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成飞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用薄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32732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1 0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薄板,通过在两块薄板之间添加一个填充层,形成一个具有三层结构的建筑用薄板,该薄板由于中间层为填充层,相比现有技术中同体积的单层实体板,其生产成本得到了大大的降低。由于中间的填充层是用填充泡沫以骨架网为骨架填充而成,所以其重量非常小,因此该建筑用薄板的质量也大大的小于现有的同体积建筑用薄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板材,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建筑用薄板
技术介绍
现有的建筑用薄板主要有纯铁薄板、轧钢薄板、陶瓷薄板等。这些薄板都为单层实体结构,因此,其生产成本较高。另外,这些薄板由于其材料密度高,所以此类建筑用薄板的自重一般都较大,在使用过程中会带来较大的不便。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薄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薄板生产成本高,板身自重大等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用薄板,其中,包括两块面板、填充料、骨架网,骨架网设置在两层薄板之间,其中填充料填充在骨架网与两块面板之间的空隙中。所述的建筑用薄板,其中,所述的两块面板之间的厚度为3-5厘米。所述的建筑用薄板,其中,所述的骨架网为两张,均勻分布在所述的两块面板之间。本技术通过在两块面板之间添加一个填充层,形成一个具有三层结构的建筑用薄板,该薄板由于中间层为填充层,相比现有技术中同体积的单层实体板,其生产成本得到了大大的降低。另外,由于中间的填充层是用填充泡沫以骨架网为骨架填充而成,所以其重量小和强度足的特点,因此该建筑用薄板的重量也大大的小于现有同体积的建筑用薄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建筑用薄板的板体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建筑用薄板的板体截面图,本技术中的建筑用薄板结构包括两块面板1、填充料2,骨架网3,填充料2以骨架网3为骨架浇筑成填充层,填充在两块薄板1之间。骨架网3设置在两块面板1之间的中心位置。所述的两块面板之间的厚度为3-5厘米。本技术提供的两块面板1,可以是不锈钢板、塑料板,在需要高强度板的情况下还可以是钢板或者铁板等。所述骨架网3为一张用竹子编成的网,也可以是铁丝网或者钢丝网等其他材料编织成的网;另外,在特定的情况下需要加强薄板的强度时,可以将骨架网的张数设置为两张以上,以加强薄板的强度。所述填充料2为聚醚型泡沫,也可为其他材料的填充泡沫。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技术中的建筑用薄板,由于中间填充层的设计,其与同体积的现有技术中的薄板相比, 具有生产成本低、重量小的优势。而且由于在中间层中应用的骨架网,使得该薄板的强度增强,且富有弹力。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例如,填充层的厚度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置不同的厚度,填充层中骨架网可根据需要设置成两张或者更多。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用薄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块面板、填充料、骨架网,骨架网设置在两层薄板之间,其中填充料填充在骨架网与两块面板之间的空隙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块面板之间的厚度为3-5 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架网为两张,均勻分布在所述的两块面板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薄板,通过在两块薄板之间添加一个填充层,形成一个具有三层结构的建筑用薄板,该薄板由于中间层为填充层,相比现有技术中同体积的单层实体板,其生产成本得到了大大的降低。由于中间的填充层是用填充泡沫以骨架网为骨架填充而成,所以其重量非常小,因此该建筑用薄板的质量也大大的小于现有的同体积建筑用薄板。文档编号E04C2/34GK202214899SQ201120289430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0日专利技术者邱成飞 申请人:邱成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成飞
申请(专利权)人:邱成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