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于循环冷却水生物粘泥控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367029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7 0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合于循环冷却水生物粘泥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紫外线照射循环冷却水,同时或先后加入氧化型杀菌剂、生物分散剂,其中生物分散剂为选自脂肪酸酰胺及烷醇酰胺中的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该方法通过采用紫外线控制循环水中微生物数量与使用氧化型杀菌剂维持余氯,同时加入生物分散剂控制水中微生物形成粘泥或菌团的方式相结合,可在提高紫外杀菌效率的同时降低氧化型杀菌剂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循环冷却水的处理方法,具体地涉及。
技术介绍
由于安全原因,国内大多循环水系统的杀菌剂,主要采用氧化型杀菌剂一强氯精、 次氯酸钠、优氯净等及非氧化型杀菌剂两类。为防止出现菌体生物抗药性,以氧化型杀菌剂为主,连续投加,维持余氯0. 1-0. 9mg/L,辅以非氧化杀菌剂投加,每月1-2次,以提高杀菌剂的效果。目前,多数企业用氧化型杀菌剂强氯精做循环水的杀菌剂,优点是杀菌性能好, 但其在水中溶解度低,易使循环水系统加药控制不稳定,另外,强氯精杀菌剂用后,在水中残留的异氰尿酸会导致水中有机物增加,在自然界中较难自我降解,会产生环保问题。非氧化型杀菌剂采用冲击方式投加,易造成循环水系统浊度、总铁高,加药后需要适量排污。如果紫外杀菌技术能够代替杀菌剂,或使杀菌剂减量,不但可以控制水中微生物和粘泥菌的量,还避免或减少每年向循环水中投加强氯精导致残留异氰尿酸的情况发生, 减少环境污染。这也是紫外杀菌的根本优势所在。紫外杀菌消毒法的优点是杀菌后,无化学残留,上世纪70年代,紫外消毒技术开始逐步应用于污水、工业消毒领域;90年代,由于紫外关键技术的突破,主要是紫外低压高强灯系统,中压灯系统和高压高强灯等的突破,使得原来利用紫外杀菌消毒系统很难达到有效杀菌消毒效果的水体,现在可以高性价比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更因其特有的环保洁净的特性。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约有25%的工业和污水处理厂采用了紫外消毒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也已经进入逐渐成熟的时期。中国专利CN1012M915A提出了一种养鱼池循环水模块式紫外线杀菌装置,由电控系统、镇流器、支架、灯管、气反冲洗管组成;支架是一个方形框架结构,两端为方形平面板,两面板之间由PVC管构成框架;两端板面上各均布配装设有8排、每排4根灯管和7 排、每排4根气反冲洗管;排污管位于支架一端面内,两端设有吸污口和排污口 ;电控系统位于固定在支架另一端面板外面,经镇流器接向灯管;气反冲洗管路固定在支架另一端面板外面,接向各排气反冲洗管;本专利技术具有设计结构简单,成本低,杀菌效果高达99%,降低了生产投资,便于生产管理和维护;该装置实用于养鱼池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可清除养殖循环水中的各种菌类,以保持循环水的水质清洁、使循环水可重复使用。其缺点在于当微生物在循环水中形成粘泥性菌团后,会影响紫外的杀菌效果。中国专利C拟887846Y公开了一种用于中央空调循环水的紫外消毒装置,它含有一段管道和一个紫外消毒装置,该紫外消毒装置至少包括一个紫外灯管和一个镇流器,其中紫外灯管位于所述管道内。管道一端设置有轴向法兰结构;另一端封闭,但是在紧邻该封闭端的管道壁上设置有径向的法兰结构。在所述管道内部还安装有一个紫外线强度传感器。在所述管道壁上设置有排污孔。采用本技术所述的紫外消毒装置,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微生物,保持中央空调系统的洁净卫生,并且能实现即时消毒。其缺点在于当微生物在循环水中形成粘泥性菌团后,会影响紫外的杀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该方法包括采用紫外线照射循环冷却水,同时或先后加入氧化型杀菌剂、生物分散剂,其中生物分散剂为选自脂肪酸酰胺及烷醇酰胺中的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通过采用紫外线控制循环水中微生物数量与使用氧化型杀菌剂维持余氯,同时加入生物分散剂控制水中微生物形成粘泥或菌团的方式相结合,可在提高紫外杀菌效率的同时降低氧化型杀菌剂用量。