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形变的钻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00326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2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抗形变的钻针,该钻针具有一刀刃部,刀刃部末端具有一静点,且该刀刃部远离静点侧连接有一刀柄部,刀刃部末端于静点一侧斜向形成有第一切削刃,另一侧斜向形成有第二切削刃,第一切削刃处凹设有朝向刀柄部旋绕的第一退屑槽,而第二切削刃处凹设有朝向刀柄部旋绕的第二退屑槽,第一退屑槽的螺距朝向刀柄部呈等距旋绕,而第二退屑槽的螺距朝向刀柄部呈变距旋绕,使刀刃部靠近静点的侧方具有对应第一切削刃与第二切削刃的第一退屑槽与第二退屑槽,而在刀刃部靠近刀柄部的侧方连通成一第三退屑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钻针,尤指使用于钻孔作业中,可减少发生中心位置偏摆以及扩孔的情形,使钻孔精度大为提升的钻针。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钻针结构具有一刀柄部4,该刀柄部4 一侧延伸有一刀刃部3,该刀刃部3的末端具有一静点31,并于该静点31 二侧形成有切削刃32,各切削刃32 —侧分别朝刀柄部4旋绕凹设有螺距一致的退屑槽33,因此,切削刃32的数量越多,其退屑槽33 的数量也就越多,刀刃部3的横断面截面积也就相对地变小,进而使刀刃部3整体的强度相对下降,造成钻针于进行钻孔时,因下压进刀时,使刀刃部3产生弯曲形变,造成中心位置偏摆以及扩孔的情形发生,使钻孔的精度大为下降。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从事此相关业者所亟欲研发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乃在于,利用钻针的刀刃部在靠近刀柄部侧方的横断面截面积,大于刀刃部靠近静点侧方的横断面截面积,以有效提升刀刃部整体强度,以提高抗形变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形变的钻针,该钻针具有一刀刃部,该刀刃部末端具有一静点,且该刀刃部远离静点侧连接有一刀柄部,其特征在于该刀刃部末端于静点一侧斜向形成有第一切削刃,其另一侧斜向形成有第二切削刃,第一切削刃处凹设有朝向刀柄部旋绕的第一退屑槽,而第二切削刃处凹设有朝向刀柄部旋绕的第二退屑槽,第一退屑槽的螺距朝向刀柄部呈等距旋绕,而第二退屑槽的螺距朝向刀柄部呈变距旋绕,使第一退屑槽朝刀柄部旋绕并与第二退屑槽交会结合形成朝向刀柄部侧旋绕的第三退屑槽,使刀刃部靠近静点的侧方具有对应第一切削刃与第二切削刃的第一退屑槽与第二退屑槽,而在刀刃部靠近刀柄部的侧方连通成一第三退屑槽。该刀刃部在靠近刀柄部侧方的横断面截面积,大于刀刃部靠近静点侧方的横断面截面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刀刃部靠近静点侧方凹设有朝向刀柄部旋绕的第一退屑槽与第二退屑槽,且第一退屑槽旋绕至刀刃部靠近刀柄部的侧方后会与第二退屑槽结合连通形成第三退屑槽,使刀刃部在靠近刀柄部侧方的横断面截面积,大于刀刃部靠近静点侧方的横断面截面积,进而有效增加刀刃部整体的强度,以让刀刃部于进行钻孔作业下压进刀时,使刀刃部产生弯曲形变量大幅降低,减少发生成中心位置偏摆以及扩孔的情形,使钻孔的精度大为提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钻针的局部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侧方的立体外观图;图4是图2的A部份的放大图;图5是图3的B部份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0-钻针;1-刀刃部;11-静点;12-第一切削刃;13-第二切削刃; 14-第一退屑槽;15-第二退屑槽;16-第三退屑槽;2-刀柄部;3-刀刃部;31-静点;32-切削刃;33-退屑槽。