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辆边界层气流控制结构设置有车体和侧视镜(9)。车体包括具有气流导向板(11)的外轮廓表面。侧视镜(9)安装至车体,以便从驾驶座上观察到斜后方。气流导向板(11)具有内纵向气流引导表面(11b),内纵向气流引导表面(11b)设置在车体的外轮廓表面中的流向侧视镜(9)的气流所经过的车体区域中。内纵向气流引导表面(11b)相对于侧视镜(9)沿气流的气流方向延伸,以便相对于车辆横向将气流偏转至侧视镜(9)的内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车辆边界层气流控制结构。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对流向安装在车体上的外后视镜或其它侧视镜的气流进行有利控制的车辆边界层气流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将外后视镜或其它侧视镜安装在车辆的车体上,以使车辆驾驶员能够看到驾驶座的斜后方。然而,鉴于该用途,侧视镜不可避免地从车体横向地突出。因而,由车辆在运动中形成的移动风直接撞击侧视镜。另外,沿车体外表面流动的空气也撞在侧视镜上。直接撞在侧视镜上的移动风在没有受到障碍物影响的情况下为大致层流,并且移动风在撞到侧视镜上时不会引起大量风噪声。然而,沿车体外表面流动的空气可能因车体外表面的形状而出现湍流。在该情况下,由沿车体流动的移动风而产生湍流气流,在湍流气流撞到侧视镜上时将使得侧视镜发出大的风噪声。日本已公开的专利公报No. H06-312673中提出了用于解决该问题的常规应对方案。所提出的方法包括在侧视镜的前方位置处在车辆的上表面(就乘用车而言)上设置沿车辆横向延伸的导风板以使导风板与气流方向相交,或者在车辆的前表面(就商用车而言)上设置沿车辆的竖直方向延伸的导风板以便导风板与气流方向相交。采用日本已公开的专利公报No. H06-3U673中所说明的方法,从上方观察,当车辆移动时,如上所述的导风板用于使撞在导风板上的移动风朝车辆的横向向外方向偏转(弯转)大约90度。结果,产生沿车辆横向(从内侧向外侧)从侧视镜的正前方通过的横向气流。在日本已公开的专利公报No. H06-312673所提出的方法中,在侧视镜的前方通过的横向气流用于朝车辆的横向向外方向推动朝向侧视镜流动的空气,以使朝向侧视镜流动的空气不会撞在侧视镜上。用于解决上述风噪声问题的其它常规方法包括日本技术申请公报 No. S60-163174和No. S61-094484中说明的对策。日本技术申请公报No. S60-163174 中所提出的方法是在车体罩板上设置向上凸起部和侧向凸出部,以便使车体移动风在侧视镜正前方的位置处向上和向外偏转。以这样的方式,可以缓解车体移动风直接撞在侧视镜上的问题。日本已公开的专利公报No. S61-094484中所提出的方法是在侧视镜正前方的车体表面上设置导风板,以便使车体移动风在侧视镜正前方的位置处向上偏转。以这样的方式,可以缓解车体移动风直接撞在侧视镜上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发现,使用日本已公开的专利公报No. H06-312673中所披露的挡风板技术时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下面,将说明在采用该方法时预计会出现的问题。导风板构造成,通过将撞在导风板上的移动风弯转或偏转大约90度以便从车辆上方观察时将气流朝横向向外方向偏转来产生从侧视镜前方横穿的横向气流。由于移动风肯定会撞在导风板上,并且偏转大约90度,因此会引起大的动应力,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车辆的移动抵抗力增加。换句话说,日本已公开的专利公报NO.H06-3U673中所提出的方法的问题是不能在不引起车辆移动抵抗力增加的情况下减小侧视镜的风噪声。日本技术申请公报No. S60-163174和No. S61-094484中所提出的侧视镜气流控制方法试图通过将车体移动风从侧视镜正前方的位置处偏转到侧视镜的上方和横向外侧,来防止车体移动风撞在侧视镜上。从而,由于空气被偏转到侧视镜的上方和横向外侧并且通过与车体的侧表面分离的区域,因此流动的气流不能保持沿车体的侧表面流动。