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油氨水澄清分离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2602 阅读:4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高效分离焦油、氨水、焦油渣三相混合物的澄清分离槽,包括头部的底部为弧形的长条槽体,槽体的尾部的顶部设有入口管,槽体的头部设有放渣漏斗。槽体头部的一侧设有焦油放空管,另一侧设有氨水出口管。槽体内对应入口管处依次设置有承受隔离室、防溅挡板;槽体内底部设有刮板输送机。在槽体头部中心位置设置有与焦油放空管连接的焦油液面调节器,以调整槽内焦油面高度,使焦油含水及焦油渣量得以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整澄清槽工艺管口方位,改变了槽内介质流向(三相介质同向流动),并在分离槽头部区域形成稳定的分离层,分离区液面平静、稳定,排渣量提高53%,焦油含水量下降1.5%。(*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化工机械领域,涉及一种分离粗悬浮液的设备,特别是一 种可用于分离焦油、氨水、焦油渣三相混合物的设备——焦油氨水澄清分离槽
技术介绍
焦油、氨水、焦油渣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乳浊液和悬浮液的混合物。焦油、 氨水、焦油渣三种物质其相对密度不同,三者相差较大,其混合液入槽后流速 降低,焦油、氨水、焦油渣沉降分离,产生氨水层、焦油层、焦油渣固体物沉 淀层,分别将其从槽中导出,实现焦油氨水焦油渣混合液的分离。目前焦化行 业普遍应用的一种分离焦油、氨水、焦油渣的工艺设备见图1所示。该设备简单实用,维修方便,但分离效率不高;另外,该设备结构不合理,槽内固液两 相逆向流动,分层区模糊,分层面不稳定;混合液入口与焦油渣出口较近,澄 清槽头部液面易产生飞溅、"沸腾、鼓泡、翻腾"等现象,把已沉淀分离由刮 板机刮出的焦油渣又冲回槽中,尤其是细粒固体物更为严重。随着高压氨水无烟装煤工艺技术的应用,进入焦油氨水混合液的细煤粉、 细焦粉等焦油渣大量增加,大量未沉淀的焦油渣随同焦油一并进到后序焦油忙 槽,在其内沉淀,渣量大时堵设备,造成系统停工,影响生产。每年定期组织 大量人力对焦油储槽、工艺设备进行清理,清理十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高效分离焦油、氨水、焦油渣混合液、 分离层干扰小、分离区液面不产生飞溅、"沸腾、鼓泡、翻腾"现象,形成稳 定分离区、分离层的焦油氨水澄清分离槽。本专利技术的焦油氨水澄清分离槽,包括头部的底部为弧形的长条槽体,槽体 的尾部的顶部设有入口管,槽体的头部设有放渣漏斗。槽体头部的一侧设有焦 油放空管,另一侧设有氨水出口管。槽体内对应入口管处依次设置有承受隔离 室、防溅挡板;槽体内底部设有刮板输送机。在槽体头部中心位置设置有与焦油放空管连接的焦油液面调节器,以调整 槽内焦油面高度,使焦油含水及焦油渣量得以控制。在槽体头部的氨水出口管处设有浮焦油渣挡板,以控制分离漂浮于氨水上 面的浮焦油等漂浮物进入氨水之中。混合液由澄清槽尾部的入口管,经承受隔离室进入槽体,焦油、氨水、焦 油渣向澄清槽头部方向同向流动,混合液在澄清槽头部区域形成稳定分离区和 分离层(上层为氨水层,中间层为焦油层,底层为焦油渣固体物沉淀层)。氨 水层从澄清槽头部一侧面的出口管排出;焦油层经澄清槽头部中心位置的焦油 液面调节器从澄清槽头部的另一侧引出;沉积于澄清槽底的焦油渣由移动刮板 机送至尾部排渣漏斗排出。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的设各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 本技术通过调整澄清槽工艺管口方位、参数、承受隔离室部件位 置、方向等,改变槽内介质流向,三相介质(焦油、氨水、焦油渣)同向流动, 形成稳定分离区、分离层及分离区液面,从根本上消除了原澄清槽头部混合液 进入引起的液面飞溅、"沸腾"、鼓泡、翻腾现象,解决了三相介质分离不清, 将刮板机刮出焦油渣又冲回槽中难题。,不产生飞溅、鼓泡、翻腾现象,液面 平静、稳定,提高了分离效率(排渣量比原设备提高了 53%),大幅降低氨水 焦油夹带渣量及焦油含水量(焦油含水量比原设备降低了 1.5 2%,渣中细粒 固体物比例明显上升),减少了储槽清理频次,延长了储槽使用周期,为延长 焦油开工期,提高设备处理能力,降低设备运行费用提供了条件。2、 本技术在槽体中设置了液位调节器,可调整槽内焦油面高度,使 焦油含水及焦油渣量得以控制。