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伟专利>正文

一种编织方法及其编织物技术

技术编号:436372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编织方法及其编织物。一种编织的方法,将材质为纳米椰碳活力素纤维、纳米甲壳素纤维的一种作为面纱,所述的进线为8根;将材质为尼龙或氨纶作为底纱,所述的进线也是8根;将上述面纱与底纱通过选前做好的程序进行编织。这种上述的编织方法制得的编织物,所述的编织物是由氨纶、纳米椰碳活力素纤维、纳米甲壳素纤维和尼龙混合缠线编制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这种编织物可以有效抑菌,杀菌,产生负离子和远红外,除异味外,此组织弹性柔和,贴身,吸湿排汗,穿着非常舒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编织方法及其编织物
技术介绍
现有的编织物,尤其是关于贴身衣物的布料,往往不抑菌,不能去除异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抑菌,杀菌,除异味的编织物及 其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编织的方法,方法如下将材质为纳米椰碳活力素纤维、纳米甲壳素纤维或其中的一种作为面纱,所述的 面纱为4-12根;将材质为氨纶或尼龙或棉线或尼龙与棉线的缠线作为底纱,所述的底纱为8根, 所述的底纱为4-12根;将上述面纱与底纱纬编织造。进一步,所述的面纱数量为8根,纳米椰碳活力素纤维、纳米甲壳素纤维交替排 列;所述的底纱数量为8根,氨纶或尼龙或棉线或尼龙与棉线的缠线交替排列。一种上述的编织方法制得的编织物,所述的编织物是由氨纶、纳米椰碳活力素纤 维、纳米甲壳素纤维和尼龙或棉线或尼龙和棉线的混合缠线编制而成。进一步,制得的编织物其中含棉40-50%,椰碳活力素10-20%,甲壳素10_20%, 尼龙10-12%,氨纶6-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抑菌,杀菌,产生负离子和远红外,除异味。纳米椰碳活力素纤维主要是由椰碳纤维制成,其中椰碳纤维是充分利用废弃物开 发的纤维,研究开发椰碳纤维纺织品顺应了绿色环保的发展趋势。椰碳纤维具有很好的吸 湿速干、发生负离子、产生远红外线等功能。椰碳纤维主要是由椰炭制作而成,其制作过程 如下椰碳的制作椰子为热带地区重要之植物,其果实内之果肉被取用后,外壳一般用 作制做简单的日常用品,或工艺制品外,效益不大。其后发现椰子果实外壳可供加工生产椰 碳之用途,不但使废物充分利用,又可达到环境保护的积极效益。将椰子外壳的纤维质加热 到1200-1600°C,以水蒸气作活化剂,可生成活性炭,水和空气过滤器中使用的也是这种碳。 椰碳颗粒活性炭,外观尺寸大于0. 18mm的粒子(约80目)占多数的活性炭。椰炭具有以下功效椰炭利用表面积吸附臭味经过试验,一公克的椰炭其比表面积约900-2000平方 公尺,这形成的超密超多的孔隙,就是吸附臭味异味有毒物质的机制。粉体愈细表面积愈大 而非愈低,因此磨成更细的粉,可以使用的孔洞愈多,所以椰炭研磨后并不会降低吸附臭味 的能力,这也是活性碳粉末具有强的吸臭能力原因。椰炭能产生负离子椰炭本身同时存在石墨与钻石结构,与空气产生摩擦时,会将 电子移转到空气(氧分子)中,本身产生的正电荷则经由石墨的导电性产生接地作用,产生 负离子,由于存在负离子,自然存在抑菌功能。椰炭吸附臭气后,还能产生负离子分解臭气负离子为活性高的氧分子,容易与臭 气分子结合产生氧化作用,达到分解臭气分子的作用。椰炭有足够产生负离子能力,使用时 环境的湿度能适当控制(有更高浓度的负离子)则分解效果更好,椰炭涤纶长丝负离子含 量一般在650颗/CM3以上。椰炭还能产生远红外线远红外线的产生来自于特定的分子结构受热的激发产生 振荡,任何结构体都有其共振频率,也就是能产生最大能量输出或吸收的频率。如音叉受到 机械能量(敲击)作用,会产生与音叉结构成某一关系的最大声音输出,此即因产生共振效 果所导致。椰炭中存在的钻石结构,受到热能作用会产生共振现象,由于共振的频率正好落 在远红外线(波长4微米以上)的区间,因此椰炭在热的作用下能产生远红外线放射的效 果。椰炭涤纶长丝远红外线射波率一般在0.9以上。椰炭纤维的用途椰炭纤维织成之面料,可做运动服装之材料,穿着后使身体排出 的汗液迅速蒸发。在清洗、晒干后,这种运动服始终能保持原有的特性。椰炭短纤维亦可做 内衣、成衣、床单、被套、袜子、枕头、棉被之填充料,它可成为保温纤维,或做衣服内层,可吸 收人体所散发出来的异味,并分解空气中有害物质,具有脱臭功效。