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立体编织物技术

技术编号:7331561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1 00:32
提供一种能够编织比以往复杂的形状的立体编织物的立体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具备基底编织工序和突出编织工序,上述基底编织工序以四边之中的至少三边成为卡定在针床上的状态的方式编织具备四边的基底编织物部,上述突出编织工序从基底编织物部的至少一边编织与该一边相比编织宽度小的突出编织物部。在突出编织工序中,反复进行如下的情况:使构成基底编织物部的一边的线圈列的一部分向编织宽度方向的外方移动,在通过该移动成为空针的编织针上编织未封闭线圈,形成突出编织物部的一边的一部分,同时,编织与接近于该空针的线圈列连续的新的线圈列,使突出编织物部的编织线圈横列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编织沙发套那样复杂形状的立体编织物的立体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由该编织方法编织的立体编织物。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用横编机编织具有三维的轮廓形状的立体编织物的方法。在此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横编机的前后的针床上交替地形成线圈,当以由那些线圈构成的线圈列为开端编织矩形的编织物时,以该矩形编织物的四边成为全部卡定在针床上的状态的方式进行编织。而且,通过将其四边全部卡定在针床上的矩形的编织物作为立体编织物的底面,对四边进行环绕编织,来编织与底面连续的立体编织物的四侧面。国际公开第2008/143172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如果是上述专利文献1的编织方法,则如该文献的实施方式所示,能够编织立方体状、方锥状的立体编织物,或者拖鞋、手提包、手袋等各种立体编织物。但是,在专利文献 1的方法中,难以将矩形以外的形状作为底面。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编织比以往复杂的形状的立体编织物的立体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使用该编织方法编织的立体编织物。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当在用具备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并在前后的针床之间能够进行线圈的移圈的横编机编织立体的编织物时,首先编织成为立体编织物的一面的起口面,以该起口面为开端编织立体编织物的剩余的面,其特征在于,具备以成为将四边之中的至少三边卡定在针床上的状态的方式编织具备下边、上边、右边及左边的四边的基底编织物部的基底编织工序;从基底编织物部的至少一边编织与该一边相比编织宽度小的突出编织物部,使由基底编织物部和突出编织物部构成的起口面完成的突出编织工序。在上述基底编织工序中,反复进行如下的情况通过在前后至少一方的针床中形成多个线圈(这里,作为所述的线圈也包含未封闭线圈),并编织与由这些线圈构成的起口线圈列连续的新的线圈列,增加基底编织物部的编织线圈横列,使该新的线圈列向编织宽度方向的一方移动,而且在通过该移动成为空针的编织针和与移动的新的线圈列的移动方向端部大致相向的空针上,形成成为上述左边及右边的一部分的未封闭线圈。在上述突出编织工序中,反复进行如下的情况使构成基底编织物部的一边的线圈列的一部分向编织宽度方向的外方移动,在通过该移动成为空针的编织针上编织未封闭线圈而形成突出编织物部的一方的侧边的一部分;编织与接近于该空针的线圈列连续的新的线圈列而使突出编织物部的编织线圈横列增加;在与通过上述接近的线圈列中的上述移动产生的空针相反侧的端部接近的空针上编织未封闭线圈,形成突出编织物部的另一方的侧边的一部分。另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个方式,在从基底编织物部的一边中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中间部编织突出编织物部的情况下,例如,在编织参照后述的图2(E)、 图3 5说明的实施方式所示的“凸”状的起口面的情况下,特别是最好如以下的那样进行突出编织工序。具体地讲,在突出编织工序中,反复进行如下的情况在构成基底编织物部的一边的线圈列之中,使处于编织宽度方向中间部的中间线圈列的两相邻的线圈列向从与中间线圈列相同的针床中的中间线圈列离开的位置移动,编织与夹着由该移动产生的中间线圈列的两根空针和中间线圈列连续的新的线圈列。