3、 本技术不增加投资,不需保温,便于维护使用,即可适合老厂设 备改造,又可适应新厂建设应用,在焦化行业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及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l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工艺平面图。1——槽体 2——入口管 3——承受隔离室4——液面调节器5——浮焦油渣挡板 6——防溅挡板 7——放渣漏斗8——刮板输送机 9——氨水出口管 10——焦油放空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2、图3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高效机械化焦油氨水澄清分离槽,是一个头部底为弧形的长条槽体1,槽体的尾部的顶部设有入口管2,槽体的头部设有放渣漏斗7。槽体 头部的一侧设有焦油放空管10,另一侧设有氨水出口管9。槽体内对应入口管 处依次设置有承受隔离室3、防溅挡板6。在槽体内头部的氨水出口管9处设 有浮焦油渣挡板5,槽体内头部中心位置设置有与焦油放空管10连接的焦油 液面调节器4。槽体内底部设有刮板输送机8。承受隔离室3接受来自入口管2来的焦油氨水混合液,在此将混合液均布 在焦油层面之上。防溅挡板6为筛板式弧形结构部件,即可防冲刷,又可分布 液体,可一板两用。液面调节器4用于调整槽内焦油面高度,使焦油含水及焦 油渣量得以控制。浮焦油渣挡板5用于控制分离漂浮于氨水上面的浮焦油等漂 浮物进入氨水之中。刮板输送机8以0.025米/分的移动速度将沉积于槽体1 底部的焦油渣送至槽体1头部的放渣漏斗7排出。混合液从槽体1尾部的入口管2,经承受隔离室3、防溅挡板6进入槽体, 焦油、氨水、焦油渣向同向流动(流向槽体头部),并在槽体头部区域形成稳 定的分离层(上层为氨水层,中间层为焦油层,底层为焦油渣固体物沉淀层)。 氨水层从澄清槽头部一侧面的出口管9排出;焦油层经澄清槽头部中心位置的 焦油液面调节器4从澄清槽头部的另一侧的焦油放空管10引出;沉积于澄清 槽底的焦油渣由移动刮板机8送至尾部排渣漏斗7排出。权利要求1、一种焦油氨水澄清分离槽,包括头部底为弧形的长条槽体(1),槽体上部设有入口管(2),槽体内对应入口管(2)处依次设置有承受隔离室(3)、防溅挡板(6),槽体内底部设有刮板输送机(8);槽体的头部设有放渣漏斗(7),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管(2)设置在槽体尾部;槽体头部一侧设有焦油放空管(10),另一侧设有氨水出口管(9)。2、 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油氨水澄清分离槽,其特征在于在槽体内头部 中心位置设置有与焦油放空管(10)连接的焦油液面调节器(4)。3、 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油氨水澄清分离槽,其特征在于在槽体内头部的氨水出口管(9)处设有浮焦油渣挡板(5)。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高效分离焦油、氨水、焦油渣三相混合物的澄清分离槽,包括头部的底部为弧形的长条槽体,槽体的尾部的顶部设有入口管,槽体的头部设有放渣漏斗。槽体头部的一侧设有焦油放空管,另一侧设有氨水出口管。槽体内对应入口管处依次设置有承受隔离室、防溅挡板;槽体内底部设有刮板输送机。在槽体头部中心位置设置有与焦油放空管连接的焦油液面调节器,以调整槽内焦油面高度,使焦油含水及焦油渣量得以控制。本技术通过调整澄清槽工艺管口方位,改变了槽内介质流向(三相介质同向流动),并在分离槽头部区域形成稳定的分离层,分离区液面平静、稳定,排渣量提高53%,焦油含水量下降1.5%。文档编号B01D21/02GK201200826SQ20082002881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8日专利技术者李庆奎, 王维荣, 袁春兰 申请人: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焦油氨水澄清分离槽,包括头部底为弧形的长条槽体(1),槽体上部设有入口管(2),槽体内对应入口管(2)处依次设置有承受隔离室(3)、防溅挡板(6),槽体内底部设有刮板输送机(8);槽体的头部设有放渣漏斗(7),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管(2)设置在槽体尾部;槽体头部一侧设有焦油放空管(10),另一侧设有氨水出口管(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奎王维荣袁春兰
申请(专利权)人: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