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酸液净化组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7289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污酸液净化组合装置,由进液管(1)、喷射器(2)、漏斗(3)、虹吸管(4)、直管(5)、锥筒(6)、变速反应筒(7)、密封盖(8)、联接管(9)和沉淀槽(10)组成。混合反应、沉淀分离和废气吸收均在此装置内同时进行、同时完成。废气可经联接管(9)和喷射器(2)在装置内闭路循环直至全部吸收,大大简化了工艺,减少了设备。(*该技术在199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酸液净化组合装置。本技术属于废液的多级处理装置。目前世界各国处理污酸液时都采用混合反应、沉淀分离、气体吸收等多工序分段操作,设备较多,流程复杂。我国某厂从日本引进的污酸处理系统包括药剂制备槽、供液槽、搅拌反应槽、沉淀槽和废气吸收塔等十多台设备,投资高,流程长,操作复杂(见“冶金环保情报资料”1984年第2期P53~P55)。本技术是一元化的组合装置,混合反应、沉淀分离和废气吸收均在此装置内同时进行,同时完成。待处理的污酸液由进液管(1)压入喷射器(2),药剂经漏斗(3)及虹吸管(4)接至喷射器(2)的吸入口,喷射器(2)的喷出喉管与直管(5)连接,使高速喷射并充分混合后的液体流至锥筒(6)的底部,再经变速反应筒(7)进入沉淀槽(10),沉淀槽(10)的顶部加有密封盖(8),密封盖(8)上的联接管(9)将锥筒(6)、变速反应筒(7)、沉淀槽(10)与喷射器(2)的吸入口相连;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要处理的废气均可经联接管(9)吸入喷射器(2)再返回槽内闭路循环,直至废气全部吸收,反应结束,达到净化要求的指标。净化后的上清液从溢流管(11)排出,渣子从底流管(12)排出。与分段多工序设备相比,本技术大大简化了污酸液的净化工艺,减少了生产设备,提高了经济效益;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不必专设吸收塔,可在装置内闭路循环吸收。图1污酸液净化组合装置剖视图。图1表示本技术的主要结构。污酸液由进液管(1)压入喷射器(2),药剂经漏斗(3)及虹吸管(4)接至喷射器(2)的吸入口,喷射器(2)的喷出喉管与直管(5)连接,高速喷射并充分混合后的液体流至锥筒(6)的底部,再经变速反应筒(7)进入沉淀槽(10),沉淀槽(10)的顶部加有密封盖(8),密封盖(8)上的联接管(9)将锥筒(6)、变速反应筒(7)、沉淀槽(10)与喷射器(2)的吸入口相连。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要处理的废气均可经联接管(9)吸入喷射器(2)再返回槽内,净化后的上清液从溢流管(11)排出,渣子从底流管(12)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由进液管(1)、喷射器(2)、漏斗(3)、虹吸管(4)、直管(5)、锥筒(6)。变速反应筒(7)、密封盖(8)和沉淀槽(10)组成的污酸液净化组合装置,其特征是在密封盖(8)上设一根联接管(9),将锥筒(6)、变速反应筒(7)、沉淀槽(10)与喷射器(2)的吸入口相连,反应过程中的废气和要处理的废气均可经喷射器(2)和联接管(9)在装置内闭路循环吸收。

【技术特征摘要】
1.由进液管(1)、喷射器(2)、漏斗(3)、虹吸管(4)、直管(5)、锥筒(6)。变速反应筒(7)、密封盖(8)和沉淀槽(10)组成的污酸液净化组合装置,其特征是在密封盖(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