述衬底100 ;并同时以 15000 27000sCCm的流量将氧气通入所述衬底100所在的腔室内,氧化所述衬底100的源区和漏区表面、以及栅极结构的表面。所述衬底100表面及栅极结构表面的硅在750°C 1200°C范围内加热被氧化生成第一氧化层310,反应原理为0+Si — Si02。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氧化工艺的氧化温度为900°C,所述氧气的流量为 20000sCCm,通过所述热氧化工艺,在所述衬底100上形成的所述第一氧化层310的厚度为 50埃。如图10所示,对所述第一氧化层310进行氮离子掺杂工艺,经过所述氮离子掺杂工艺,所述第一氧化层310的表面形成有氮化物,所述氮化物可以为氮化硅或其他氮化物, 所述氮化物可以作为后期形成的第二氧化层和所述第一氧化层310的界面,可以区别判断所述掺杂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根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