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筒安装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97646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井筒安装工作台。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圆盘和固定连接在其上方的第二圆盘,第二圆盘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呈四棱柱状的高度相等的第一立架和第二立架;第一立架和第二立架分别具有一水平的顶板,在第一立架和第二立架内依次分别固定设置有水平的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且所述顶板到第一平台、第一平台到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平台到第一圆盘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之间的距离相等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井筒安装工作台进行井筒安装施工,无需在井筒内反复切割和焊接以重新组装加工处供不同施工操作用的吊盘或吊架,提高了井下施工的安全性和安装效率;此外,还避免了气割及焊接过程中有害气体对施工人员的健康造成的危害。(*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煤矿矿井施工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筒安装工作台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煤矿立井的井筒安装主要通过一个二层结构的横截面为圆形吊盘和两个四层结构的吊架来完成,该吊盘的直径比井筒的直径约小150mm,吊架的横截面形状与罐道相对应,为矩形;具体过程如下先利用一个吊盘自上向下安装托架、罐道梁、梯子间;即通过提升机设备来控制吊盘的升降;处于吊盘的下层的施工人员先在井筒侧壁上钻孔,然后使吊盘下降一定距离, 处于吊盘的下层的施工人员再次在该位置的井筒侧壁上钻孔,同时处于吊盘上层的施工人员在下层施工人员前一次钻好的孔内安装托架、罐道梁、梯子间,直至到设计的罐道的最底部。将上述吊盘在井筒中拆除,重新加工2个独立的四层结构的吊架,利用该吊架自下向上安装罐道和平台;在这里,2个吊架的设置是由于在混合井筒(即有箕斗提升又有罐笼提升)的设计中。为防止提煤箕斗落物砸到罐笼里的人,井筒里在箕斗和罐笼之间从上到下设置有隔板,在自下至上安装时,必须利用两个吊架分头安装,才能不影响吊架位置的上升。罐道和隔板安装完毕后,将吊架落在井下第一水平马头门(约-IOOOm左右)以下,在马头门处搭一个临时平台,上铺δ =70厚的大板,在平台上搭设脚手架,安装金属支持结构中间梁。将上述吊架落至井筒底部(第二水平约-1050m左右)拆除,再次重新加工一个吊盘,利用吊盘安装井底处的防撞梁和尾绳档梁。在现有技术中的这种井筒安装方式中,需在井筒中多次进行钢结构切割、焊接以重新加工出吊架和吊盘,增加了安全隐患,降低了井筒安装效率;且在利用两个吊架安装罐道过程中,需要通过两套提升设备来分别提升吊架,增加了设备的投入成本;此外,焊接和气割的有害气体又不易挥发,会对施工人员健康造成危害,不够清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井筒安装工作台,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实现安全、高效地从上至下一次安装施工完毕。本技术提供一种井筒安装工作台,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圆盘,在所述第一圆盘上方、距离所述第一圆盘第一距离处设置有第二圆盘,所述第一圆盘与所述第二圆盘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圆盘上分别垂直固定设置有呈四棱柱状的高度相等的第一立架和第二立架;所述第一立架和第二立架分别具有一水平的顶板,在所述第一立架和第二立架内、且在所述第一立架和第二立架的顶板到所述第二圆盘之间依次分别固定设置有水平的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且所述顶板到所述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到所述第二平台,以及所述第二平台到所述第一圆盘之间的距离均为所述第一距离(即井筒中每层罐道梁的3间距);所述顶板到所述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到所述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平台到所述第二圆盘及所述第二圆盘到所述第一圆盘之间设置有供施工人员上下通行的行人梯。如上所述的井筒安装工作台,其中,所述第一圆盘、所述第二圆盘、所述顶板、所述第一平台及所述第二平台分别设置有供施工人员通过的通过孔。如上所述的井筒安装工作台,其中,所述连接件为至少两个的长板条状的连接杆, 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圆盘和所述第二圆盘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井筒安装工作台,其中,所述第一圆盘和所述第二圆盘分别为工字钢拼接形成的镂空结构。如上所述的井筒安装工作台,其中,所述第二圆盘上的工字钢上对应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处套设有一 U形的上连接卡,所述连接杆的顶端伸入至所述上连接卡的朝下的开口中,并通过螺栓将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上连接卡螺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圆盘上的工字钢上对应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处套设有一 U形的下连接卡,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伸入至所述下连接卡的朝上的开口中,并通过螺栓将连接杆的底端与所述下连接卡螺接在一起。如上所述的井筒安装工作台,其中,所述上连接卡和下连接卡还分别通过紧固螺栓与所述工字钢螺接固定。