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成品框的共轭凸轮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66865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7 0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清成品框的共轭凸轮驱动机构,包括一主凸轮、一下摆杆、一下连杆、一上摆杆、一对上连杆、一副凸轮及一叉杆。上连杆与清成品框铰接并与上摆杆的中心固接;下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上摆杆和下摆杆的一端铰接,下摆杆的另一端安装一滚子,该滚子吻合在主凸轮的外周曲面上;副凸轮安装在主凸轮的传动轴上,副凸轮与主凸轮的外周曲线不同,使主凸轮与副凸轮形成一组共轭凸轮;叉杆的一端固接在一位于下摆杆的中心孔中的摆杆轴上,并与下摆杆构成一T形摆杆,叉杆的另一端也安装一滚子,该滚子吻合在副凸轮的外周曲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驱动机构能防止清成品框架振动并能延长凸轮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模切机上的机构,具体涉及一种清成品框的共轭凸轮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清成品是应用在自动模切机中的一种印后产品模切加工方式。具有清成品功能的自动模切机是由输纸单元、模切单元、清废单元、清成品单元和排废边单元组成的。通过自动模切机的模切、清废单元加工以后的印品,再经过清成品机构,将模切、清废后的产品收集堆垛起来。这种加工方法采用的清成品框架的驱动机构,目前都是采用凸轮连杆驱动方式或是链条凸轮驱动方式(见图1)。这种机构由凸轮1、滚子30、下摆杆3、 下连杆5、上摆杆6及上连杆7构成,其中滚子30连接在下摆杆3的一头并与凸轮1吻合, 下连杆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下摆杆3的另一端和上摆杆6的一端,上摆杆6的另一端连接上连杆7上,上连杆7的两端通过吊杆与清成品框架8连接。上连杆7上还要连接一弹簧9。 当凸轮1转动时,通过弹簧9的压力使滚子30与凸轮1保持吻合,并通过与下摆杆3相连的下连杆5和上连杆7,驱动清成品框架8实现上下往复运动。这两种方式的缺点是,都需要通过弹簧9来保证下摆杆3上的滚子30与凸轮1的吻合,形成凸轮驱动的封闭力系统。 当凸轮1的升程或下降曲线较陡时,极易造成滚子30与凸轮1脱开,并造成清成品框架8 的振动。如采用加大弹簧9力的方法,即加大滚子30与凸轮1的吻合力,又将使凸轮1的驱动力增加,使凸轮1的寿命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清成品框的共轭凸轮驱动机构,它可防止滚子与凸轮脱开,防止清成品框架振动并能延长凸轮的寿命。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清成品框的共轭凸轮驱动机构,包括一主凸轮、 一下摆杆、一下连杆、一上摆杆及一对上连杆,所述上连杆与所述清成品框铰接并与所述上摆杆的中心固接,所述下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摆杆和所述下摆杆的一端铰接,所述下摆杆的另一端安装一滚子,该滚子吻合在所述主凸轮的外周曲面上。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一副凸轮。其中所述副凸轮安装在所述主凸轮的传动轴上,所述副凸轮与所述主凸轮的外周曲线不同,使所述主凸轮与副凸轮形成一组共轭凸轮;所述叉杆的一端固接在一位于所述下摆杆的中心孔中的摆杆轴上,并与所述下摆杆构成一 T形摆杆,所述叉杆的另一端也安装一滚子,该滚子吻合在所述副凸轮的外周曲面上。本专利技术的清成品框的共轭凸轮驱动机构的技术方案,它采用带有两个滚子的T形摆杆并采用可同步转动的主凸轮和副凸轮形成一组共轭凸轮,由共轭凸轮带动T形摆杆的摆动,并通过与T形摆杆相连的下连杆和上连杆驱动清成品框架实现上下往复运动。共轭凸轮在转动过程中T形摆杆上的两个滚子始终与共轭凸轮吻合,既防止两滚子与共轭凸轮脱开,又使T形摆杆的摆动脚平稳不会产生大的振动,从而防止清成品框架的振动,并能延长共轭凸轮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清成品框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清成品框的共轭凸轮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清成品框处于高点位置);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清成品框的共轭凸轮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清成品框处于低点位置)。