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连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15699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8 21:07
内燃机连杆,其由下述几个部分构成:连杆(1)、小连接端(2)、大连接端(3);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连接端(3)具体为分体组合式结构,其中的一部分通过连杆(1)连接着小连接端(2),其另一部分为半环状结构,其与前一部分之间可拆卸的组合;上述两部分恰好被沿大连接端(3)的圆孔(4)的直径且与连杆(1)的轴线呈40±0.5°的平面将大连接端(3)分成两部分,上述两部分之间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内燃机连杆采用分体式结构组合后使用,其存在拆装操作简便,调整维修可操作性大大增强等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燃机连杆
本技术涉及柴油机结构设计
,特别提供了一种内燃机连杆。技术背景现有技术中,内燃机连杆通常为整体制造,单体式零件结构。存在拆装操作复杂, 调整维修不便等缺点。且传统的结构即使为分体式结构也不一定便于使用。因此,人们期望获得一种技术效果相对较好的内燃机连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效果相对较好的内燃机连杆。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燃机连杆,其由下述几个部分构成连杆1、小连接端2、 大连接端3 ;小连接端2和大连接端3分别连接着连杆1的两端且三者连接为一个整体;上述三者布置在同一个平面内;其中,小连接端2和大连接端3内部都设置有圆孔4,上述两个圆孔4的轴线方向相同且均垂直于连杆1的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连接端3具体为分体组合式结构,其中的一部分通过连杆1连接着小连接端2,其另一部分为半环状结构,其与前一部分之间可拆卸的组合;上述两部分恰好被沿大连接端3的圆孔4的直径且与连杆 1的轴线呈40士0. 5°的平面将大连接端3分成两部分,上述两部分之间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内燃机连杆中,分体组合式结构的大连接端3的两部分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固定。在小连接端2上远离连杆1和大连接端3的另一侧管壁上设置有轴线与连杆轴线平行或重合的直径为8-20mm的固定孔5,远离连杆1的孔口设置有锥形倒角,倒角角度为 120°。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所述内燃机连杆采用分体式结构组合后使用, 其存在拆装操作简便,调整维修可操作性大大增强等优点。具有可预期的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技术所述的内燃机连杆便于拆卸、维护和使用,其结构形式充分考虑了内燃机的设计背景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内燃机连杆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2为与图1对应的右视图,其中,大连接端3具体为分体组合式结构,其中的一部分通过连杆1连接着小连接端2,其另一部分的内与前一部分之间允许互相拆卸和组合; 上述两部分恰好把大连接端3内设置的圆孔4沿过轴线的某一平面分成两部分,两部分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固定;图3为图2的C-C局部剖视图;图4为图2的B向视图,其中的连杆1、小连接端2都已省略未画出。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内燃机连杆(如附图1-4所示)其由下述几个部分构成连杆1、小连接端2、 大连接端3 ;小连接端2和大连接端3分别连接着连杆1的两端且三者连接为一个整体;上述三者布置在同一个平面内;其中,小连接端2和大连接端3内部都设置有圆孔4,上述两个圆孔4的轴线方向相同且均垂直于连杆1的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连接端3具体为分体组合式结构,其中的一部分通过连杆1连接着小连接端2,其另一部分为半环状结构,其与前一部分之间可拆卸的组合;上述两部分恰好被沿大连接端3的圆孔4的直径且与连杆 1的轴线呈40°的平面将大连接端3分成两部分,上述两部分之间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内燃机连杆中,分体组合式结构的大连接端3的两部分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固定。在小连接端2上远离连杆1和大连接端3的另一侧管壁上设置有轴线与连杆轴线平行或重合的直径为12mm的固定孔5,远离连杆1的孔口设置有锥形倒角,倒角角度为 120°。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施例所述内燃机连杆采用分体式结构组合后使用,其存在拆装操作简便,调整维修可操作性大大增强等优点。具有可预期的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内容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1)所述大连接端3具体为分体组合式结构,其中的一部分通过连杆1连接着小连接端2,其另一部分为半环状结构,其与前一部分之间可拆卸的组合;上述两部分恰好被沿大连接端3的圆孔4的直径且与连杆1的轴线呈40. 5°的平面将大连接端3分成两部分, 上述两部分之间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2)在小连接端2上远离连杆1和大连接端3的另一侧管壁上设置有轴线与连杆轴线平行或重合的直径为8mm的固定孔5,远离连杆1的孔口设置有锥形倒角,倒角角度为 120°。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内容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1)所述大连接端3具体为分体组合式结构,其中的一部分通过连杆1连接着小连接端2,其另一部分为半环状结构,其与前一部分之间可拆卸的组合;上述两部分恰好被沿大连接端3的圆孔4的直径且与连杆1的轴线呈39. 5°的平面将大连接端3分成两部分, 上述两部分之间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2)在小连接端2上远离连杆1和大连接端3的另一侧管壁上设置有轴线与连杆轴线平行或重合的直径为20mm的固定孔5,远离连杆1的孔口设置有锥形倒角,倒角角度为 120°。权利要求1.内燃机连杆,其由下述几个部分构成连杆(1)、小连接端(2)、大连接端(3);小连接端(2)和大连接端(3)分别连接着连杆(1)的两端且三者连接为一个整体;上述三者布置在同一个平面内;其中,小连接端(2)和大连接端(3)内部都设置有圆孔(4),上述两个圆孔(4)的轴线方向相同且均垂直于连杆(1)的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连接端(3)具体为分体组合式结构,其中的一部分通过连杆(1)连接着小连接端(2),其另一部分为半环状结构,其与前一部分之间可拆卸的组合;上述两部分恰好被沿大连接端(3)的圆孔(4)的直径且与连杆(1)的轴线呈40士0.5°的平面将大连接端(3)分成两部分,上述两部分之间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内燃机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连杆中,分体组合式结构的大连接端(3)的两部分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固定。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内燃机连杆,其特征在于在小连接端(2)上远离连杆(1)和大连接端(3)的另一侧管壁上设置有轴线与连杆轴线平行或重合的直径为8-20mm的固定孔 (5),远离连杆(1)的孔口设置有锥形倒角,倒角角度为120°。专利摘要内燃机连杆,其由下述几个部分构成连杆(1)、小连接端(2)、大连接端(3);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连接端(3)具体为分体组合式结构,其中的一部分通过连杆(1)连接着小连接端(2),其另一部分为半环状结构,其与前一部分之间可拆卸的组合;上述两部分恰好被沿大连接端(3)的圆孔(4)的直径且与连杆(1)的轴线呈40±0.5°的平面将大连接端(3)分成两部分,上述两部分之间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所述内燃机连杆采用分体式结构组合后使用,其存在拆装操作简便,调整维修可操作性大大增强等优点。文档编号F16C7/02GK202251391SQ201120314500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6日专利技术者季历程 申请人:南通突优科技创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历程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突优科技创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