如上所述的井筒安装工作台,其中,所述第一立架和第二立架分别包括位于所述四棱柱的四个棱处的四个立柱;所述顶板、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分别为槽钢拼接形成的镂空结构;所述立柱包括位于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平台之间的第一方形钢柱、位于所述第一平台与所述第二平台之间的第二方形钢柱及位于所述第二平台与所述第二吊盘之间的第三方形钢柱;所述第一方形钢柱的顶端的两侧分别螺接有夹板,两个所述夹板的顶端分别伸至所述顶板上对应的槽钢的两侧,并通过螺栓将所述夹板与所述顶板上对应的槽钢螺接固定;所述第一方形钢柱的底端的两侧分别螺接有所述夹板,两个所述夹板的底端分别伸至所述第二方形钢柱的顶端的两侧,并通过螺栓将所述夹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平台上对应的槽钢及所述第二方形钢柱的顶端螺接固定;所述第二方形钢柱的底端的两侧分别螺接有所述夹板,两个所述夹板的底端分别伸至所述第三方形钢柱的顶端的两侧,并通过螺栓将所述夹板分别与所述第二平台上对应的槽钢及所述第三方形钢柱的顶端螺接固定。如上所述的井筒安装工作台,其中,所述第二圆盘、所述第一立架和第二立架分别固定连接有吊绳,所述吊绳分别经由位于井筒口处的导向滑轮后与用于控制所述井筒安装工作台升降的稳车连接。利用本技术提供的井筒安装工作台进行井筒安装施工,无需在井筒内反复切割和焊接以重新组装加工处供不同施工操作用的吊盘或吊架,大大提高井下施工的安全性,简化了安装操作,也提高了安装效率;此外,也避免了气割及焊接过程中有害气体对施工人员的健康造成的危害,更加清净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井筒安装工作台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图1的左侧视图;图3是图1中的连接杆与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井筒安装工作台实施例中第一方形钢柱与顶板的连接示意图;图5本技术井筒安装工作台实施例中第一方形钢柱、第二方形钢柱与第一平台的连接示意图;图6是图1中第一圆盘或第二圆盘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1-第一圆盘;12-第二圆盘;21-第一立架;22-第二立架;212-顶板;221-第一平台;222-第二平台;3-行人梯;13-连接杆;131-上连接卡;5-螺栓;132-下连接卡;23-立柱; 231-第一方形钢柱;232-第二方形钢柱;24-夹板; 51-吊绳;111-工字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图1是本技术井筒安装工作台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图1的左侧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井筒安装工作台,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圆盘11,在第一圆盘上方、距离第一圆盘第一距离处设置有第二圆盘12,第一圆盘与第二圆盘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二圆盘上分别垂直固定设置有呈四棱柱状的高度相等的第一立架21和第二立架22 ;第一立架和第二立架分别具有一水平的顶板212,在第一立架和第二立架内、且在第一立架和第二立架的顶板到第二圆盘之间依次分别固定设置有水平的第一平台221 和第二平台222,且顶板到第一平台、第一平台到第二平台,以及第二平台到第一圆盘之间的距离均为第一距离;顶板到第一平台、第一平台到第二平台、第二平台到第二圆盘及第二圆盘到第一圆盘之间设置有供施工人员上下通行的行人梯3。具体地,第一圆盘11的上表面的中心处可以固定设置一凸起的连接件(当然连接件可与第一圆盘11为一体结构),并可将连接件的上表面与第二圆盘12的下表面通过焊接固定;第一立架21和第二立架22可以分别为由型钢组焊制成的横截面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筒安装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圆盘,在所述第一圆盘上方、距离所述第一圆盘第一距离处设置有第二圆盘,所述第一圆盘与所述第二圆盘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圆盘上分别垂直固定设置有呈四棱柱状的高度相等的第一立架和第二立架;所述第一立架和第二立架分别具有一水平的顶板,在所述第一立架和第二立架内、且在所述第一立架和第二立架的顶板到所述第二圆盘之间依次分别固定设置有水平的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且所述顶板到所述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到所述第二平台,以及所述第二平台到所述第一圆盘之间的距离均为所述第一距离;所述顶板到所述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到所述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平台到所述第二圆盘及所述第二圆盘到所述第一圆盘之间设置有供施工人员上下通行的行人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筒安装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盘、所述第二圆盘、所述顶板、所述第一平台及所述第二平台分别设置有供施工人员通过的通过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筒安装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至少两个的长板条状的连接杆,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圆盘和所述第二圆盘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筒安装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盘和所述第二圆盘分别为工字钢拼接形成的镂空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筒安装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盘上的工字钢上对应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处套设有一 U形的上连接卡,所述连接杆的顶端伸入至所述上连接卡的朝下的开口中,并通过螺栓将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上连接卡螺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圆盘上的工字钢上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宇高家权操礼发李金兵何海荣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