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池州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可用于灭钉螺的水溶性纳米银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310616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3 05: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用于灭钉螺的水溶性纳米银的制备方法,首先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解到去离子水里,充分溶解后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絮状沉淀,再将一定量的水合肼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充分搅拌,反应制得纳米银水溶液,最后将制得的纳米银水溶液经离心分离,即得纳米银粉体,可干燥保存。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制得的纳米银,分散性良好而且粒子大小规则均匀,平均粒径为40nm左右,因其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应用于灭细菌灭钉螺等生物医药领域更显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机纳米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纳米银是指粒径在1到IOOnm的金属银单质粉末。纳米银由于兼具本身固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纳米尺度的特殊效应,使其在电学、光学、催化、摩擦学、生物材料等诸多领域都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数次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的爆发和细菌对传统抗菌剂耐药性的增强,相关研究已表明纳米银对大肠杆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数十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而且不会产生耐药性。银离子、金属银或银纳米颗粒作为抗菌药物可用于烧伤治疗、牙科材料、不锈钢涂层、织物、水处理、防晒液等,它们有对人体细胞的低毒性、高的稳定性和低挥发性等优点。例如Leaper对用于伤口愈合的含银纳米颗粒敷料进行了综述报道,总结了 Ag纳米颗粒的抗菌作用机理、人体毒性、临床应用等研究结果;Kumar等报道了在植物油中制备的银纳米颗粒作为涂料添加剂的抗菌性,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杀灭作用。而且发现其性能与粒径有直接关系,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杀菌作用越明显。纳米银的出现突破了普通银银系制剂杀菌力弱的瓶颈,只用极少量的纳米银即可产生强力的杀菌作用,这给广泛应用纳米银抗菌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纳米银具有很强的杀灭钉螺的作用,可应用于血吸虫防治领域,却鲜为人知。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称,血吸虫病在全世界74个国家中流行,6亿多人口受到威胁,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长江流域的血吸虫多为日本血吸虫,而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杀灭钉螺是公认的防治血吸虫病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杀灭钉螺主要采用大量投放化学药物的方式,化学药物灭螺是控制钉螺行之有效的一种重要措施。氯硝柳胺(NM)是世界卫生组织(WHO) 推荐的唯一化学灭螺药物,也是我国现阶段唯一允许且正在使用的化学灭螺药。但该药物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水溶性差、悬浮率低、极易堵塞喷药器具,不能快速、有效地抑制钉螺上爬,并可导致靶生物的抗药性增高,用药成本昂贵。更为不足的是,作为一种化学药物,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会引起环境污染,对水生动物存在一定毒性,因而常常影响水产养殖用水的供给,化学药物不能在鱼、蟹等养殖区使用。因此,开展有关新型高效灭螺剂制备研究, 具有其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尽管银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抗菌和灭钉螺性能,但由于其本身的非水溶性,使其作为抗菌材料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受到了一些限制。目前,水溶性银纳米材料的制备已有不少报道,其制备方法迅速发展到了很多种,从其制备原理和主要工艺进程方面看来,除却从高纯度的由单质直接得到纳米银粉体的直接法外,其余的主要是从硝酸银等银盐经过还原反应得到单质纳米银的间接法。前一类直接法主要包括最原始的如高能机械球磨法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激光烧蚀法,后一类间接法主要包括化学直接还原法,光催化还原法,模板法,微乳液法,溶胶凝胶法,磁控溅射法,生物还原法等方法。由于这些研究中的多数并不3以应用为目的,在制备过程中通常没有考虑所用试剂的毒性和合成方法的经济性,往往实验条件苛刻,操作过程繁琐且试剂毒性大,不利于水溶性银纳米颗粒作为抗菌和灭钉螺材料的应用和制备方法在工业化规模上的放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缓解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可用于灭钉螺的水溶性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一定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加入到0.01-0. 05mol/L AgNO3溶液中,待乳白色絮状沉淀不再增多,将质量百分比为83-88%的水合胼缓慢加入到上述体系中,持续搅拌,反应体系颜色由乳白色渐变为黄色、棕色直至黑绿色,直至溶液颜色不再发生明显变化,将所得溶液离心分离,所得沉淀分别用水和无水乙醇离心洗涤,即得到水溶性纳米银粒子。所述的可用于灭钉螺的水溶性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AgNO3物质的量之比为2-10 1。所述的可用于灭钉螺的水溶性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合胼的质量百分比为8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本专利技术同现有的工艺相比,由于所采用的原材料CTAB即作为反应原料,同时又起到分散剂的作用,在制备纳米银的同时,完成了对纳米银表面的修饰处理,使其能够更好地溶于水中,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制得的银纳米粒子平均粒径在40nm左右,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不仅能够作为良好的杀菌剂,而且能够被广泛应用于血吸虫防治中,发挥出优异的灭钉螺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纳米银粒子,配制成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具有较好的悬浮性,用于杀灭钉螺结果见下表1,发现144小时之后,在有纳米银存在情况下的实验组中的钉螺全部死亡,而以天然水作为养殖环境的对照组,实验结果却表明144小时之后死亡率不到7%,可见,本方法制备的水溶性纳米银水溶性良好,表现出优异的灭钉螺效果,实验结果见表1。表1不同浓度纳米银溶液灭钉螺效果对照表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一定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加入到0. 01-0. 05mol/L AgNO3溶液中,待乳白色絮状沉淀不再增多,将质量百分比为83-88%的水合胼(量没说)缓慢加入到上述体系中,持续搅拌,反应体系颜色由乳白色渐变为黄色、棕色直至黑绿色,直至溶液颜色不再发生明显变化,将所得溶液离心分离,所得沉淀分别用水和无水乙醇离心洗涤,即得到水溶性纳米银粒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灭钉螺的水溶性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AgNO3物质的量之比为2-1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灭钉螺的水溶性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合胼的质量百分比为85%。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首先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解到去离子水里,充分溶解后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絮状沉淀,再将一定量的水合肼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充分搅拌,反应制得纳米银水溶液,最后将制得的纳米银水溶液经离心分离,即得纳米银粉体,可干燥保存。本专利技术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制得的纳米银,分散性良好而且粒子大小规则均匀,平均粒径为40nm左右,因其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应用于灭细菌灭钉螺等生物医药领域更显优势。文档编号B22F9/24GK102430761SQ20111041064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2日专利技术者光晓元, 朱子春, 杨小红, 葛俊彦 申请人:池州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红光晓元朱子春葛俊彦
申请(专利权)人:池州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