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YK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纽扣安装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29482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0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纽扣安装构件,其具有布料穿过性好、不易产生穿孔不良、不易产生柱部压曲不良或纽扣安装不良的空心柱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纽扣安装构件(10、40)具有基部(11)和从基部(11)突出的柱部(20、50),柱部(20、50)是空心的,并且该柱部(20、50)包括三棱锥状或四棱锥状的柱顶部(21、51)和在柱顶部(21、51)与基部(11)之间延伸的圆筒状的柱主体部(22、52)。柱顶部(21、51)具有三个锥面(21a)和这些锥面(21a)之间的三个棱部(21b)或者具有四个锥面(51a)和这些锥面(51a)之间的四个棱部(51b),棱部(21b、51b)作为柱顶部(21、51)的外壳框架发挥作用。柱主体部(22、52)在与棱部(21b、51b)对应的周向位置具有在轴线方向上长的狭缝(25、55)或槽(7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纽扣安装构件,更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将按扣、装饰扣等纽扣安装在衣服或包等的布料上的纽扣安装构件。
技术介绍
作为用于将纽扣安装在衣服等布料上的构件,一般使用铆钉等纽扣安装构件,该纽扣安装构件具有圆板状的基部、以及从基部的中央突出的柱部,并且铆接贯穿布料的柱部将纽扣固定在布料上。这种纽扣安装构件有柱部为实心的纽扣安装构件(例如,参照日本实开昭59-U8210号公报等)和柱部为空心的纽扣安装构件(例如,参照日本实开昭 62-164806号公报等),空心型的纽扣安装构件一般是拉深加工一片金属板而形成的,与实心型相比,空心型的纽扣安装构件压曲变形性较好,安装时所需的压力较小即可完成。另一方面,与实心型相比,空心型不能使柱部的前端变尖,因此,有可能根据布料的种类不同而表现出布料穿过(贯穿)性较差,或者容易发生伴随抽丝等的穿孔不良,此外,还有可能发生在穿过布料时使柱部相对于基部倾斜的情况。而且,在空心的柱部中,在将纽扣安装到布料上时利用安装压模(或纽扣的一部分)压扁柱部时,力不易从柱部的前端沿周向均勻地向基端传递,有可能发生在周向上柱部未能被均勻压扁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上述穿过布料时柱部倾斜的情况下更加显著。这种柱部压曲不良会造成纽扣易于从布料上脱离、或者会根据纽扣的种类不同而出现外形难看等纽扣安装不良。专利文献1 日本实开昭59-U8210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实开昭62-16480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着眼于如上所述的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纽扣安装构件, 其具有布料穿过性好、不易产生穿孔不良、不易产生柱部压曲不良或纽扣安装不良的空心的柱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纽扣安装构件,其具有基部和从基部突出的柱部,用于通过在使柱部从其突出端贯穿片材(除布料以外,包括例如树脂片等片状体)之后,对柱部进行铆接将纽扣卡定,将纽扣安装在片材上,其中,上述柱部是空心的,并且包括限定上述突出端的三棱锥状或四棱锥状的柱顶部和在柱顶部与基部之间延伸的筒状的柱主体部,柱顶部具有三个锥面和这些锥面之间的三个棱部或者具有四个锥面和这些锥面之间的四个棱部,柱主体部在与上述棱部对应的柱部周向位置具有在柱部轴线方向上长的凹坑。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纽扣安装构件的柱顶部是三棱锥或四棱锥形状,因此与柱顶部是圆锥状的情况相比,在贯穿布料(片材)时,能够利用与三棱锥对应的以120度的间隔形成的三个棱部或利用与四棱锥的棱线对应的以90度的间隔形成的四个棱部集中切入布料,由此提高了布料穿过性,即使是易于抽丝的面料也降低了穿孔不良,此外,还消除了在穿过布料时发生如柱部倾斜的情况。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在安装纽扣时利用安装压模等压扁柱部时,安装压模的力从柱部的突出端向柱顶部传递,接着从柱顶部向柱主体部传递,但是力的从柱顶部向柱主体部的传递过程中,比起通过柱顶部的锥面,力的传递反而是通过棱部进行的。