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利用微生物修复水泥基材料裂缝方法及培养液和修复营养液技术

技术编号:1993199 阅读:3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泥基材料裂缝的修复方法及培养液和修复营养液。一种利用微生物修复水泥基材料裂缝方法,是将菌株巴氏芽胞杆菌接种至装有含尿素底物的培养基上,在25~37℃下进行振荡培养后取出培养菌液,离心去除上清液,用培养液收集菌株细胞,菌株细胞浓度控制在2×10↑[9]~2×10↑[11]cell/mL范围内,然后在每毫升收集得到的菌株细胞溶液内添加标准砂、尿素、以及Ca(NO↓[3])↓[2].4H↓[2]O混合物,将其混合并拌合成浆体,注入到水泥石裂缝中,修复营养液的注入次数不少于2次,最后进行养护。在上述培养液中,每升培养液含有蛋白胨4~6g、牛肉膏2~4g及尿素20~60g。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利用自然界微生物资源,通过微生物酶化分解出的CO↓[3]↑[2-]可与基材中的Ca↑[2+]螯合,矿化沉积出碳酸钙,与基材结合紧密,稳定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泥基材料裂缝的修复方法及培养液和修复营养液,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沉积碳酸钙以修复水泥基材料裂缝的方法及培养液和修复营养液。
技术介绍
水泥基材料作为目前用量最大的一种建筑材料,其最大的缺点就是在材料制备过程以及服役期间,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极易在材料内部产生微裂纹而出现局部损伤。混凝土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其微观裂缝是本身物理力学性质决定的。但是若不能及时修复,不仅会影响材料的正常使用,而且可能由此诱发宏观裂缝并出现脆性断裂。目前,工程中常用的裂缝修复材料主要包括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材料、聚合物砂浆、高分子灌浆材料等,虽然这些材料在许多结构裂缝缺陷的修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它们还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缺陷,如材料的耐久性、环境友好性等等,也极大限制了它们的应用范围。方解石是自然界最稳定的矿物之一,将其作为水泥基等人工石材的裂缝修复材料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条件。自然界中某些微生物可以通过其自身的生命活动,与周围环境介质之间不断循环发生着酶化作用,逐渐矿化形成方解石。再经过漫长时期的累积,最终将自然界中沉积的疏松碎屑物质胶结形成坚硬的岩石。这种生物矿化可以人为加速应用于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微生物修复水泥基材料裂缝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菌株巴氏芽胞杆菌Bacilluspasteurii接种至装有含尿素底物的培养基上,在25~37℃下进行振荡培养,16~24小时后取出培养菌液,5000~8000rpm离心5~8min,去除上清液,用培养液收集菌株细胞,将收集得到的菌株细胞浓度控制在2×10↑[9]~2×10↑[11]cell/mL范围内,然后在每毫升收集得到的菌株细胞溶液内添加8~12g质量比为8~12∶1~2∶2~6的标准砂、尿素、以及Ca(NO↓[3])↓[2].4H↓[2]O混合物,将其混合并拌合成浆体,注入到1~5mm宽、深度≤50mm水泥石裂缝中,每48h往水泥石裂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微生物修复水泥基材料裂缝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菌株巴氏芽胞杆菌Bacillus pasteurii接种至装有含尿素底物的培养基上,在25~37℃下进行振荡培养,16~24小时后取出培养菌液,5000~8000rpm离心5~8min,去除上清液,用培养液收集菌株细胞,将收集得到的菌株细胞浓度控制在2×109~2×1011cell/mL范围内,然后在每毫升收集得到的菌株细胞溶液内添加8~12g质量比为8~12∶1~2∶2~6的标准砂、尿素、以及Ca(NO3)2·4H2O混合物,将其混合并拌合成浆体,注入到1~5mm宽、深度≤50mm水泥石裂缝中,每48h往水泥石裂缝中注入1~4mL修复营养液,修复营养液的注入次数不少于2次,最后进行养护,在上述培养液中,每升培养液含有蛋白胨4~6g、牛肉膏2~4g及尿素20~60g,在上述修复营养液中,每升修复营养液含有蛋白胨4~6g、牛肉膏2~4g、尿素60~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春香王瑞兴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