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海山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单肺通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08057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3 0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单肺通气装置,属于医疗器具,包括,“y”型三通,“y”型三通与单腔气管导管相连,单腔气管导管前端设导管囊,导管囊前方左右两侧设有健、患侧支气管开口,尖端设“V”型隆突卡,支气管堵塞系统与单腔气管导管为一体结构,堵塞管前端在患侧支气管开口上缘穿出,并设有堵塞囊,向上在导管体管壁内走形,尾端在导管体患侧根部穿出,接双向堵塞管开关,并配有专供疏通堵塞管的弹力导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集合了目前单肺通气装置的诸多优点,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定位准确、单双肺通气转换灵活、使患肺较好保持静止塌陷状态的新型单肺通气装置。(*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单肺通气装置
本技术一种新型单肺通气装置,属于医疗器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胸科手术进行单肺通气技术的一种新型单肺通气装置。
技术介绍
单肺通气技术是胸科手术麻醉中不可缺少的技术,其目的是确保健侧肺不受患侧肺内血液、痰液、分泌物、细菌等污染,保障健侧肺良好通气、避免交叉感染,患肺相对静止,避免影响手术操作及进行有关治疗等,可以使用的单肺通气装置较多,但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技术缺陷,目前单肺通气常用的装置有 ①双腔支气管导管1支气管堵塞器ι早腔支气管导管。双腔支气管导管是目前常用的单肺通气装置,但是该装置存在着诸多技术缺陷, 如①导管管壁较厚,外径较粗,内径较细,在插管过程中常出现插管困难甚至导致呼吸道损伤等;②临床可选型号、规格较少,儿童无法使用;③双腔支气管导管为双腔设计,管腔被一分为二,导致单个管腔狭窄,致使通气不足、呼吸道阻力增高,吸痰管、纤支镜难以插入; + -作复杂,定位难度较大,一般需要纤支镜协助定位,若定位不佳,可导致单肺通气失败, 甚则导致低氧血症,⑤术后需要呼吸支持者需更换单腔气管导管,不但操作繁琐,而且增加呼吸道损伤机会及患者费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后来对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了很多改进,如“偏分双腔支气管导管(中国专利,专利号ZL 201120022192. 8)”、“非对称性双腔支气管导管(中国专利,专利号=ZL 200720195089. 7)”、“膜中隔双腔支气管导管(中国专利,专利号ZL 201020219408. 5)”等的出现,虽然都不同程度使健侧支气管导管在总气管段的内径增大,但仍然比单腔管道小得多,即使健侧支气管导管在总气管段的管腔增大,但在支气管段的内径并不增大,同时,由于患侧支气管腔进一步缩小,导致吸痰困难。支气管堵塞器为近年来推出的单肺通气新装置,马博平公布的一种“一次性支气管使用堵塞器(中国专利,专利号ZL 201020561057. 6)”,虽然解决了气管导管管腔狭窄的问题,但是价格昂贵,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操作复杂,定位困难,一般需要在纤支镜引导、 定位,临床普及使用受到一定限制,其次,由于支气管堵塞管较长,无任何附着点,全程游离在单腔气管导管内,支气管堵塞管容易出现脱出、移位,甚至阻塞呼吸道等,此外,吸痰管置入困难,给吸痰带来不便。单腔支气管导管虽然解决了气管导管狭窄的缺陷,但也存在不足,江伟公布的一种“单腔三囊支气管导管(中国专利,专利号ZL 201020540738. 