这是因为棱部发挥柱顶部的外壳框架作用。如上述主要通过棱部传递的力在柱主体部上最先传递到与棱部相邻的部分,但是在该位置设有凹坑,因此柱主体部的抗压曲力降低。因此,与凹坑-凹坑之间没有凹坑的区域相比,在柱主体部的周向以120度间隔或以90度间隔配置凹坑的部分易于弯曲并沿半径方向扩展。本专利技术中的“凹坑”,除了包括使形成空心的柱主体部的板材局部薄壁化的槽等凹部以外,还包括贯穿该板材的狭缝等贯通孔。包括这种槽、狭缝等的凹坑能够沿着柱部轴线方向形成为,例如直线状、长圆形状、长方形状、撕开线状等。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纽扣安装构件能够拉深加工一片金属板而形成。作为金属,可优选列举出铝合金、黄铜等,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将纽扣安装构件的柱部的柱顶部形成为三棱锥或四棱锥状,因此布料穿过性较好,不易产生穿孔不良。此外,在柱主体部的与柱顶部的棱部对应的周向位置设有凹坑,降低了柱主体部在该位置部分的抗压曲力,因此从棱部传递来的欲压扁柱部的力主要由柱主体部的周向上以120度间隔或以90度间隔配置凹坑的部分来承受,该配置狭缝部分比较容易压曲并以周向120度间隔或以90度间隔沿半径方向扩展。因此,在周向上柱部的压曲不会偏向,不易产生纽扣安装不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纽扣安装构件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纽扣安装构件的俯视图(上表面图)。图3是图1的纽扣安装构件的纵剖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图3的B-B剖视图。图6是表示通过纽扣安装构件将母按扣向布料安装时的铆接柱部之前状态的剖视说明图。图7是表示通过纽扣安装构件将母按扣向布料安装时的铆接柱部之后的状态的剖视说明图。图8是表示铆接后的柱部的图7的C-C剖视说明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纽扣安装构件的柱部上半部的局部立体图。图10是与图4相同的对应图9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在柱主体部设置槽的实例的局部立体图。图12是图11的横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纽扣安装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纽扣安装构件10的立体图、图2以及图3是纽扣安装构件10的俯视图(上表面图)以及(沿后述的狭缝(凹坑)25之一剖切的)纵剖视图。图4以及图5分别是沿图3的A-A以及B-B的横剖视图。纽扣安装构件10是拉深加工一片金属板而形成的,其具有圆形板状的基部11和在基部11的中央部以与基部11呈同心状的方式从基部11 向上方突出的、且突出端M封闭的空心柱部20。柱部20具有在前端用于限定突出端M的三棱锥状的柱顶部21和在柱顶部21与基部11之间延伸的圆筒状的柱主体部22。柱主体部22包括从基部11起以直径逐渐缩小的方式平滑地立起的柱基部23,柱主体部22除柱基部23以外的部分是直径恒定的圆筒形状。柱顶部21具有相当于三棱锥的三个面的三个大致平坦的锥面21a和相当于三棱锥的三根棱线、但是形成为宽度宽于棱线的以120度为间隔的三个棱部21b。这些棱部21b 在突出端M处交叉,而且,向下方逐渐扩大宽度并且相比锥面21a较平滑地与柱主体部22 相连结。而且,假设柱顶部21不是三棱锥状而是形成为将棱部21b作为其一部分包含的圆锥状时,锥面21a相对于上述虚拟圆锥稍微凹陷。因此,棱部21b成为柱顶部21的外壳框架,在安装纽扣时,突出端M最先受到的欲压扁柱部20的力主要通过棱部21b (不是锥面 21a)向柱主体部22传递,后面将详细说明。柱顶部21的锥面21a以及棱部21b是通过在拉深加工时使用的拉深压模成形的。在柱部20的柱主体部22上,在与上述柱顶部21的三个棱部21b对应的周向位置、即在各棱部21b的延长线上间隔120度位置处在轴线方向设有长的三个作为凹坑的狭缝25。狭缝25贯穿柱主体部22的筒壁,而且,狭缝25在柱主体部22除柱基部23以外的圆筒部分的全长延伸,但是例如也可以仅在柱主体部22的上半部开有狭缝。接着,参照图6 图8说明作为使用如上述结构的纽扣安装构件10来将作为纽扣的一实例的母按扣30安装在布料1上的情况。众所周知,母按扣30包括凹部31,该凹部 31用于自由装卸地容纳未图示的公按扣的凸部;弹簧32,其用于使与公按扣凸部的卡定牢固;开口 34,该开口 34设置于凹部31的底板33,用于在向布料1安装母按扣30时将贯穿布料1的纽扣安装构件10的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谷川建二
申请(专利权)人:YK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