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成飞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用的复合型板材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262264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4 05: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的复合型板材及其生产方法,包括填充层、保护层,所述保护层有两块,并将填充层夹在中间;所述保护层包括第一骨架网和水泥,保护层由水泥以第一骨架网为支撑浇筑而成;所述填充层包括第二骨架网、空心管和填充料;空心管成排均匀设置在两块保护层之间,第二骨架网有两张,分别设置在空心管和两块保护层之间,填充料以空心管和第二骨架网为支撑浇筑成填充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各种建筑墙体的建造,尤其适用于简易板房的搭建。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建造的建筑墙体既能保证墙体的强度,又能大大的节约建筑成本和人力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板材,尤其涉及的是。
技术介绍
传统的建筑墙体大多是用粘土砖砌成的,粘土砖分为实心砖、多孔砖和空心砖。实心砖和多孔砖多用于承重结构墙体,空心砖多用于非承重结构墙体。但是由于粘土砖的粘土资源消耗过大,所以国家已经命令禁止其在大中城市使用;而且砌块墙的建造工序复杂, 人力成本高昂。另外,各种预制大墙板也因应用面窄、成本高、安装程序复杂等原因而面临淘汰。还有,现在用于简易板房搭建的复合型板材的用量越来越大,但是现在的简易板房的板材由于其要求重量轻,可迅速拆卸移动,所以其往往强度很差,很容易被撞坏。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墙体材料及新兴墙体材料资源消耗大、造价成本高以及人力资源消耗大,简易板房用板材强度差,容易损坏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用的复合型板材,其中,包括填充层、保护层,所述保护层有两块,并将填充层夹在中间;所述保护层包括第一骨架网和水泥,保护层由水泥以第一骨架网为支撑浇筑而成;所述填充层包括第二骨架网、空心管和填充料;空心管成排均勻设置在两块保护层之间,第二骨架网有两张,分别设置在空心管和两块保护层之间,填充料以空心管和第二骨架网为支撑浇筑成填充层。所述的建筑用的复合型板材,其中,还包括加固件,加固件为凹型结构,所述填充层和保护层的四周嵌入到固件的凹槽中对填充层和保护层同时形成包裹。所述的建筑用的复合型板材,其中,所述的建筑用的复合型板材的整体厚度为 8-20厘米。所述的建筑用的复合型板材,其中,所述的填充层的厚度为5-10厘米。所述的建筑用的复合型板材,其中,所述的空心管为竹管或钢管。所述的建筑用的复合型板材,其中,所述的第一骨架网为铁丝网或钢丝网。所述的建筑用的复合型板材,其中,所述的第二骨架网为竹网、钢丝网或铁丝网。所述的建筑用的复合型板材,其中,在所述填充层与保护层之间还设置有一层石棉网。一种建筑用的复合型板材的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 将空心管和第二骨架网置于模具中,往模具中填入填充料浇筑成填充层; B 以第一骨架网为支持,在填充层的一面浇筑保护层;C 待上步骤B中浇筑的保护层的水泥凝固成型后,再在填充层的另一面浇筑保护层; D 待该板材成型后,在板材的边缘添加加固件,将填充层和保护层的边缘嵌入加固件的凹槽中。建筑用的复合型板材的生产方法,其中,在成型的填充层的表面制造凹坑,以增强保护层与填充层之间的粘合度。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建筑用板材设置为三层结构,其中上下两层为以骨架网为支撑的水泥层,中间层为以空心管和骨架网为支撑的泡沫填充层。该结构的采用使得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墙体同传统的砌块式墙体的强度相当,而且其造价成本低、重量轻、安装方便、大大的节约了人力成本。另外,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板材与现有简易板房中的板材相比,能在重量稍重于后者的前提下,其强度得以明显加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建筑用复合型板材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用复合型板材的生产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的建筑用复合型板材的截面示意图,本建筑用复合型板材包括填充层 1、保护层2和加固件7,所述保护层2有两块,并将填充层1夹在中间,所述填充层1和保护层2的四周用加固件7包裹,以增强该板材的强度。所述填充层1包括第二骨架网4、空心管5和填充料6 ;所述保护层2包括第一骨架网3和水泥8。保护层2由水泥8以第一骨架网3为支撑浇筑而成。空心管5成排均勻设置在两层保护层2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二骨架网4有两张,分别设置在空心管5和两层保护层2之间,填充料6以空心管5和第二骨架网 4为支撑浇筑成填充层1,填充在保护层2之间。加固件7为凹槽结构,所述的建筑用复合型板材的边缘嵌入到加固件7的凹槽中去,以提高建筑用复合型板材的整体牢固度。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第一骨架网3为铁丝网,也可以为钢丝网。第二骨架网4为竹网, 也可以是铁丝网或者钢丝网。空心管5为竹子,也可以是钢管或者铁管、不锈钢管。另外在需要加强板材强度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骨架网3或第二骨架网4设置为四张以上,还可以都设置为4张以上,以提高板材的强度。所述的空心管5的直径为1-2厘米,所述的填充层1的厚度为5-10厘米,所述的建筑用的复合型板材的整体厚度为8-20厘米。所述的填充料6为聚醚泡沫,或者其他材料的填充泡沫。参见图2,本专利技术中建筑用的复合型板材的制作方法为A 将空心管和第二骨架网置于模具中,往模具中填入填充料浇筑成填充层; B 以第一骨架网为支持,在填充层的一面浇筑保护层;C 待上一步中浇筑的保护层的水泥凝固成型后,再在填充层的另一面浇筑保护层; D 待该板材成型后,在板材的边缘添加加固件,将填充层和保护层的边缘嵌入加固件的凹槽中。为了使水泥形成的保护层2能够与填充层1更好的粘合,在填充层1制作完成后, 可在填充层1的表面制造凹坑。为了加强该板材的防火和隔热性能还可在保护层2与填充层1之间设置一层石棉网有效解决填充层1的防火和隔热能力。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建筑用板材设置为三层结构,其中上下两层为以骨架网为支撑的水泥层,中间层为以空心管和骨架网为支撑的泡沫填充层。该结构的采用使得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墙体同传统的砌块式墙体的强度相当,而且其造价成本低、重量轻、安装方便、大大的节约了人力成本。另外,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板材与现有简易板房中的板材相比,能在重量稍重于后者的前提下,其强度得以明显加强。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例如,该建筑用复合型板材的整体厚度以及该板材中填充层和水泥层的厚度,都可以根据各种墙体的承重需要而设置成不同的数值;空心管除了是竹子、钢管等,还可以是高强度塑料管,只要满足一定的强度即可。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用的复合型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填充层、保护层,所述保护层有两块,并将填充层夹在中间;所述保护层包括第一骨架网和水泥,保护层由水泥以第一骨架网为支撑浇筑而成;所述填充层包括第二骨架网、空心管和填充料;空心管成排均勻设置在两块保护层之间,第二骨架网有两张,分别设置在空心管和两块保护层之间,填充料以空心管和第二骨架网为支撑浇筑成填充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的复合型板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固件,加固件为凹型结构,所述填充层和保护层的四周嵌入到固件的凹槽中对填充层和保护层同时形成包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的复合型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筑用的复合型板材的整体厚度为8-20厘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的复合型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充层的厚度为 5-10厘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的复合型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心管为竹管或钢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的复合型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骨架网为铁丝网或钢丝网。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的复合型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骨架网为竹网、钢丝网或铁丝网。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的复合型板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填充层与保护层之间还设置有一层石棉网。9.一种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成飞
申请(专利权)人:邱成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