已有技术公开的能产生紫外线的装置均可用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优选采用紫外装置产生的紫外线照射循环冷却水;所述紫外装置优选为低压高强紫外灯;所述紫外灯的功率优选为100-300W。本专利技术优选循环冷却水的总量20体积%_50体积%的水经过紫外杀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氧化型杀菌剂优选为三聚异氰尿酸、氯气、二聚异氰尿酸、次氯酸钠、过氧化氢、过氧乙酸、有机溴类杀菌剂,其中有机溴类杀菌剂优选自2,2_ 二溴代-3-次氨基丙酰胺和1-溴-3-氯_5,5- 二甲基代乙内酰脲。本专利技术所述氧化型杀菌剂投加时间优选为每2-4天投加一次。基于循环冷却水的总量,氧化型杀菌剂用量优选为5-20mg/L。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脂肪酸酰胺选自碳原子数为12-24的直链脂肪酸酰胺,所述脂肪酸酰胺更优选为月桂酰胺、十四碳酰胺、十六碳酰胺、硬脂酰胺、二十四碳酰胺;所述烷醇酰胺为脂肪酸与乙醇胺的缩合产物,所述脂肪酸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2-24的脂肪酸,所述乙醇胺优选为单乙醇胺或二乙醇胺,所述脂肪酸更优选为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本专利技术优选加入氧化型杀菌剂后,将生物分散剂加入循环水系统。基于循环冷却水的总量生物分散剂的用量为2-100mg/L,生物分散剂用量越高,成本越高,从经济角度考虑,优选为5-30mg/L。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备和管道进行有效的生物粘泥控制。 其优点在于用本专利技术的的方法可在提高紫外杀菌效率的同时降低氧化型杀菌剂用量,如可减少氧化型杀菌剂药量50-8096,从而减少循环水加入杀菌剂带来的排水环境污染。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的实施例将有助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局限其范围。下面的实施例的水质分析、异养菌测定与动态模拟的循环水系统监测换热器腐蚀、粘附速率、生物粘泥量均按照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生产部和发展部编写的《冷却水分析和试验方法》测定(1993年,安庆石油化工总厂信息中心出版)。下面实施例中,动态模拟的循环水水质控制值为pH8. 0,钙硬度1100mg/L,碱度 100mg/L,总铁 0. 40mg/L,浊度 10mg/L。实施例1动态模拟循环水系统试验条件冷却水进口温度为32士 1°C;蒸汽温度为99士 1°C;系统贮水量为300L ;循环水量为1080L · h—1 ;管内流速为1. Om · s—1 ;试验管为20 #无缝碳钢管, 外表镀铬。从水箱中引出水432L · 进入装有紫外灯的旁路中,经紫外杀菌后,再返回水箱中;每3天加入杀菌剂三氯异氰尿酸l&iig/L,生物分散剂月桂酰胺&iig/L。第1套动态模拟循环水系统采用紫外灯功率为100W的低压高强紫外灯。第2套动态模拟循环水系统采用紫外灯功率为150W的低压高强紫外灯。第3套动态模拟循环水系统采用紫外灯功率为260W的低压高强紫外灯。表1 动态模拟实验的异养菌数(个/mL)的对数值权利要求1.,该方法包括采用紫外线照射循环冷却水,同时或先后加入氧化型杀菌剂、生物分散剂,其中生物分散剂为选自脂肪酸酰胺及烷醇酰胺中的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根据权利1所述的循环冷却水生物粘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紫外装置产生的紫外线照射循环冷却水;所述紫外装置优选为低压高强紫外灯;所述紫外灯的功率优选为 100-300W。3.根据权利1或2所述的循环冷却水生物粘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循环冷却水的总量20体积%-50体积%的水经过紫外杀菌。4.根据权利1-3任一项所述的循环冷却水生物粘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氧化型杀菌剂为三氯异氰尿酸、氯气、二氯异氰尿酸、次氯酸钠、有机溴类杀菌剂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有机溴类杀菌剂优选自2,2- 二溴代-3-次氨基丙酰胺和1-溴-3-氯-5,5- 二甲基代乙内酰脲。5.根据权利1-4任一项所述的循环冷却水生物粘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岩郦和生任志峰李长月李博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