当气流以这样的方式被偏转以通过与车体的侧表面分离的区域时,该气流倾向于比沿车体的外表面轮廓流动的气流更容易变成湍流。换句话说,当车体移动风受到取向为与气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外力(诸如由横向风或沿车体侧表面流动的气流引起的力)作用时,车体移动风将更易变成湍流。该湍流趋于使车辆移动抵抗力增加。另外,在日本技术申请公报No. S60-163174和No. S61-094484所提出的方法中,气流导向板设置在车体上,以便在侧视镜正前方的位置处将车体移动风偏转到侧视镜的上方和横向外侧。由于气流导向板布置在侧视镜的正前方,所以气流后端(气流方向上的后端)处的横截面积急剧减小,从而引起下面将要说明的问题。换句话说,气流通过气流导向板之后所形成的被偏转的气流突然离开车体的气流引导表面,并且变成从车体的气流引导表面上脱离。结果,气流在偏转之后打漩,并且变成湍流。不能充分地防止该湍流气流撞在侧视镜上。从而,存在以下担忧日本已公开的专利公报No. S60-163174和日本已公开的专利公报No. S61-094484所提出的侧视镜气流控制技术不能充分地解决上述因气流撞在侧视镜上而引起风噪声的问题。另外,日本技术申请公报No. S60-163174和No. S61-094484所提出的方法引起以下问题在通过气流导向板之后被偏转的气流打漩,并且趋于变成湍流,从而使车辆的移动抵抗力增加。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试图解决上述问题的车辆边界层气流控制结构。本专利技术披露了以下车辆边界层气流控制结构能够使流向侧视镜的移动风绕过侧视镜而不会大量撞在侧视镜上,以便能够消除车辆的移动抵抗力增加的不良影响,并且使绕过侧视镜的气流沿车体侧表面流动,而不易变成湍流进而使车辆的移动抵抗力增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边界层气流控制结构,其主要包括车体和侧视镜。所述车体包括具有气流导向板的外轮廓表面。所述侧视镜安装至所述车体,以便能从驾驶座观察到斜后方。所述气流导向板具有内纵向气流引导表面,所述内纵向气流引导表面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外轮廓表面中的流向所述侧视镜的气流所经过的车体区域中。所述内纵向气流引导表面相对于所述侧视镜朝气流的气流方向延伸,以便相对于车辆横向将气流偏转至所述侧视镜的内侧。附图说明下面参考构成该原始公开一部分的附图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配有用于相对于侧视镜控制边界层气流的车辆边界层气流控制结构的车辆的车体左前部的局部俯视图;图2是从车辆的左前部观察时图1所示车辆的车体左前部的局部透视图;图3是从车辆前方观察时图1所示车辆的车体左前部的局部正视图;图4是图1所示车辆的车体左前部的局部侧视图;图5是沿图4的剖线5-5观察时左前照灯透镜的竖直剖视简图;图6A是图1所示车辆的车体的左前照灯透镜的局部透视图;图6B是图6A所示左前照灯透镜的放大透视图,图中示出了由左前照灯透镜的横向内侧表面控制的气流;图7是从车辆前方观察时图1所示车辆车体的左前照灯透镜的透视图,图中描述了由左前照灯透镜的横向表面控制的气流;图8A是从车辆左前方位置观察时图1所示车辆的车体的左前照灯透镜的透视图;图8B是图8A所示左前照灯透镜的放大透视图,图中示出了由左前照灯透镜的横向内侧表面控制的气流;图9是从车辆前方观察时图1所示车辆的车体的左前照灯透镜的透视图,图中示出了由左前照灯透镜的横向表面控制的气流;图10是用于解释图6A-6B至图9中所示的左前照灯透镜的最大宽度的左前照灯透镜俯视图;图11是图1至图10所示车辆的侧视图,图中示出了根据所示实施例在采用车辆边界层气流控制结构相对于侧视镜控制边界层气流的风洞试验中所获得的气流;图12是图1至图11所示车辆的俯视图,图中示出了根据所示实施例在采用车辆边界层气流控制结构相对于侧视镜控制边界层气流的风洞试验中所获得的气流;图13是图1至图12所示车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宫哲,杉本一仁,近藤弘文,森仲雅一,小屋畑友广,井上真人,小泉显一郎,高木均,石原裕二,中岛一昭,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