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白玫洁专利>正文

大型公交汽车空气滤清增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33670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1 0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大型公交汽车空气滤清增氧器。它具有一个基管,在该基管的管壁上设有同轴相套的臭氧发生环形腔和臭氧激励环形腔,在臭氧发生环形腔的内壁一周设有密集轴向排列的臭氧发生管,并在臭氧发生环形腔的内壁上设有臭氧释放栅栏,臭氧发生管发出的臭氧从臭氧释放栅栏均匀地释放到基管中,其产氧面积是一个圆周面,产氧量大,不仅满足发动机高速时所需的氧气量,且氧气释放均匀,大大提高了与空气混合的均匀度,改善了发动机的工作效率,达到节油和净化之目的。它还具有一个臭氧量智能控制器,该智能控制器根据发动机的不同转速对臭氧发生管进行分组开关控制,从而自动调节发动机在不同速度下的需氧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臭氧助燃器,尤其是一种大型公交汽车空气滤清增氧器
技术介绍
在已有技术中,中国专利ZL200810100565. 1公布了一种带有臭氧发生器的空气滤清器,它将臭氧发生器安装在空气滤清器的出气管上,并在管壁上开孔,使臭氧发生器发出的臭氧通过一、二个开孔通入出气管中,然后被发动机负压将臭氧和过滤后空气一起吸入气缸,参与柴油燃烧,使燃料燃烧充分,达到节省燃料、净化尾气排放之目的。同类的中国专利还有ZL200610053539.9。它们存在的问题是臭氧发生器发出臭氧通过一个点或几个点通入出气管中,使其与空气混合的均勻度不好,从而影响其节油和净化效果;同时,它发出的臭氧量固定,不能随着发动机不同工况下所需的氧量大小进行调节,发动机高速运转时,还可能存在供氧量不足的情况。另外,臭氧发生器的安装需要在出气管上打孔,不仅破坏了原有空气滤清器的结构,同时还使其安装不方便,影响了它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改进的大型公交汽车空气滤清增氧器,使其达到更好的节油和净化的效果,同时,使其安装方便,有利于推广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它具有一个基管,该基管的两端分别与空气滤清器的出气口和发动机的进气口卡套匹配,在所述基管的管壁上设有同轴相套的臭氧发生环形腔和臭氧激励环形腔,在臭氧发生环形腔的内壁一周设有密集轴向排列的臭氧发生管,并在臭氧发生环形腔的内壁上设有臭氧释放栅栏,每个臭氧释放栅栏格对应一支臭氧发生管,在所述的臭氧激励环形腔中设有多个臭氧激励电路,一个臭氧激励电路与两支臭氧发生管电相连。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下在所述臭氧发生环形腔的内壁上设有内突的臭氧管半护套,所述臭氧释放栅栏格设置在所述的臭氧管半护套上。它还具有一个臭氧量智能控制器,该臭氧量智能控制器具有一个单片机,在该单片机的输入端口上至少接有一个发动机转速检测电路,在该单片机的输出端口上至少接有一个臭氧量开关调节电路,所述的多个臭氧激励电路分为若干组,每组中各臭氧激励电路的正、负电源端通过一个单向导通二极管串联在一起,并在其串联支路上设有开关端,所述臭氧发生量开关调节电路由多个开关管组成,所述多个开关管的控制端与单片机的输出端口相接,所述多个开关管的开关端与所述各组臭氧激励电路串联支路的开关端对应相接。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的特点是一、本技术利用一个基管串联在空气滤清器出气口与发动机进气口之间,并将臭氧发生器及其臭氧激励电路安装在该基管上,使本增氧器的安装不用破坏原空气滤清器的出气管,只进行套接和卡箍紧固等简单操作即可完成,达到安装方便之目的。二、本技术在所述基管的一周设置了密集轴向排列的众多臭氧发生管,当臭氧发生管工作时,它们发出臭氧从臭氧释放栅栏均勻地释放到基管中,其产氧面积是一个圆周面,而不是几个点,其产氧量大,不仅满足发动机高速时所需的氧气量,且氧气释放均勻,大大提高了与空气混合的均勻度,改善了发动机的工作效率,达到节油和净化之目的。