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联两性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35417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联两性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说的双联两性表面活性剂具有式(1)所示的结构。制备所述双联两性表面活性剂方法的主要步骤是:首先由乙二胺与化合物(2)进行开环加成反应得化合物(3),然后将化合物(3)依次与XR↓[4]和NR↓[1]R↓[2]R↓[3]反应制得目标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双联两性表面活性剂,该种表面活性剂具有优异性能,且其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来源广泛,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前景。式(1)中,R↓[1]、R↓[2]分别选自C↓[1]~C↓[6]的烷基中一种,R↓[3]为C↓[8]~C↓[16]的烷基,R↓[4]为SO↓[3]H、SO↓[3]M、CH↓[2]COOH、CH↓[2]COOM、CH↓[2]CHOHCH↓[2]SO↓[3]H或CH↓[2]CHOHCH↓[2]SO↓[3]M,X为F、Cl、Br或I,M为钾或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表面活性剂被誉为“工业的味精”。近年来,双联表面活性剂正成为新型表面活性剂。这些表面活性剂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传统表面活性剂由间隔基连接形成,分子中含有多条疏水链和多个亲水基。与传统表面活性剂相比,它们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很低的Krafft点和良好的钙皂分散性,良好的发泡性等性能。已报道的双联表面活性剂包括双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双联两性和双联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lanzat等报道了以乳糖为原料合成的低聚两性表面活性剂(Langmuir.1999,15(19)6163-6169);Lowe等报道了多种两性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溶液性质(Chemical reciews.2002,102(11)4177-4189);Seredyuk等研究了磷酸型双联两性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和固液界面的吸附作用(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2002,203(1-3)245-258)。但迄今为止,已报道的双联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仍较少,尚不能满足产业界的需求。因此,研制性能优异的新型双联两性表面活性剂成为本专利技术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双联两性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说的双联两性表面活性剂具有式(1)所示的结构 式(1)中,R1、R2别选自C1~C6的烷基中一种,R3为C8~C16的烷基,R4为SO3H、SO3M、CH2COOH、CH2COOM、CH2CHOHCH2SO3H或CH2CHOHCH2SO3M,X为F、Cl、Br或I,M为钾或钠。在本专利技术中,一个优选化合物为R1、R2分别选自C1~C4的烷基中一种,另一个优选化合物为R3为C10~C16的烷基,再一个优选化合物为X为Cl或Br。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化合物为R1和R2为甲基,R3为C14~C16的烷基,X为Cl。制备本专利技术所说的双联两性表面活性剂的主要步骤是首先由乙二胺与卤代环氧丙烷进行开环加成反应得开环加成物,然后所得开环加成物再依次与XSO3H、XSO3M、XCH2COOH、XCH2COOM、XCH2CHOHCH2SO3H或XCH2CHOHCH2SO3M(X为F、Cl、Br或I,M为钾或钠)和叔胺(NR1R2R3R1,R2和R3与前文所述相同)反应制得目标物,制备方程式如下 制备方程式中,R1、R2别选自C1~C6的烷基中一种,R3为C8~C16的烷基,R4为SO3H、SO3M、CH2COOH、CH2COOM、CH2CHOHCH2SO3H或CH2CHOHCH2SO3M,X为F、Cl、Br或I,M为钾或钠。在本专利技术中,除XCH2CHOHCH2SO3H(或XCH2CHOHCH2SO3M,X为F、Cl、Br或I)外,其它原料和试剂均为市售品。而XCH2CHOHCH2SO3H或XCH2CHOHCH2SO3M的制备可参见《胶体与聚合物》2003,21(2)17-18和《化学试剂》2003,25(2)95-97。