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能更好地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地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2和图3,本专利技术的清成品框的共轭凸轮驱动机构,包括一主凸轮1、一副凸轮2、一下摆杆3、一叉杆4、一下连杆5、一上摆杆6及一对上连杆7。其中模切机上的清成品框8的四个角上分别连接一吊杆80 ;下连杆5的上下端分别与上摆杆6的一端和下摆杆3的一端铰接;一对上连杆7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一摇杆83的上端铰接,位于一上连杆7前端的摇杆83的下端通过摇杆轴82与上摆杆6的摆动中心固接,位于一对上连杆7后端的摇杆83 的下端通过摇杆轴82与一对后摆杆81的一端固接,该一对后摆杆81的另一端分别与位于清成品框8后端的一对吊杆80的上端铰接,位于清成品框8前端的一吊杆80的上端与上摆杆6的另一端铰接;主凸轮1和副凸轮2均安装在一传动轴10上;副凸轮2与主凸轮1的外周曲线不同,使主凸轮1与副凸轮2形成一组共轭凸轮;下摆杆3的中心孔套在一摆杆轴31上;叉杆4的一端也安装在该摆杆轴31上,并与下摆杆3构成一 T形摆杆;下摆杆3的另一端和叉杆4的另一端分别安装一滚子30、40, 该两滚子30、40分别吻合在主凸轮1和副凸轮2的外周曲面上。本专利技术的清成品框的共轭凸轮驱动机构的工作原理是当主凸轮1和副凸轮2同步旋转时,相对下摆杆3上的滚子30从最高点A旋转到最低点B时,推动T形摆杆摆动到极限位置C,即下摆杆3的另一端摆动到最高点,这时,通过与T形摆杆相连的下连杆5和上连杆7,驱动清成品框架8从上顶点向下运动到最低位。为了克服驱动清成品框架8的重力和向下的冲击力,保证共轭凸轮机构有足够的闭合力,也就是在共轭凸轮转动过程中既要保证下摆杆3上的滚子30与主凸轮1的紧密吻合,又使副凸轮2与叉杆4上的滚子40紧密吻合,是通过主凸轮1和副凸轮2的共轭曲线的设计及下摆杆3和叉杆4之间的夹角α 设计,再通过与T形摆杆相连的下连杆5和上连杆7,将清成品框架8的重力和向下的冲击力传递到副凸轮2上。当主凸轮1和副凸轮2同步旋转时,相对下摆杆3上的滚子30从最低点B旋转到最高点A时,推动T形摆杆摆动到极限位置D,通过与T形摆杆相连的下连杆 5和上连杆7,驱动清成品框架8从最低位向上运动到上顶点。在主凸轮1和副凸轮2转动过程中,通过副凸轮2与主凸轮1之间的共轭曲线的设计,使副凸轮2与叉杆4上的滚子40紧密吻合,用以承受由下连杆5和上连杆7传递给 T形摆杆的减振弹簧的反力。本专利技术的清成品框的共轭凸轮驱动机构通过可同步转动的主凸轮1和副凸轮2形成一组共轭凸轮来控制带有两个滚子30、40的T形摆杆作往复摆动,并通过与T形摆杆相连的下连杆6和上连杆7驱动清成品框架8实现上下往复运动。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 而并非用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权利要求1. 一种清成品框的共轭凸轮驱动机构,包括一主凸轮、一下摆杆、一下连杆、一上摆杆及一对上连杆,所述上连杆与所述清成品框铰接并与所述上摆杆的中心固接,所述下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摆杆和所述下摆杆的一端铰接,所述下摆杆的另一端安装一滚子,该滚子吻合在所述主凸轮的外周曲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一副凸轮,所述副凸轮安装在所述主凸轮的传动轴上,所述副凸轮与所述主凸轮的外周曲线不同,使所述主凸轮与副凸轮形成一组共轭凸轮;所述叉杆的一端固接在一位于所述下摆杆的中心孔中的摆杆轴上,并与所述下摆杆构成一 T形摆杆,所述叉杆的另一端也安装一滚子,该滚子吻合在所述副凸轮的外周曲面上。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清成品框的共轭凸轮驱动机构,包括一主凸轮、一下摆杆、一下连杆、一上摆杆、一对上连杆、一副凸轮及一叉杆。上连杆与清成品框铰接并与上摆杆的中心固接;下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上摆杆和下摆杆的一端铰接,下摆杆的另一端安装一滚子,该滚子吻合在主凸轮的外周曲面上;副凸轮安装在主凸轮的传动轴上,副凸轮与主凸轮的外周曲线不同,使主凸轮与副凸轮形成一组共轭凸轮;叉杆的一端固接在一位于下摆杆的中心孔中的摆杆轴上,并与下摆杆构成一T形摆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梁严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耀科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