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助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10626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3 0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装置,其在系统起动中进行叉形接头调整时,可以正确地调整输入杆的弹簧组负载。其在系统起动中,利用基于行程检测值的来自电动机(33)的推力,对驾驶员的操作力进行辅助。该电动助力制动装置具有:叉形接头(12),其与制动踏板(10)销结合;输入杆(15),其与叉形接头的叉形接头螺纹部(82)螺纹结合;凸缘(60),其经由凸缘螺纹部(83)与输入杆(15)螺纹结合;主活塞(54),其配置在凸缘(60)的外周位置;一对弹簧(61、62),其安装在主活塞的凹部(54a)和凸缘之间的轴向间隙中;以及槽部、凸出部,其设置在主活塞和凸缘之间,在系统起动前不嵌合,在系统起动中将凸缘止转嵌合。(*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助力装置,其作为电动助力制动装置等而使用,利用电动致动器对驾驶员操作力进行辅助。
技术介绍
当前,已知一种电动助力装置,其利用行程传感器检测驾驶员操作量,向主活塞作用将基于该检测值的电动机扭矩利用滚珠丝杠变换后的推力、以及通过踏板操作向输入杆施加的推力,对驾驶员的踏板踏力进行辅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11242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现有的电动助力装置中,在系统起动中对支撑踏板的叉形接头进行调整, 通过该叉形接头调整使踏板位置处于可操作位置的情况下,成为使主活塞移动了行程传感器的操作量检测值的状态。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即,输入杆的凸缘和主活塞的间隙量变化, 无法正确地调整输入杆的弹簧组(springset)负载。本技术就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装置, 其在系统起动中进行叉形接头调整时,可以正确地调整输入杆的弹簧组负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电动助力装置在系统起动中,利用行程传感器对驾驶员向操作踏板施加的操作量进行检测,利用基于行程检测值的来自电动致动器的推力,辅助驾驶员的操作力。该电动助力装置具有叉形接头、输入杆、凸缘、活塞部件、一对弹簧、以及凸缘嵌合构造。所述叉形接头与所述操作踏板进行销结合,输入向所述操作踏板施加的操作力。所述输入杆与所述叉形接头的叉形接头螺纹部进行螺纹结合,传递向所述操作踏板施加的操作力,并且,在进行所述叉形接头的位置调整时旋转。所述凸缘经由凸缘螺纹部与所述输入杆螺纹结合,从所述输入杆向外周凸出。所述活塞部件配置在所述凸缘的外周位置,传递踏板操作的推力和辅助的推力。所述一对弹簧安装在所述活塞部件的凹部和所述凸缘之间的轴向间隙中,将所述凸缘向所述凹部的中立位置预紧。所述凸缘嵌合构造设置在所述活塞部件和所述凸缘之间,在系统起动前不嵌合, 在系统起动中将所述凸缘止转嵌合。技术的效果叉形接头的位置调整,是使利用叉形接头螺纹部与叉形接头螺纹结合的输入杆旋转而进行的。凸缘也利用凸缘螺纹部与该输入杆螺纹结合。由于在系统起动前使输入杆旋转而进行叉形接头的位置调整时,活塞部件和凸缘不嵌合,所以输入杆和凸缘的位置不变化,只要不利用止动器等对位置调整行程施加限制,则活塞部件和凸缘的轴向间隙量不改变。在系统起动中使输入杆旋转而进行叉形接头的位置调整时,利用凸缘嵌合构造, 使凸缘与活塞部件止转嵌合。因此,利用输入杆的旋转使凸缘移动,并且由于是系统起动中,所以利用基于来自行程传感器的行程检测值的来自电动致动器的推力,使活塞部件移动。如上述所示,通过使凸缘和活塞部件一起移动,从而使活塞部件和凸缘的轴向间隙量不改变。其结果,在系统起动中进行叉形接头调整时,可以正确地调整输入杆的弹簧组负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电动助力制动装置(电动助力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整体剖面图。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电动助力制动装置中的控制系统的控制系统框图。