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打破车辆后窗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23254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9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打破车辆后窗(1)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致动系统(3),该致动系统通常处于睡眠位置或闲置位置地容纳于相对于车辆后窗(1)的内部空间中,且可以在涉及所述车辆的碰撞或事故后被致动;用于容纳所述致动系统(3)的所述空间的闭合元件(4)设置在致动系统和所述后窗(1)之间,所述闭合元件(4)具有用于打破后窗(1)的销(5),所述致动系统(3)在其被致动后撞击所述闭合元件(4),从而使闭合元件连同所述至少一个销(5)朝所述后窗(1)运动,所述致动系统(3)和所述闭合元件(4)以相同速度行进直至致动系统(3)的行程的末尾,所述行程在致动系统接触后窗(1)之前结束,所述闭合元件(4)连同所述至少一个销(5)继续其行程直至撞击并打破后窗(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打破车辆后窗的装置。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述类型的装置,该装置在设有或不设有防滚保护杆的情况下都可以获得打破后窗的效果。目前,通过一个或多个非常硬的锥形销来打破后窗,这些锥形销与防滚保护杆的上横杆成一体并相对于该上横杆突出。
技术介绍
例如,欧洲专利申请1510412描述了这种技术方案,其中,描述了车辆的防滚组件并要求了对其的保护,从中可认识到在防滚保护杆被致动时能够打破后窗。上述的欧洲专利申请‘412中建议的技术方案从分析提供之前一些技术方案(尤其是对于活顶类型的车辆)的现有技术开始,其中,如必要,防滚保护杆处于乘员保护位置。考虑到由于涉及空气动力学、形状和其它因素的设计折衷方案而使盖设置成释放打开的防滚保护杆,已知的技术方案可以采用此类防滚保护杆。然而,根据EP ‘412的说明,该技术方案存在这样的要求,即允许具有可展开的防滚保护杆,且特别是参考“车顶线条”和后窗的定位和尺寸,使车辆设计的自由度更高,而且还允许使用玻璃窗。根据欧洲专利‘412建议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防滚保护杆,该防滚保护杆具有内置的后窗打破装置以在防滚保护杆被致动打破后窗。在较佳实施例的说明中以及权利要求书中对此方案(内置在防滚保护杆中的装置)作了清楚的描述。(权利要求1清楚地表明“可展开的防滚保护杆(1)具有内置的后窗(14)打破装置(4),,)。在美国专利7,198,294中描述涉及用于打破后窗的装置的另一技术方案。该专利在其介绍性部分中分析了作为最相关现有技术的上述欧洲专利‘412。在该专利(由美国专利局授权,具有对应的欧洲专利申请1 652 736)中描述的技术方案不例外地亦提供了一种内置于防滚保护杆(尤其在其上表面内)内的后窗打破装置,该防滚保护杆具有特别的装饰结构,根据该申请,这种结构可以克服欧洲专利‘412所特有的限制。具体地说,美国专利‘294的权利要求书描述了可展开的防滚保护杆,该防滚保护杆具有从其上表面突出的销以及第一装饰件和第二装饰件。还设置有夹件,该夹件在防滚保护杆被致动后,朝第二装饰件运动到使所述销从孔中突出。夹钩住防滚保护杆,因而盖与防滚保护杆一体地朝后窗运动。上述技术方案,除了具有使用可能性受限制的特点外,其特点还在于受到以下方面有关的较强限制,即朝向后窗的防滚保护杆系统的活动安装,以及防滚保护杆和相同后窗之间的最小相对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在这种情况下,本申请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建议的方案,以消除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并建议一种无论是否设有防滚保护杆都可以提供后窗打破装置的技术方案。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可以使装饰件和销即使在打破过程中也彼此独立。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目标是一种用于打破车辆后窗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致动系统,所述致动系统通常处于睡眠位置或闲置位置地容纳于相对于所述车辆后窗的内部空间中,且可以在所涉及的所述车辆的碰撞或事故后被致动;用于容纳所述致动系统的所述空间的闭合元件被设置在致动系统和后窗之间,所述闭合元件具有用于打破后窗的销,所述致动系统在其被致动后撞击所述闭合元件,从而使闭合元件连同所述至少一个销朝所述后窗运动,所述致动系统和所述闭合元件以相同速度行进直至所述致动系统的行程的末尾, 所述行程在致动系统接触后窗之前结束,所述闭合元件连同所述至少一个销继续其行程直至撞击并打破后窗。