三、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设置了臭氧发生量智能控制器,它可以根据发动机不同的转速对臭氧发生管进行分组开关控制,从而实现了发动机在不同速度下需氧量的自动调节。四、本技术另一个进一步改进是在臭氧发生环形腔的内壁上设置内突的臭氧管半护套,并将臭氧释放栅栏格设在所述的臭氧管半护套上。由于半护套的截面为圆弧状, 可使设在该半护套上的释放栅栏格具有人为设置的方向性,从而使释放出的臭氧气流可以推动基管中的空气朝顺时针或逆时针一个方向转动,使直行的气流形成蜗流状,可提升发动机吸入气体的速度,进一步改善了发动机的工作效率,达到更好的节油和净化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半剖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面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面半剖视图。图4是臭氧发生量智能控制器的方框图。图5是单片机及臭氧量开关调节电路原理图。图6是发动机转速检测电路原理图。图7是电源电压过压检测电路和电源电路。图8是一组臭氧激励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参见图1 3,它具有一个基管1,该基管的两端分别与空气滤清器的出气口和发动机的进气口卡套匹配,使其可以作为一段气管串接在空气滤清器与发动机之间,在所述基管的外管壁上设有同轴相套的臭氧发生环形腔2和臭氧激励环形腔3,该臭氧发生环形腔2和臭氧激励环形腔3由基管1、固联在基管外壁上或与基管外壁注塑为一体的环形托盘5、5’内套筒6及外套7围成,所述的臭氧发生腔2由环形托盘5隔成上、下两个腔,在该上、下两个腔的内壁一周设有密集轴向排列的臭氧发生管4,并在臭氧发生环形腔2的内壁上设有臭氧释放栅栏1-1,每个臭氧释放栅栏格与一支臭氧发生管对应;所述的臭氧激励环形腔也被与内套筒注塑为一体的环形横隔板6’隔为上、下两个腔,在所述的上、下臭氧激励环形腔中设有多个臭氧激励电路,一个臭氧激励电路与两支臭氧发生管电相连;为电路安全和安装方便,所述的臭氧激励环形腔3设有放射状隔板8,所述的放射状隔板8与内套筒6注塑成一体,它们将上、下臭氧激励环形腔又分割成多个子腔9,所述的一个臭氧激励电路安装在一个子腔内;其具体电路参见图8,所述的一个臭氧激励电路14是一个高压变换器,它将汽车上的24V或12V直流电压VDD变换成高频高压,为两支臭氧发生管4’供电, 它属成熟技术。由于本增氧器设置了两排密集排列的臭氧发生管,使其产氧量完全可以满足大型公交汽车发动机最大需氧量的要求,且结构紧凑,克服了同类产品供氧最不足的缺点ο再参见图3,为了使流经基管1中的空气形成涡流状,在所述臭氧发生环形腔2的内壁上设有内突的臭氧管半护套1-2,所述臭氧释放栅栏格1-1设置在所述的臭氧管半护套1-2上,并且各栅栏格具有一致的顺时针或逆时针导流方向性。当臭氧从释放栅栏释放出来时,它们顺时针或逆时针推动基管中的气体旋转,使其形成涡流。参见图4、5,为了使本增氧器发出臭氧量与发动机不同功率工况下所需的氧量相匹配,它还设有一个臭氧量智能控制器。该智能控制器具有一个单片机10,在该单片机的输入端口 GP5、GP4上接有一个发动机转速检测电路11和电源电压过压检测电路12。参见图4、6,所述的发动机转速检测电路11由振动传感器电路11-1、放大电路 11-2、整形电路11-3连接构成。所述的振动传感器电路11-1中振动传感器BM安装在发动机上,发动机启动后,它将发动机的振动频率转换成电信号,经电容C3的耦合送至放大电路11-2进行放大,放大后的信号经电容C4的耦合和二极管D6单向导通送至整形电路11-3 进行信号整形,整形后信号送入单片机的输入端GP5,由单片机进行发动机的转速判断。参见图4、7,所述的电源电压过压检测电路12由稳压管D5和限流电阻R7串联构成,汽车电源VD通过单向导通二极管D1、D2、D3提供一个直流电压VDD,为所述的臭氧激励电路供电,同时,VDD通过电源模块12-1和滤波电容Cl、C2提供一个稳定的直流电压VCC, 为智能控制器供电。当电源电压VDD发生过压时,稳压管D5被击穿,击穿电流通过电阻R7 送入单片机的输入端GP4,单片机判断后通过一个声响器发出声音而报警。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玫洁
申请(专利权)人:白玫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