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电动助力制动装置中的叉形接头调整构造的概略图。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电动助力制动装置中的叉形接头调整构造的图3的D-D线剖面图。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电动助力制动装置中的压力平衡的示意图。图6是利用实施例1的电动助力制动装置中的控制器进行的恒定助力控制的说明图,(a)表示辅助行程相对于输入行程的特性数据,(b)表示相对位移量相对于输入行程的特性数据,(c)表示液压相对于输入行程的特性数据。图7是对比例中的叉形接头调整作用说明图,(a)表示起动前叉形接头延长时, (b)表示起动中叉形接头延长时,(c)表示起动前叉形接头缩短时,(d)表示起动中叉形接头缩短时。图8是实施例1的电动助力制动装置中的叉形接头调整作用说明图,(a)表示起动前叉形接头延长时,(b)表示起动中叉形接头延长时,(c)表示起动前叉形接头缩短时,(d) 表示起动中叉形接头缩短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1,说明实现本技术的电动助力装置的优选方式。〔实施例1〕首先,说明结构。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电动助力制动装置(电动助力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整体剖面图。下面,基于图1,说明整体结构。实施例1的电动助力制动装置如图1所示,具有踏板操作单元1、电动助力器单元3、以及主液压缸单元5。上述踏板操作单元1通过驾驶员的踏板操作而施加活塞推力。 上述电动助力器单元3通过电动机扭矩施加活塞推力。上述主液压缸单元5将2种活塞推力的合计推力变换为主液压和副液压。上述踏板操作单元1如图1所示,具有制动踏板10、叉形接头销11、叉形接头12、踏板杆13、连结杆14、输入杆15、以及行程传感器16。上述制动踏板10,上端部可转动地支撑在仪表板17上,中央部经由叉形接头销11 安装在叉形接头12上。即,如果驾驶员施加踏板踏力,则踏板踏力经由踏板杆13和连结杆 14向输入杆15传递,使输入杆15向图1的左方向产生行程。此外,输入杆15以经由电动助力器单元3贯穿至主液压缸单元5的状态配置。上述行程传感器16是对输入杆15相对于仪表板17的绝对位移量(以下称为“输入绝对位移检测值A”)进行检测的电位计。该行程传感器16安装在设定于仪表板17侧的车体侧托架18、和设定于输入杆15侧的杆侧托架19之间,利用内置的弹簧始终保持伸长状态。上述电动助力器单元3如图1所示,具有助力器壳体30、壳体盖31、电动机支撑板32、电动机33 (电动致动器)、电动机轴34、旋转传递机构35、轴承36、滚珠丝杠机构37、 环状引导部38、凸缘部件39、以及筒状引导部40。上述助力器壳体30、上述壳体盖31和上述电动机支撑板32是固定在仪表板17上的静止部件。上述电动机33固定在电动机支撑板32上,利用控制器70,按照规定的控制规则进行驱动控制,该控制器70被输入来自行程传感器16和相对位移传感器41的检测信息。上述旋转传递机构35是将来自电动机33的旋转向滚珠丝杠机构37传递的机构。 该旋转传递机构35具有第1带轮35a,其安装在电动机轴34上;第2带轮35b,其安装在滚珠丝杠机构37的螺母部件37a上;以及传动带35c,其架设在两个带轮35a、3^上。上述滚珠丝杠机构37是将从电动机33经由旋转传递机构35传递的电动机旋转扭矩,变换为轴向的活塞推力的机构。该滚珠丝杠机构37具有螺母部件37a,其传递电动机旋转扭矩;以及中空螺纹轴37b,其经由滚珠与螺母部件37a螺合。螺母部件37a利用环状引导部38而限制轴向的后退移动。中空螺纹轴37b利用螺母部件37a的旋转而沿轴向前进移动,使嵌合固定在其前端部的凸缘部件39按压主活塞54 (活塞部件)。在中空螺纹轴37b的后端部嵌合固定筒状引导部40,其对输入杆15进行滑动引导。此外,在贯穿该电动助力器单元3的中心轴的输入杆15上,设置有相对位移传感器41,其对输入杆15和主活塞M的相对位移量进行检测。上述主液压缸单元5如图1所示,具有储液箱50、第1液压缸壳体51、第2液压缸壳体52、端口液压缸(port cylinder) 53、主活塞M (活塞部件)、以及副活塞55。上述储液箱50是积蓄制动液的箱体,固定在第2液压缸壳体52上。并且,在非制动操作时,储液箱50内的液体室经由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远藤康幸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