具体来说,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致动系统可以包括车辆防滚保护杆。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致动系统往往可包括机械和/或液压和/或磁性和/或气动和 /或烟火类型。还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闭合元件可以包括车辆装饰元件。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可设置与所述车辆装饰元件连接的、用于当所述闭合元件处于其行程末尾时对其进行限制的装置,较佳地为绳或类似物。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装置往往可以包括多个销。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至少一个打破销通过插入弹性元件、较佳地为弹簧来与所述闭合元件联接。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在事故的情况下打破车辆后窗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通常处于睡眠位置、设置于车辆的外壳内的致动系统致动,所述致动系统设置有打破销,所述外壳由可移动的闭合元件来闭合,所述外壳在后窗内部,通过所述致动系统的作用使所述闭合元件从车辆内部朝向所述后窗运动,但闭合元件不与该致动系统成一体;在致动系统接触后窗之前结束该致动系统的行程;使闭合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元件的行程继续进行直至撞击并打破所述后窗。 附图说明现将为了示例而不是限制的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具体参见附图的诸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图1示意地示出在第一致动步骤中的本专利技术装置;图2示出图1所示装置的细部;图3示意地示出在第二致动步骤中的本专利技术装置;图4示出图3所示装置的细部;图5示意地示出在第三致动步骤中的本专利技术装置;以及图6示出图3所示装置的细部;下面将描述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实施例,该装置设置在具有防滚保护杆的车辆上,但如已清楚所述,本专利技术装置还可以设置在无防滚保护杆的车辆上。具体实施例方式先参见所附的图1和2,其示意地示出车辆的后窗1、头垫固定阅读装饰件、“睡眠” 防滚保护杆3、门4、销5和安装在所述门上的弹簧6。首先,如图1和2中所示,防滚保护杆3处于“睡眠”位置;防滚保护杆3外壳由门 4闭合,该门被固定到所述装饰件2且具有内置的销5,所述销5对打破后窗1有用。在碰撞后,防滚保护杆3从其外壳中被弹出,且在防滚保护杆被致动后,沿其行程撞击外壳的门4,从而使门以相同的速度向上突出。在防滚保护杆3冲击门4的过程中,安装在弹簧6上的销5被推到外面(具体见图3和4)。现在,(见图5和6),防滚保护杆3和门4分开地、但一起彼此沿它们的直线行程并以与后窗的相同速度运动,直至完成由系统设定的进一步的有用的行程,从而当设置有销的门4接触相同的窗时以打破后窗1来结束。现在,防滚保护杆3结束其对于保护乘员必要的有用的行程,而门4继续其行程以消耗其动量。门4可牢固地与装饰件联接,例如通过一条或多条绳(未示出),以防止门被自由地抛到外面。从上述说明可知,根据本专利技术建议的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如必要则打破后窗,且该效果(打破后窗1)总是通过一个(或多个)销5来获得。然而,相对于已知的技术方案,销(多个)5被内置(内部或者外部,基于具体的要求)在防滚保护杆3外壳的闭合元件(门4)内,其被固定到车辆的外部(在活顶车辆的情况下,其将是外装饰件,而对于非活顶车辆,将是内装饰件)。“门”4在其弹出轨迹中被防滚保护杆3撞击,从而开始以与防滚保护杆3相同的速度运动。冲击使销5推到外面。防滚保护杆3在乘员保护位置结束其行程,而门4连同销5,在打破后窗1后,继续运动以消耗其动量。相对于已知技术方案的第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销5没有内置于防滚保护杆3中,而是在外装饰件内,从而可以使销的操作与防滚保护杆3无关;打破销5可以由任何其它致动系统来致动。此外,在朝向后窗1的运动过程中,防滚保护杆3和门4/销5 —起运动,但彼此并不一体联接,如在打破销被内置在防滚保护杆内的现有技术的方案中清楚提供地那样。本技术方案使本专利技术装置得以实现而与防滚保护杆的存在无关。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设有双装饰件,且不设有在防滚保护杆被致动后使装饰件和防滚保护杆彼此成一体的夹件,如在上述美国专利‘294中所描述和所要求保护的那样,因而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兰迪尼P·帕莎瑞立
申请(专利权)人:玛莎拉蒂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