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双联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红外光谱图;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联两性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随浓度变化(60℃)曲线;图3为实施例2制备的双联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红外光谱图; 图4为实施例2制备的联两性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随浓度变化(25℃)曲线。具体实施例方式制备本专利技术所说的双联两性表面活性剂方法的主要步骤如下首先在5℃~25℃下,将乙二胺与化合物(2)按摩尔比为1∶2置于反应器中反应1.0~3.0小时;然后向所述的反应器中加入去离子水(去离子水与乙二胺的摩尔比为25∶1~30∶1),并在65℃条件下,再加入XR4(XR4与乙二胺的摩尔比为1.5∶1~2.5∶1),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为8~11,反应2~5小时;最后向所述的反应器中加入NR1R2R3(NR1R2R3与乙二胺的摩尔比为1.5∶1~2.5∶1)和乙醇的混合物,在80℃~85℃下反应2~5小时,所得反应产物经减压蒸馏除去醇和水后即为目标物。本专利技术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双联两性表面活性剂,该种表面活性剂具有优异性能,且其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来源广泛。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目的仅在于更好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主要原料和试剂的规格如下乙二胺,分析纯;环氧氯丙烷,分析纯;十六叔胺(含量≥98%),工业级;氢氧化钠,化学纯;氯乙酸,分析纯;3-氯-2-羟基丙磺酸钠(按《胶体与聚合物》2003,21(2)17-18和《化学试剂》2003,25(2)95-97教导的方法自制)。实施例1结构如式(4)所示的双联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制备 1)化合物(4)的制备称取环氧氯丙烷38g(0.4mol),置于1000ml的四口烧瓶中,在20℃下搅拌;滴加12g乙二胺,滴加时间为半小时,反应时间3小时;反应过程中体系有白色晶体析出。加入100ml去离子水,升温到65℃,白色晶体溶解。向体系中滴加氯乙酸钠溶液(由38g氯乙酸与40g 40%氢氧化钠水溶液等摩尔反应生成氯乙酸钠),滴加时间为半小时;再加入43.5ml 37.5%NaOH溶液,调整体系pH=8,反应1小时后,体系pH=7。向上述体系中加入108g叔胺和100ml 95%的乙醇,在85℃下,反应4小时,制得化合物(4)的醇水溶液。将化合物(4)的醇水溶液进行减压蒸除醇和水,可获得到膏状浅黄色化合物(4)。取60g膏状双联两性化合物(4)与50ml乙醇混合,在60℃下加热1小时,析出无机盐;趁热过滤除无机物,滤液进行减压蒸馏,即可获得纯化的化合物(4)。2)化合物(4)的结构分析化合物(4)的红外光谱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2921.17cm-1,2851.52cm-1为亚甲基C-H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峰和对称伸缩振动峰,1465.29cm-1为亚甲基的变形振动峰,718.83cm-1为亚甲基的平面的摇摆振动峰,分子中含有(CH2)n(n>4)的亚甲基链时,其平面摇摆振动在721cm-1附近出现吸收峰。3314.81cm-1为-OH形成氢键后形成的吸收峰,1073.64cm-1处的强峰为伯醇中C-O吸收峰。在1440~1360cm-1出现对称伸缩频率,强度稍弱,图中的1630cm-1处的强峰即为羧酸盐的特征吸收峰,1393.08cm-1为羧酸盐的对称伸缩振动峰;1327.81cm-1为C-N伸缩振动,890.83cm-1和718.83cm-1处的吸收峰表明有季铵盐的存在。3)化合物(4)的活性物含量采用JIS法测定化合物(4)活性物含量,纯化前阴离子含量为80.1%、阳离子含量为63.4%;纯化后阴离子含量为89.8%,阳离子含量为76.9%。4)化合物(4)溶解性和克拉夫特点本专利技术获得的化合物(4)在任意酸碱性的水溶液中均能有良好的溶解性;1%的双联两性表面活性剂在20度可完全溶解。5)化合物(4)的表面张力曲线和临界胶束浓度化合物(4)的表面张力随浓度变化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浓度为3.5×10-5(g/mL)时,表面张力达到最小值(γ=24.7dyn/cm),因此CMC=3.5×10-5(g/mL)。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联两性表面活性剂,其具有式(1)所示的结构:***(1)式(1)中,R↓[1]、R↓[2]分别选自C↓[1]~C↓[6]的烷基中一种,R↓[3]为C↓[8]~C↓[16]的烷基,R↓[4]为SO↓[3]H、SO↓[ 3]M、CH↓[2]COOH、CH↓[2]COOM、CH↓[2]CHOHCH↓[2]SO↓[3]H或CH↓[2]CHOHCH↓[2]SO↓[3]M,X为F、Cl、Br或I,M为钾或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波浦柳花吕洛胡培强董冰峰张世新郭奕光魏少敏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