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穗编织物的编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139102 阅读:3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9-12 0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编织将穗的根部与以往相比牢固地固定的穗的带穗编织物的编织方法。通过使用横编机反复进行工序(α~γ),编织穗(20)。在工序(α)中,形成成为穗(20)的起点的起点线圈(1)。在工序(α)之后进行的工序(β)中,通过在使供线口(9)向离开起点线圈(1)的方向移动后使供线口(9)向接近起点线圈(1)的方向移动,并在此往复移动时形成临时卡定线圈(2)来形成穗(20)。在工序(β)之后进行的工序(γ)中,形成由与在工序(α)中形成的起点线圈(1)连续的扭转线圈构成的固定线圈(3),将在上述工序(β)中形成的穗(20)的根部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线圈纵行方向的任意的位置具备穗的带穗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技术介绍
使用横编机在宽长围巾、垫子、针织品的罩、领子等上编织穗已被进行,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能一边编织穗一边固定该穗的根部的带穗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6124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以往的编织方法中,例如,在使用表面光滑的编织纱线、细的编织纱线等形成了穗的情况下,存在当强力拉伸穗时穗被拉出的危险。因此,希望与以往相比能牢固地固定穗的根部的带穗编织物的编织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编织与以往相比将穗的根部牢固地固定的穗的带穗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穗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用于使用横编机编织具备基底编织物部和在该基底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并列的多个穗的编织物,该横编机具有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和向针床的编织针供给编织纱线的供线口,可在前后的针床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其特征在于,反复进行如下的工序:编织成为上述穗的起点的起点线圈的工序α;在工序α之后,通过使上述供线口向离开上述起点线圈的方向移动后使上述供线口向接近上述起点线圈的方向移动,并在此往复移动时在除了卡定基底编织物部的编织针以外的编织针上编织临时卡定线圈来形成穗的工序β;在工序β之后,编织由与在上述工序α中形成的上述起点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扭转线圈构成的固定线圈,将在上述工序β中形成的穗的根部固定的工序γ。另外,上述起点线圈也可以是在空针上形成的未封闭线圈,也可以是与从基底编织物部通过增补进行分支的线圈连续的线圈。在上述本专利技术带穗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反复进行工序α~γ,但是在其反复进行时,第n次的工序α,只要是在第n-1次的工序α之后即可以进行(n=2以上的自然数)。具体地讲,能举出下面的反复进行的模式。[1]在第n-1次的工序γ之后进行第n次的工序α(例)工序α1→工序β1→工序γ1→工序α2→工序β2→工序γ2→工序α3……[2]在第n-1次的工序β之后,而且在第n-1次的工序γ之前进行第n次的工序α(例)工序α1→工序β1→工序α2→工序γ1→工序β2→工序α3→工序γ2……[3]在第n-1次的工序β之前进行第n次的工序α(例)工序α1→工序α2→工序β1→工序γ1→工序α3→工序β2→工序γ2→工序α4→工序β3→工序γ3……特别是,上述反复进行的模式[2]最好。作为本专利技术带穗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个方式,能举出在工序γ中,在固定线圈刚形成之后,编织与该固定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加强线圈的方式。在该情况下,该加强线圈作为向与固定线圈相反方向扭转的扭转线圈。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带穗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能一边形成穗一边与以往相比牢固地固定该穗的根部。因此,在由本专利技术编织方法得到的带穗编织物中,即使拉伸穗编织纱线也几乎不会在穗的根部偏移,在编织物的使用时难以产生穗解开等不良状况。在此,在本专利技术编织方法中,存在用于形成穗的起点线圈是未封闭线圈的情况。未封闭线圈,因为是仅将编织纱线挂在编织针上的线圈,所以存在为了连续地编织与该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线圈而在使编织针向齿口方向进入时附在编织针上的情况。如果成为那样,则不能进行未封闭线圈的退圈,不能编织与未封闭线圈连续的线圈。与此相对,在本专利技术编织方法中,为了反复进行工序α~γ,在进行与起点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固定线圈的编织(第n次的工序γ)之前,一定编织前ー个固定线圈(第n-1次的工序γ)。