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与陶瓷的连接方法及制得的连接件,尤其涉及一种碳钢与碳化硅陶瓷的连接方法及制得的连接件。
技术介绍
碳钢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工程结构(比如船舶、发动机、高压容器等)和机械零件(如齿轮、轴等)。然而碳钢存在耐磨性较差、硬度较低、抗热冲击性及高温耐蚀性较低等缺点,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生产技术对材料综合性能的进一步需求。而碳化硅陶瓷具有硬度高、高温抗腐蚀、耐磨损、抗热冲击等优点。碳钢和碳化硅连接在一起制备成复合结构,对于碳钢在高温环境中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这两种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差异较大,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非常困难,目前主要采用熔焊、钎焊、固相扩散连接及瞬间液相连接来实现陶瓷与金属的连接。但这些方法存在许多不足:难于制得高结合强度的接头;对金属件表面的清洁度及设备真空度要求很高;固相扩散连接及瞬间液相连接温度要求较高,保温时间长,导致两者间的连接耗时、耗能;熔焊容易产生裂纹;钎焊虽然连接温度较低,但由于钎料的熔点普遍较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碳钢与碳化硅陶瓷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待连接的碳钢件、碳化硅陶瓷件及镍箔;
将该镍箔、碳钢件及碳化硅陶瓷件放入石墨模具中,使镍箔夹
放在碳钢件与碳化硅陶瓷件之间;
将该石墨模具放入放电等离子体烧结设备的炉膛中,开启直流
脉冲电源,对碳钢及碳化硅陶瓷施加脉冲电流,并在如下连接参数
下进行放电等离子体连接:轴向压力为20~50MPa,温度到达300
℃前升温速率为20℃/min,超过300℃以后升温速率为80~150℃
/min,连接温度为800~1100℃,保温时间为10~30分钟,炉膛内真
空度为6~10Pa;
待冷却后取出碳钢与碳化硅陶瓷的连接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钢与碳化硅陶瓷的连接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石墨模具包括上压头、下压头及中模,所述镍箔、碳钢
件及碳化硅陶瓷件放置于该中模内,该上压头和下压头分别从碳钢
件和碳化硅陶瓷件两侧压紧,并通过该上压头和下压头对镍箔、碳
钢件及碳化硅陶瓷件施加轴向压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钢与碳化硅陶瓷的连接方法,其特征
在于:该放电等离子体烧结设备包括正、负电极,所述上压头和下
压头分别与该正、负电极对准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钢与碳化硅陶瓷的连接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轴向压力的具体施加方法为:在温度到达300℃时,通
过上压头和下压头开始对碳钢件和碳化硅陶瓷件施加10MPa的轴
向压力,之后逐渐增大轴向压力,直至温度为连接温度时轴向压力
到达最大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钢与碳化硅陶瓷的连接方法,其特征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倍,陈文荣,蒋焕梧,陈正士,胡文峰,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