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装用高性能绒面超细纤维合成革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323696 阅读:3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9 22:25
一种服装用高性能绒面超细纤维合成革的生产方法,以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作为基材,采用二乙醇胺和多种酶制剂联合水解、水解明胶表面吸附改性、戊二醛交联固定的技术,提高了绒面超细纤维合成革的透水汽性能;采用多种加脂剂联合加脂技术,充分的分散和润滑超细纤维,提高了绒面超细纤维合成革的柔软度和手感特性;采用1∶1型金属络合染料和分散染料同浴染色、高分子固色剂固色的技术,提高了绒面超细纤维合成革的色泽和染色牢度;采用机械起绒和剪绒相结合的技术,提高了绒面超细纤维合成革绒面的“书写效应”,赋予其良好的麂皮外观。所生产的绒面超细纤维合成革,在满足常规物理机械性能的条件下,其表面颜色的干擦牢度≥4级,表面颜色的湿擦牢度≥3级,透水气性≥1.5mg/cm2·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超细纤维合成革的生产工艺,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天然皮革资源有限,生产过程会产生较大的污染,具有优良性能的仿真合成革的开发成为人类的追求。其中以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超细纤维非织造布为增强材料,通过浸渍聚氨酯得到的超细纤维合成革,不论从内部微观结构,还是外观质感及物理特性和人们穿着舒适性等方面都接近了天然皮革。我国超细纤维合成革产业的发展只有十几年的历程,在最近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超细纤维合成革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根据中国合成皮革网数据显示,2005年,国内已经上马的生产线共有25条,实际年产能达7650万米。至2005年底,中国也正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超细纤维合成革生产国。另外,企业计划上马的生产线还有8条,于2006年,由于国内超细纤维合成革的某些关键技术尚未彻底突破,各厂家产品趋同性明显,而高端应用领域仍主要依靠进口。加之国内产能短期内增长过快,造成了超细纤维合成革的产能过剩的局面,国内很多超细纤维合成革项目未能如期上马。到2007年,超细纤维合成革行业的供需矛盾已经表面化,产品利润率进一步降低,大部分厂家为争夺市场份额进行的价格战将产品价格降至成本价附近。到2008年底,国内仅剩下16家超细纤维合成革生产企业,共有生产线沈条。但是此后随着超细纤维合成革技术的逐步成熟,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发展逆势而上,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人造革合成革专委会对成员单位的调查统计2009年国内超细纤维合成革产量同比增长25%,达3500 万平方米,其中温州市场超细纤维合成革2009年销量达到500万平方米。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统计,从实际消费量来看,我国超细纤维合成革的消费量正在逐年提高。2009年我国超细纤维合成革的消费量约0. 70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61.6%,国内超细纤维需求量约1.07亿平方米,市场缺口 3500万平方米左右。2010年我国超细纤维合成革生产企业都没有新增产能,预计国内超细纤维合成革产量不会大幅上升, 依据历史上每年约500万平方米的年增长速度来计算,2010年的生产量约为4000万平方米左右,最近两年由于相关龙头企业在不断扩产,预计新增产能约为2000万平方米,但是相对于逐步增长的消费需求,2011年 2012年超细纤维合成革行业整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预计2012年超细纤维合成革市场需求预计达到2亿平方米。目前,全球已有90%以上的高档运动鞋采用超细纤维合成革制造,三大球类用革大部分采用超细纤维合成革材料,高档汽车座椅也开始采用超细纤维合成革替代天然皮革,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是在服装革领域,国内超细纤维合成革在服装革领域占用量的1_2%,由于国内服装用绒面超细纤维合成革技术所限,约95%需要依靠进口,市场开发潜力非常巨大。特别是高性能的服装用绒面超细纤维合成革,目前仍未见市售产品,也未见相关报道。所谓高性能绒面超细纤维合成革,必须具备以下主要的性能其一,高性能绒面超细纤维合成革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汽性能,即具有良好的卫生性能,能满足成品服装的卫生性能要求;其二,高性能绒面超细纤维合成革应具有良好的柔软度和手感(感官指标),能满足成品服装的舒适性要求;其三,高性能绒面超细纤维合成革应具有良好的外观色泽和染色牢度(主要指干湿差牢度),其绒面的色泽能够满足成品服装的色泽要求;其四,高性能绒面超细纤维合成革应具有良好的麂皮外观,绒面上绒头细密整齐,具有良好的 “书写效应”(评价绒面类产品的行业术语,表征起绒的效果)。