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贾维珍专利>正文

缸套退刀槽强化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04906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9 08:10
缸套退刀槽强化工艺的实施方法是在车床上安装一滚刀,其滚压处理的实施方法是在车床上安装一滚刀,该滚压刀刀柄结构上增加一弹性装置,滚刀直径和缸套退刀槽直径的1/3-1/2之间,周向均布24道周向槽,在正常滚压时,滚压力为1000牛,滚压速度为50r/min,滚压次数是24次,当滚刀和缸套退刀槽滚压时,滚刀每旋转一周,滚刀除了正常施加了滚压力之外,还产生了稳定的冲击,这样的效果是滚压力小、滚压表面的表面质量提高、耐磨性能好、增强抗疲劳及抗压溃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缸套支承肩退刀槽进行强化处理的一种新的滚压工艺。
技术介绍
气缸套是发动机的核心零件,也是易损件,但是气缸套断台事件经常发生,随着发动机的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传统的滚压工艺虽然可以能提高气缸套的支承肩的退刀槽强度,但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滚压效果,需要较大的滚压力,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工艺也难以保证达到强化的要求,同时还会因滚压力大造成缸套台的断裂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缸套的机械性能,减小传统的滚压工艺可能带来的失效断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击式滚压工艺,通过这种工艺,可以增加气缸套的抗疲劳强度,气缸套越程槽处表面强化,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机加工的外圆精加工后对其支承肩下越程槽部位进行一种特定的滚压处理,然后再进行内孔珩磨加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气缸套的支承肩下退刀槽部位进行冲击式滚压处理,气缸套的抗疲劳性能提高,缸套断裂失效几率减低,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本说明书无附图。具体实施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传统的缸套退刀槽强化工艺是采用滚压方式,但是需要较大的滚压力,才能达到强化效果,较小的滚压力要达到退刀槽抗压溃的效果,需要较长时间的滚压,同时强化效果较低。因为退刀槽存在的结构应力集中,较大的滚压力容易造成滚压断裂。本工艺是在气缸套零件外圆部位精加工结束后对其支承肩退刀槽进行一种特殊的滚压处理,然后再珩磨内孔。其滚压处理的实施方法是在车床上安装一滚刀,该滚压刀刀柄结构上增加一弹性装置,滚刀直径和缸套退刀槽直径的1/3-1/2之间,周向均布M道周向槽,在正常滚压时,滚压力为1000牛,滚压速度为50r/min,滚压次数是M次,当滚刀和缸套退刀槽滚压时,滚刀每旋转一周,滚刀除了正常施加了滚压力之外, 还产生了稳定的冲击,这样的效果是滚压力小、滚压表面的表面质量提高、耐磨性能好、增强抗疲劳及抗压溃能力。权利要求1.缸套退刀槽强化工艺,其特征是通过直径为缸套直径的1/3-1/2滚刀,周向有M 道槽的滚刀,采用滚压力1000牛冲击式滚压处理。全文摘要缸套退刀槽强化工艺的实施方法是在车床上安装一滚刀,其滚压处理的实施方法是在车床上安装一滚刀,该滚压刀刀柄结构上增加一弹性装置,滚刀直径和缸套退刀槽直径的1/3-1/2之间,周向均布24道周向槽,在正常滚压时,滚压力为1000牛,滚压速度为50r/min,滚压次数是24次,当滚刀和缸套退刀槽滚压时,滚刀每旋转一周,滚刀除了正常施加了滚压力之外,还产生了稳定的冲击,这样的效果是滚压力小、滚压表面的表面质量提高、耐磨性能好、增强抗疲劳及抗压溃能力。文档编号B23P9/02GK102416550SQ20101029462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7日专利技术者严方, 贾维珍 申请人:贾维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方贾维珍
申请(专利权)人:贾维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