另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个方式,在从基底编织物部的一边中的编织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部编织突出编织物部的情况下,即,在编织参照后述的图2 (F)、图6 8说明的实施方式所示的“凹,,状的起口面的情况下,特别是最好如以下的那样进行突出编织工序。具体地讲,在突出编织工序中,反复进行如下的情况在构成基底编织物部的一边的线圈列之中,使包含上述端部在内的端部线圈列向从与剩余的线圈列相同的针床中的剩余的线圈列离开的位置移动,编织与通过该移动产生的空针、移动的端部线圈列、移动的端部线圈列的移动方向端部大致相向的空针连续的新的线圈列。在此,当在端部线圈列的移动方向存在卡定在与端部线圈列相同的针床上的其它的边的线圈列的情况下,最好在将该线圈列转入与端部线圈列相向的针床上之后进行突出编织工序。这是用于顺利地进行端部线圈列的编织的处理。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编织物,是用具备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并在前后的针床之间能够进行线圈的移圈的横编机编织的立体编织物,其特征在于,具备起口面和多个连结面,上述起口面是在构成立体编织物的面之中的最初编织的面,并具备基底编织物部和突出编织物部,该基底编织物部具备四边,该突出编织物部从该四边的至少一边突出,上述多个连结面由在构成起口面的至少三边的线圈列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线圈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编织比以往复杂的形状的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编织物。这是因为,在立体编织物中最初编织的起口面由基底编织物部和从该基底编织物部的一边突出的突出编织物部构成,具有比以往的矩形的起口面多的边。附图说明图1是由实施方式编织的沙发套的照片,㈧是从座面侧看见的照片,⑶是从背面侧看见的照片。图2是说明图1的沙发套的编织顺序的图,(A)是正视图,⑶是右侧视图,(C)是后视图,(D)是俯视图。另外,(E)是“凸”状的背面的概略图,(F)是“凹”状的前端面的概略图。图3是表示编织“凸”状的背面的编织工序的前半部分的编织工序图。5图4是表示与图3连续的编织工序的后半部分的编织工序图。图5是表示编织工序的要点中的“凸”状的背面的卡定状态的模式图。图6是表示编织“凹”状的前端面的编织工序的前半部分的编织工序图。图7是表示与图6连续的编织工序的后半部分的编织工序图。图8是表示编织工序的要点中的“凹”状的前端面的卡定状态的模式图。图9是表示在变形实施方式中的起口面的基底的概略图,(A)是表示圆形屋顶状的基底编织物部的概略图,(B)是表示梯形状的基底编织物部的概略图。另外,(C)是十字架状的起口面的概略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实施专利技术的方式以下,说明用具有在左右方向延伸,而且在前后方向相互相向的前后一对针床并在前后的针床之间能够进行线圈的移圈的两张底座的横编机编织图1所示的沙发套的例子。当然,此沙发套,除了两张底座的横编机以外,也可以由具备移圈底脚片的横编机、4张底座的横编机编织。要想用横编机以无缝制方式编织图1所示的沙发套,则大致考虑两个方法。首先第一,能举出如下的方法如图2(E)所示,编织“凸”状的沙发套的背面1,以该背面1作为起口面,朝向沙发套的前端面以图2(A) (D)所示的箭头中的数字的顺序进行编织。第二,能举出如下的方法如图2(F)所示,编织“凹”状的沙发套的前端面2,以该前端面2作为起口面,朝向沙发套的背面进行编织。<实施方式1>在从“凸”状的沙发套的背面开始沙发套的编织的情况下,根据图2(A) (D)所示的编织程序编织沙发套100的各部分。图2(E)所示的“凸”状的背面1,由矩形的基底编织物部10和从此基底编织物部10的一边(沙发套的上方侧的边)突出的矩形的突出编织物部11构成。此时,在“凸”状的背面1中具备的边之中,使除了沙发套的下方侧的边(图中的边a-b)以外的全部的边都成为卡定在针床上的状态。基于图3 5说明编织此“凸” 状的背面1的编织工序。在图3、4中,“字母+数字”表示编织工序的号码,A Z、A’ E’表示前针床(FB) 及后针床(BB)的编织针的位置,a h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本一良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