美国Carmondale公司 推出的自行车运动服“Carbon LE”,就是用椰炭纤维面料制做,这种运动服能防止异味和有 害射线侵入,并使身体排出的汗液迅速蒸发。经清洗、晒干后,可令这种运动服的纤维焕然 一新,使穿着者感觉更为舒适与轻便。甲壳素纤维主要是由甲壳质又名甲壳素支撑,其壳多糖,几丁质,是一种天然氨基 多糖高分子物质,分子式为(C8H13N05)N,分子量在一百万左右,化学名称为(1,4)聚-2-乙 酰氨基-2-脱氧-D-葡聚糖,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相容性,毒性极小 (LD5016g/kg),且来源广泛.它是自然界罕见的带正电荷纤维结构化合物,不溶于水,在酸 性水溶液中产生水合作用而逐渐溶胀形成球状胶囊,PH增大时转变为线形,同时粘度增大, 可溶于浓盐酸,硫酸,硝酸中,发生裂解,聚合度降低,如在浓盐酸中加热100摄氏度可分解 为D胺基葡糖,在浓硫酸中可产生磺酸酯化反应,得到肝素样作用物质,与浓硝酸则产生硝 化甲壳质.在稀碱中不溶,在浓碱(>40%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中加热可使分子中乙酰 基脱去65% 95%.在氯仿,乙醇等不溶,可溶于浓HAC,甲酸,石酒酸等.不同原料和制备方 法不同,产品理化性质(溶解度,分子量,乙酰基含量,比旋度,粘度)有一定差异.甲壳质 在虾,蟹,龙虾甲壳中含量较高(约含10% -30% ),其为1000-2000个1,4连接-2-乙酰氨 基-2-脱氧-D葡糖(C8H13N05) N的直接聚合物,分子量100-200万,N2含量6. 3 % -6. 7 %。甲壳质在C2脱乙酰后,形成2-胺基-2-脱氧-D-葡糖聚合物,脱乙酰程度越高, 功能性越好,但由于脱乙酰不能完全,通常所指壳聚糖实质上是甲壳质和壳聚糖的混合物, 日本规定壳聚糖含壳聚糖应> 85%。甲壳质在酸碱处理过程中,部分在1,4糖苷键发生断 裂,使聚合度降低,聚合度在2-7范围(聚合度7-8的性能最佳),壳聚糖有两种异构体,平 均分子量为12万,是米黄至微红松软粉末,无臭味,含水量约为60%。可溶于稀HCL和HAC 中,其10%的稀HAC溶液粘度为2000-3000CPS,紫外最大吸收峰为196MM,可溶于二元有机 溶剂中(如:CH2CL2-TCA, CH2CLCH2CL-TCA等)。由于其分子中含有-NH2和伯,仲-OH多功能团,故可产生醚化,酯化,交联,螯合等多种化学反应。甲壳素对人类来说是个比较陌生的名字,它广泛存在于低等植物及甲壳素动物的 外壳中。人类最早利用甲壳资源始于中国著名的《本草纲目》中就记载蟹壳有破瘀消积的 功能。“蟹"字本身即指解毒的虫类。1811年,法国学者布拉诺首先在蘑菇类中发现了甲 壳质,从此人类开始了漫长的研究与应用。甲壳胺又称为几丁质、壳聚糖、壳糖胺、甲壳素、 第六要素等。广泛存在于虾蟹、昆虫、植物的茎叶之中。近年来,研究人员对甲壳素及其衍生物进行了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展 示了它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甲壳素在医药上的应用做一简介,以利于这一资源的开发 和利用。一、甲壳素的药理作用1.抗菌抗感染甲壳素及其多种衍生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感染作用,以甲壳素六 聚糖为最强。小分子的脱乙酰甲壳素具有质子化铵,质子化铵与细菌带负电荷的细胞膜作 用,吸附和聚沉细菌,同时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胞内,扰乱细菌的新陈代谢及合成而具有抗菌 作用。夏文水、吴焱楠研究认为,相对分子量为1500的脱乙酰甲壳素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 果最强,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编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材质为纳米椰碳活力素纤维、纳米甲壳素纤维或其中的一种作为面纱,所述的面纱为4-12根;  将材质为和氨纶或尼龙或棉线或尼龙与棉线的缠线作为底纱,所述的底纱为4-12根;  将上述面纱与底纱纬编织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王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