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该钻针10具有一刀刃部1,该刀刃部 1末端具有一静点11,且该刀刃部1远离静点11侧连接有一刀柄部2,该刀刃部1末端底面于静点11 一侧斜向形成有第一切削刃12,其另一侧斜向形成有第二切削刃13,该静点11 一侧的第一切削刃12 —侧凹设有朝向刀柄部2旋绕的第一退屑槽14,该静点11 一侧的第二切削刃13远离第一退屑槽14的另一侧凹设有朝向刀柄部2旋绕的的第二退屑槽15,且第一退屑槽14的螺距朝向刀柄部2呈等距旋绕,而第二退屑槽15的螺距朝向刀柄部2呈变距旋绕,使第一退屑槽14朝刀柄部2旋绕至一适当位置后会与第二退屑槽15交会结合形成朝向刀柄部2侧旋绕的第三退屑槽16,使刀刃部1靠近静点11的侧方具有对应第一切削刃12与第二切削刃13的第一退屑槽14与第二退屑槽15,而在刀刃部1靠近刀柄部2 的侧方连通成一第三退屑槽16。当使用者于使用本技术的钻针10对预设工件(图中未示)进行钻孔作业时, 系将刀刃部1末端抵持于工件表面,以让刀刃部1末端的第一切削刃12以及第二切削刃13 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使经由第一切削刃12以及第二切削刃13切削所产生的碎屑分别由第一切削刃12以及第二切削刃13 —侧设置的第一退屑槽14及第二退屑槽15排出至第三退屑槽16,并续由第三退屑槽16排出至刀刃部1夕卜。如此,本技术为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失,其关键技术乃在于,本技术的刀刃部1靠近静点11侧方凹设有朝向刀柄部2旋绕的第一退屑槽14与第二退屑槽 15,且第一退屑槽14旋绕至刀刃部1靠近刀柄部2的侧方后会与第二退屑槽15结合连通形成第三退屑槽16,使刀刃部1在靠近刀柄部2侧方的横断面截面积,大于刀刃部1靠近静点11侧方的横断面截面积,进而有效增加刀刃部1整体的强度,以让刀刃部1于进行钻孔作业下压进刀时,使刀刃部1产生弯曲形变量大幅降低,减少发生成中心位置偏摆以及扩孔的情形,使钻孔的精度大为提升。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抗形变的钻针,该钻针具有一刀刃部,该刀刃部末端具有一静点,且该刀刃部远离静点侧连接有一刀柄部,其特征在于该刀刃部末端于静点一侧斜向形成有第一切削刃,其另一侧斜向形成有第二切削刃, 第一切削刃处凹设有朝向刀柄部旋绕的第一退屑槽,而第二切削刃处凹设有朝向刀柄部旋绕的第二退屑槽,第一退屑槽的螺距朝向刀柄部呈等距旋绕,而第二退屑槽的螺距朝向刀柄部呈变距旋绕,使第一退屑槽朝刀柄部旋绕并与第二退屑槽交会结合形成朝向刀柄部侧旋绕的第三退屑槽,使刀刃部靠近静点的侧方具有对应第一切削刃与第二切削刃的第一退屑槽与第二退屑槽,而在刀刃部靠近刀柄部的侧方连通成一第三退屑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形变的钻针,其特征在于该刀刃部在靠近刀柄部侧方的横断面截面积,大于刀刃部靠近静点侧方的横断面截面积。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抗形变的钻针,该钻针具有一刀刃部,刀刃部末端具有一静点,且该刀刃部远离静点侧连接有一刀柄部,刀刃部末端于静点一侧斜向形成有第一切削刃,另一侧斜向形成有第二切削刃,第一切削刃处凹设有朝向刀柄部旋绕的第一退屑槽,而第二切削刃处凹设有朝向刀柄部旋绕的第二退屑槽,第一退屑槽的螺距朝向刀柄部呈等距旋绕,而第二退屑槽的螺距朝向刀柄部呈变距旋绕,使刀刃部靠近静点的侧方具有对应第一切削刃与第二切削刃的第一退屑槽与第二退屑槽,而在刀刃部靠近刀柄部的侧方连通成一第三退屑槽。文档编号B23B51/00GK202239815SQ20112038473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8日专利技术者刘俊延, 庄蕙年, 李安谦, 陈保今, 陈健明 申请人:凯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安谦陈保今陈健明刘俊延庄蕙年
申请(专利权)人:凯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