4)”,患侧支气管段设有相通的内囊和外囊,单肺通气时双囊处于充气状态,患肺无法与外界相通,无法解决肺膨胀, 影响手术操作,患肺内分泌物、血液无法排出,双囊一旦放气,患肺内的分泌物、血液势必流入总气管,进入健肺,后果可想而知,支气管段较粗,即使双囊放气,患肺通气势必受到很大程度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集合了目前单肺通气装置的诸多优点,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定位准确、安全可靠、保证供氧、患肺引流通畅、单双肺通气转换灵活、不影响手术操作、使患肺较好保持静止塌陷状态的一种新型单肺通气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新型单肺通气装置,包括 “y”型三通、单腔气管导管、支气管堵塞系统、弹力导丝,其特征是所述“y”型三通包括与麻醉回路口相连的麻醉回路、与纤支镜专用口相连的纤支镜通道、螺纹管和出气口,所述麻醉回路与纤支镜通道汇合后与出气口之间借螺纹管连接构成三通结构,所述出气口与进气口相连;所述单腔气管导管包括导管接头、导管体、导管囊、导管囊充气管、导管囊充气阀、 健侧支气管开口、患侧支气管口、“V”型隆突卡,所述导管接头的进气口与“y”型三通出气口连接,导管接头左右设有接头侧翼,所述导管体前端设有导管囊,所述导管囊借导管囊充气管与单项导管囊充气阀连接,所述导管囊充气管在健侧导管体管壁内走行,于导管体健侧根部穿出,所述导管囊的前方为健侧支气管开口、患侧支气管开口,分别朝向健、患侧总支气管口,导管体的尖端设有“V”型隆突卡,所述“V”型隆突卡底部有圆形隆突孔;所述支气管堵塞系统包括堵塞管、堵塞囊、堵塞囊充气管、堵塞囊充气阀、堵塞管开关,所述的堵塞管与单腔气管导管为一体结构,前端从患侧支气管开口上缘穿出,设有堵塞囊,后段自患侧支气管开口上缘进入导管体管壁内走行,至导管体患侧根部穿出,与堵塞管开关相连,所述堵塞囊借堵塞囊充气管与单项堵塞囊充气阀相连;所述弹力导丝为独立包装,用于疏通堵塞管。本技术的“y”型三通有麻醉回路,通过麻醉回路口与麻醉机连接,纤支镜专用口专供纤支镜检查使用,麻醉回路与纤支镜通道汇合后借螺纹管与“y”型三通的出气口连接,所述出气口与进气口连接,便于纤支镜检查时机械通气,所述螺纹管可以使“y”型三通活动自如,便于摆放,防止打折。本技术的导管接头左右设有导管接头侧翼,患侧导管接头侧翼与堵塞囊、堵塞囊充气阀、堵塞管开关相同染色,便于表示左右及定位,为非红色染色,便于与呼吸道黏膜区别,且与“V”型隆突卡染色有别,便于纤支镜检查时区分。本技术的导管囊借导管囊充气管与导管囊充气阀连接,所述导管囊充气管在导管体健侧管避内走行,于导管体健侧根部穿出,便于区分侧别。本技术的单腔气管导管尖端为“V”型隆突卡,为非红色染色,便于纤支镜观察时与呼吸道黏膜区别,“V”型隆突卡底部设一圆型隆突孔,便于纤支镜引导、定位时通过,也有利于术毕双肺通气,尖端圆弧造型,以减轻对隆突的刺激和损伤,在气管插管时” V”型隆突卡到达隆突后骑跨在隆突上,插管过程中达到估计深度出现阻挡感时,预示插管到位。本技术的堵塞管与单腔气管导管为一体结构,在导管体患侧管壁内走行,相对减少了占用导管腔的横截面积,堵塞管前端从患侧支气管开口上缘穿出,弧形斜向外下, 便于插管,无须导丝引导,堵塞囊即可顺利进入患侧支气管,避免了向导管腔突出及堵塞健侧支气管开口的隐患,堵塞管外露部分为无色透明状,便于观察患肺引流物颜色。本技术的堵塞囊为低压气囊,固定在堵塞管的前端,充气后为球形,便于与支气管壁充分附和,堵塞囊充气后与支气管壁的接触点坐落在“V”型隆突卡尖端前方,避免堵塞囊压迫“V”型隆突卡导致支气管粘膜受压缺血、刺激及堵塞囊堵塞不严等。堵塞囊充气管起始于堵塞囊内,在堵塞管管壁内走行,至患侧支气管开口上缘在导管体患侧管壁内走行, 至导管体患侧根部穿出,连接单向堵塞囊充气阀。堵塞囊、堵塞囊充气阀、堵塞管开关相同非红色染色,且与“V”型隆突卡染色有别,便于侧别定标和纤支镜检查。本技术的堵塞管开关为一双向旋转开关,通过旋转开关柄进行打开或关闭堵塞管,堵塞管开关远端与堵塞管连接,近端为一梯形插头,便于与吸引管连接,方便吸引患侧肺内液体和气体等,梯形插头开口与注射器衔接匹配,并配有盖帽,便于注射局麻药或其他治疗使用。本技术的导管囊与堵塞囊两端分别设有显影带,便于X线定位。本技术根据需要提供多种型号、规格,根据堵塞管穿出支气管口的侧别,可分为左、右两个规格,根据导管体的粗细,可分为多种型号,便于不同类型、性别、年龄、体重的患者选择使用,为大多数人群提供安全、方便的单肺通气装置。本技术是集合了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腔支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山
申请(专利权)人:张海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