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及其转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08242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3 07:18
一种电子装置及其转轴装置。该转轴装置设置于一电子装置上,该电子装置包括一盖体与一底座,其中该盖体可藉由该转轴装置而相对于该底座转动,该转轴装置包括:一轴杆、一底座托架、一盖体托架以及一可变电阻;该底座托架连接该轴杆与该底座;该盖体托架连接该轴杆与该盖体,以使该盖体托架在该盖体转动时随之转动;该可变电阻包括一可动部与一固定部,其中该可动部与该盖体托架连接,藉以当该盖体托架随该盖体转动时,该可动部随之移动,以改变该可变电阻的阻抗大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藉由改变转轴装置上的可变电阻阻抗大小而使可变电阻电压值或电流值产生变化,以使电子装置可根据不同的电压值或电流值,判断盖体与底座间的开阖角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装置及其转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及其转轴装置,特别是一种结合可变电阻的电子装置及其转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笔记本型计算机,其显示屏幕与主机本体间大多还是采取开阖式的结构设计,而在当显示屏幕在闭合状态(意即显示屏幕盖压于主机本体之上)时,显示屏幕即会进入所谓“休眠状态”,以使显示屏幕的亮度降低,藉以节省电力的消耗。然而,目前大多数的笔记本型计算机在感测盖体是否阖上时,多采取霍尔感应器 (Hall Sensor)与磁铁的组合来进行感应,只是这种感测方式实有其缺点存在一来上述方法的感测仅能在某一角度内为之,二来当有其他磁性物质靠近感应器时,感应器也会因为感受有磁力而误以为显示屏幕已接近主机本体而进入休眠状态,以至于在使用上相当地不便利。因此,实有其必要专利技术一种新的电子装置及其转轴装置,以改善先前技术所遭遇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可变电阻设计的转轴装置及具有该转轴装置的电子装置。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转轴装置设置于一电子装置上,该电子装置包括一盖体与一底座,其中该盖体可藉由该转轴装置而相对于该底座转动,该转轴装置包括 一轴杆、一底座托架、一盖体托架以及一可变电阻;该底座托架连接该轴杆与该底座;该盖体托架连接该轴杆与该盖体,以使该盖体托架在该盖体转动时随之转动;该可变电阻包括一可动部与一固定部,其中该可动部与该盖体托架连接,藉以当该盖体托架随该盖体转动时,该可动部随之移动,以改变该可变电阻的阻抗大小。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的可变电阻与轴杆连接,且其包括轴洞,该轴洞供轴杆穿设。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的转轴装置还包括有连接件,可动部藉由连接件而与盖体托架连接。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的盖体托架包括有轴孔,其用以供轴杆穿设。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的底座托架包括有穿孔,其用以供轴杆穿设。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轴杆还包括至少一固定凹部,至少一固定凹部供固定底座托架、盖体托架和/或可变电阻。本技术的电子装置包括一盖体;一底座;以及一转轴装置,其中该盖体可藉由该转轴装置而相对于该底座转动,该转轴装置包括一轴杆;一底座托架,该底座托架连接该轴杆与该底座;一盖体托架,该盖体托架连接该轴杆与该盖体,以使该盖体托架在该盖体转动时随之转动;以及一可变电阻,该可变电阻包括一可动部及一固定部,其中该可动部与该盖体托架连接,藉以当该盖体托架随该盖体转动时,该可动部随之移动,以改变该可变电阻的阻抗大小。本技术的电子装置包括盖体、底座及上述的转轴装置;本技术藉由改变转轴装置上的可变电阻阻抗大小而使可变电阻电压值或电流值产生变化,以使电子装置可根据不同的电压值或电流值,判断盖体与底座间的开阖角度。由于本技术构造新颖,能提供产业上利用,且确有增进功效,故依法申请技术专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子装置及其转轴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转轴装置的立体图。图3A是本技术的转轴装置的轴杆的分解图。图;3B是本技术的转轴装置的轴杆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转轴装置的分解图。图5A是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盖体在开启时的侧视图。图5B是本技术的可变电阻在盖体开启时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图6A是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盖体未开启时的侧视图。图6B是本技术的可变电阻在盖体未开启时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盖体与底座间的开阖角度与可变电阻的阻抗值间的关系图。图8是本技术的可变电阻的阻抗值与电子装置所检测到的电流值的关系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转轴装置1轴杆10杆体11第一锁固件12第二锁固件13第三锁固件14固定凹部15a,15b,15c底座托架20穿孔21盖体托架30轴孔31孔洞32可变电阻40可动部41插孔412旋钮414固定部42轴洞43传输线45连接件50电子装置90盖体91底座92电阻Rl, R2, R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以下请先参考图1至图4的关于本技术的电子装置及其转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是关于本技术的电子装置及其转轴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关于本技术的转轴装置的立体图;图3A是有关本技术的转轴装置的轴杆的立体图;图:3B是关于本技术的转轴装置的轴杆的分解图;图4则是有关本技术的转轴装置的分解图。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电子装置90包括盖体91、 底座92及转轴装置1。转轴装置1装设于电子装置90内,并且盖体91可藉由转轴装置1 而相对于底座92转动。转轴装置1包括底座托架20与盖体托架30,其中底座托架20与底座92连接,盖体托架30与盖体91连接,并且当盖体91转动时,盖体托架30可以随之转动。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的转轴装置还包括有轴杆 10、可变电阻40及连接件50。如图3A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的轴杆10由四个部件所构成,其包括有杆体11、第一锁固件12、第二锁固件13及第三锁固件14,其中杆体11可穿越各锁固件12、13、14,在组装之后,各锁固件12、13、14之间分别会形成固定凹部15a、15b、 15c (如图;3B所示),分别用以固定其他组件。如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底座托架20包括有穿孔21,供杆体11 穿设,以使底座托架20可被固定于杆体11与第一锁固件12之间(即固定于图:3B所示的固定凹部15a上)。盖体托架30包括轴孔31与孔洞32,其中轴孔31用以供杆体11穿设,以使盖体托架30可固定在第一锁固件12与第二锁固件13之间(即固定于图:3B所示的固定凹部1 上)。可变电阻40包括可动部41、固定部42、轴洞43及两传输线45。轴洞43用以供杆体11穿设,以使可变电阻40可固定于第二锁固件13与第三锁固件14之间(即固定于图 3B所示的固定凹部15c上)。两传输线45分别电性连接于可动部41及固定部42,藉以利用该两传输线45供予可变电阻40电压或电流。可动部41包括有插孔412与旋钮414,其中旋钮414用以控制可变电阻40的阻抗大小。连接件50连接可动部41与盖体托架3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连接件50 为一杆体,其一端连接于插孔412,另一端则连接于孔洞32,用以当连接件50随着盖体托架 30转动时,其可带动可动部41旋转,以改变旋钮414的位置而使可变电阻40的阻抗大小发生改变。需注意的是,上面所述的实施方式仅举例示意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为避免赘述,并未详加记载所有可能的变化组合。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上述各组件或结构未必皆为必要。且为实施本技术,亦可能包含其他较细节的公知的组件,各组件或结构皆可能视需求加以省略或修改。举例而言,底座托架20与轴杆10的连接并不以上述方式为限,两者亦可以一体成形的方式连接制成,且轴杆10的结构亦不以上面所述的为限,轴杆 10也可为一体成形而非由四个部件所构成。再举例言之,可变电阻40的设置并不以连接于轴杆10上为限,也可设置于装置上的其他适当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少槐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