此第n-1次的工序γ的固定线圈,因为其沉降弧因编织而向齿口下方下降,所以对与该固定线圈连接的与第n次的工序γ的起点线圈的过渡纱线也施加向齿口下方下降的力。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编织方法中,即使起点线圈是未封闭线圈,在编织针的进入时起点线圈也几乎不会附在编织针上,能顺利地进行相对于起点线圈的固定线圈的编织。另外,因为在形成穗时,暂时使穗临时在齿口附近临时停止,所以编织临时卡定线圈也是新的固定线圈相对于起点线圈的编织变得顺利的主要原因。根据上述反复进行的模式[2]的本专利技术编织方法,与其它反复进行的模式相比,能使穗及其根部附近的加工质量变得良好。另外,根据反复进行的模式[2]的本专利技术编织方法,能更进一步顺利地进行相对于起点线圈的固定线圈的编织。这是因为,通过在编织第n次的工序α的起点线圈之后,在第n-1次的工序γ中编织固定线圈,能使与该固定线圈连接的第n次的工序α的起点线圈向齿口下方强力地下降。进而,当在第n-1次的工序γ之后进行的第n次的工序β中形成穗时,构成穗的编织纱线与从第n次的工序α的起点线圈向两侧延伸的过渡纱线交叉,也是容易相对于起点线圈编织新的固定线圈的主要原因之ー。这是因为,在为了相对于起点线圈编织新的固定线圈而使编织针上升时,构成穗的编织纱线抑制起点线圈的上述过渡纱线。根据编织加强线圈的本专利技术带穗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能更牢固地进行穗的根部的固定。例如,即使在使用细的编织纱线、表面光滑的编织纱线形成穗的情况下,也能可靠地固定穗的根部。这是因为,通过向与作为扭转线圈的固定线圈相反方向扭转加强线圈,在拉伸穗时,加强线圈或者固定线圈的一方一定缩小穗的根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带穗编织物的照片的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带穗编织物的编织工序图。图3是模式地表示按照图2的编织工序编织的穗附近的编织纱线的状态的线圈图。图4(A)、(B)是模式地表示改换图2的编织工序图中的工序的一部分的顺序而编织的穗附近的编织纱线的状态的线圈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实施专利技术的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带穗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记载的编织中,使用了具备向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向的前针床(以下称为FB)和后针床(以下称为BB),可在前后的针床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的2张针床横编机。当然,使用的横编机,并不限定于2张针床横编机,也可以是具备移圈专用的针床的横编机,也可以是4张针床横编机。图1所示的带穗编织物,是与针织品的领子相当的部分,在构成领子的基底编织物部100的线圈纵行方向中间部,形成了设置多个穗20的穗形成部200。穗形成部200,通过由在编织宽度方向并列的多个穗20构成的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带穗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穗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用于使用横编机编织具备基底编织物部和在该基底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并列的多个穗的编织物,该横编机具有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和向针床的编织针供给编织纱线的供线口,可在前后的针床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其特征在于,反复进行如下的工序:编织成为上述穗的起点的起点线圈的工序α;在工序α之后,通过使上述供线口向离开上述起点线圈的方向移动后使上述供线口向接近上述起点线圈的方向移动,并在此往复移动时在除了卡定基底编织物部的编织针以外的编织针上编织临时卡定线圈来形成穗的工序β;在工序β之后,编织由与在上述工序α中形成的上述起点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扭转线圈构成的固定线圈,将在上述工序β中形成的穗的根部固定的工序γ。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2.28 JP 2012-0422971.一种带穗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用于使用横编机编织具备基底编
织物部和在该基底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并列的多个穗的编织物,
该横编机具有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和向针床的编织针供给编织纱线的供
线口,可在前后的针床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其特征在于,
反复进行如下的工序:
编织成为上述穗的起点的起点线圈的工序α;
在工序α之后,通过使上述供线口向离开上述起点线圈的方向移
动后使上述供线口向接近上述起点线圈的方向移动,并在此往复移动
时在除了卡定基底编织物部的编织针以外的编织针上编织临时卡定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道和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