目前,生产高性能绒面超细纤维合成革,技术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天然皮革的坯革透水汽性能为800mg/10cm2X24h左右,而超细纤维基布的透水汽性能仅为 400mg/10cm2X24h左右,这就导致了绒面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卫生性能比天然皮革差。这主要是由于天然皮革中胶原纤维上的亲水基团比超细纤维基布中超细纤维的亲水基团多, 天然皮革对水汽的传递速度比超细纤维合成革快得多,所以透水汽性能好,卫生性能较好。 (2)绒面超细纤维合成革的柔软度和手感比天然皮革相差甚远,这主要是因为超细纤维合成革以超细纤维非织造布为底基,浸渍聚氨酯浆料形成具有开孔结构的复合材料,超细纤维的分散度远不及天然皮革;C3)绒面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可染色性能差,染色牢度不高。这主要是由于超细纤维合成革主要包括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和浸渍填充的聚氨酯两种成分,这两种成分结构和性能差异很大,单一的染料和单一的染色方法难以同时满足两种成分的染色要求,而且超细纤维合成革纤维上的活性基团很少,染色时主要依靠染料自身的沉积作用使纤维上色,因此,大多数染料难于上染,其水洗坚牢度很差,难以达到染色要求;(4)绒面超细纤维合成革的纤维密度比天然皮革的纤维密度要小很多,导致绒面超细纤维合成革的绒头散乱,密度不够,绒面“书写效应”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绒面超细纤维合成革的透水汽性能,、绒面超细纤维合成革的柔软度和手感特性、绒面超细纤维合成革的色泽和染色牢度,绒面超细纤维合成革绒面的“书写效应”的服装用高性能绒面超细纤维合成革的生产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步水解浸渍首先将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通过盛放有酶水解液的水解槽中对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进行水解,水解温度35 40°C,时间10 30分钟;所述的酶水解液以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的重量为基准,包括300% 1000%的水,0. 1 0. 3%的二乙醇胺,0. 3 1 %的胰酶和0. 3 1 %的1398中性蛋白酶;然后将水解后的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置于盛放有水解明胶浸渍液的浸渍槽中浸渍,浸渍温度35 40°C,时间10 30分钟;所述的水解明胶浸渍液以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的重量为基准,包括300% 1000%的水和5% 10%的水解明胶;最后将浸渍后的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置于固定槽中采用戊二醛溶液在35 40°C,进行5 20分钟固定水解明胶;所述的戊二醛溶液以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的重量为基准,包括300% 1000%的水和0.3% 的戊二醛;第二步加脂填充首先将水解浸渍后的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通过加脂槽中采用复合加脂剂乳液对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进行加脂,温度45 55°C,作用时间10 30分钟;所述的复合加脂剂乳液以水解浸渍后的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的重量为基准,包括 300% 1000%的水,5% 10%的硫酸化蓖麻油加脂剂,5% 10 %的硫酸化菜籽油加脂剂和5% 10%的硫酸化鱼油;然后进入填充槽,采用聚丙烯酸树脂复鞣剂和氨基树脂复鞣剂组成的填充液进行浸渍填充,温度35 40°C,作用时间5 20分钟;所述的填充液以水解浸渍后的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的重量为基准,包括300% 1000%的水,5% 10%的聚丙烯酸树脂复鞣剂和5% 10%的氨基树脂复鞣剂;第三步染色固色采用卷染机,将加脂填充后的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利用1 1型金属络合染料和分散染料进行同浴染色,温度90 95°C,时间60 120分钟,再采用天然单宁和甲酸铝溶液对染色后的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进行固色,然后水洗干燥;所述的同浴染色以加脂填充后的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的重量为基准,包括 300% 1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凌山马兴元牛建民张晓镭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可利得皮革纤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