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塞式注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94547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6 0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柱塞式注塑装置,它包括一伺服电机、一传动装置、一传动件、一滚珠螺杆、一滚珠螺母、一油压马达、一传动轴、一塑化螺杆、一导流板、一套在塑化螺杆上的套筒、一柱塞杆、一套在柱塞杆上的出料筒、一压力检测结构,所述伺服电机通过传动装置连接传动件,所述传动件连接滚珠螺杆,所述滚珠螺杆连接滚珠螺母,所述油压马达连接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与塑化螺杆相连接,而且所述传动轴通过底座一与套筒固定在一起,所述套筒通过所述导流板连接到所述出料筒,所述滚珠螺母通过所述压力检测结构连接到所述柱塞杆的尾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塑化结构从注塑装置的出射结构独立出来,克服了传统螺杆寿命低,塑化原料温度不均匀的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柱塞式注塑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柱塞式的注塑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传统的注塑装置包括一螺杆1’,一套在螺杆上的套筒2’,一电机3’、一减速齿轮4’、一伺服电机5’、一传动装置6’、一滚珠螺杆7’、一滚珠螺母8’、一负荷感应器 9’,所述电机3’通过减速齿轮4’带动所述螺杆1’的转动,从而实现螺杆1’对原料的塑化, 所述伺服电机5’通过传动装置6’连接到滚珠螺杆7’、滚珠螺母8’,所述滚珠螺母8,通过负荷感应器9’连接到所述螺杆1’,从而实现螺杆1’对原料的注塑射出。但是,传统的注塑装置的螺杆1’即对原料进行塑化又进行射出,螺杆1’的长度太长,当原料射出的时候,在高压力挤压的情况下,螺杆1’容易弯曲变形;而且在计量的时候,因为螺杆1’后退,使得原料进入储料区内经过螺旋距离不同,先进入的原料吸热时间长,温度较高,晚进入的原料吸热时间短,温度低,造成了塑化原料温度不均勻;并且,螺杆 1’转动的时候,由于螺杆1’与塑化原料的接触面积大,需要的扭力相对较大,耗能也较大, 螺杆1’的长度较长,套筒2’也需要变长,整体空间变长、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柱塞式注塑装置,它能够将塑化结构从注塑装置的出射结构独立出来,克服了传统螺杆寿命低,塑化原料温度不均勻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一种柱塞式注塑装置,它包括一伺服电机、一传动装置、一传动件、一滚珠螺杆、一滚珠螺母,所述伺服电机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所述传动件,所述传动件连接所述滚珠螺杆,所述滚珠螺杆连接所述滚珠螺母,它还包括一油压马达、一传动轴、一塑化螺杆、 一导流板、一套在塑化螺杆上的套筒、一柱塞杆、一套在柱塞杆上的出料筒、一压力检测结构,所述油压马达连接所述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与塑化螺杆相连接,而且所述传动轴通过底座一与所述套筒固定在一起,所述套筒通过所述导流板连接到所述出料筒,所述滚珠螺母通过所述压力检测结构连接到所述柱塞杆的尾端。进一步的,所述压力检测结构包括一外套,所述外套连接注塑装置的滚珠螺母, 并套设于注塑装置的滚珠螺杆上,所述外套的前端套设有一轴套,所述轴套与外套的轴向之间间隔一定的中空部分,所述轴套上设置有两个与中空部分相连通的油口,一个油口连接一压力感应器,另一个油口通过止回阀连接到补充油槽,所述外套通过一底座二固定在注塑装置上,所述外套的尾端设置有径向的延展部,所述底座二套设在外套的尾端延展部与轴套的尾端之间,所述轴套的尾端嵌入所述底座二与外套形成的空间内,所述底座二的前端轴向上设置有挡片,所述轴套设置有对应所述挡片的突起部。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筒包括一筒体,所述筒体的内孔分为两段,从前端到尾端为出料段和进料段,所述出料段的内径小于进料段的内径,所述筒体的尾端径向方向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筒体的前端轴向方向设置有出料口,在所述出料段中设置有一将内孔密封的封胶圈,所述封胶圈靠近出料口的一侧连接一过胶头,所述过胶头靠近出料口的一侧分隔为储料区。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塑化结构从注塑装置的出射结构独立出来,塑化螺杆不再承受原料出射的高压,不易弯曲,使用寿命增长,而且塑化螺杆的长度变短,塑化螺杆与塑化原料的接触面积变小,需要的扭力相对变小,耗能也减小,而且套筒也变短,占用空间变小;2.本技术的出料筒的筒体内孔分为两段,进料在柱塞杆外径和筒体内径中间的间隙流动,流动推开封胶圈进储料区,储料完成后,柱塞杆向前推动前进,封胶圈往后贴靠使原料不逆流,所述封胶圈分隔为注塑高压区与流动低压区,它能够使得原料不会逆流, 原料制品的射出重量控制更精密;3.本技术压力检测结构根据搭配不同尺寸的感测面积,可以测得不同的推力,只要加大压力检测结构的面积,就可以满足测量大负荷的需要,而且零件成本低,减少设备制造费用,而且本技术通过侦测流体压力变化,可方便安装在理想位置,同样可以侦测到讯号,克服了传统负荷感应器一定安装在负荷正接触面的不足。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传统的注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注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注塑装置的压力检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注塑装置的出料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2,以图中左方向为前端,右方向为尾(后)端。本技术一种柱塞式注塑装置,它包括一伺服电机1、一传动装置2、一传动件3、一滚珠螺杆4、一滚珠螺母5,所述伺服电机1通过传动装置2连接所述传动件3,所述传动件3连接所述滚珠螺杆4,所述滚珠螺杆4连接所述滚珠螺母5,它还包括一油压马达6、一传动轴7、一塑化螺杆8、一导流板9、 一套在塑化螺杆上的套筒10、一柱塞杆11、一套在柱塞杆11上的出料筒12、一压力检测结构13,所述油压马达6连接所述传动轴7,所述传动轴7的另一端与塑化螺杆8相连接,而且所述传动轴7通过底座一 14与所述套筒10固定在一起,所述套筒10通过所述导流板9 连接到所述出料筒12,所述滚珠螺母5通过所述压力检测结构13连接到所述柱塞杆11的尾端。如图3,以图中左方向为前端,右方向为尾(后)端。所述压力检测结构13包括 一外套130,所述外套130连接注塑装置的滚珠螺母5,并套设于注塑装置的滚珠螺杆4上, 所述外套130的前端套设有一轴套131,所述轴套131与外套130的轴向之间间隔一定的中空部分132,所述轴套131上设置有两个与中空部分132相连通的油口,一个油口连接一压力感应器133,另一个油口通过止回阀134连接到补充油槽135,所述外套130通过一底座二 136固定在注塑装置上,所述外套的尾端设置有径向的延展部1301。所述底座二 136套设在外套130的尾端延展部1301与轴套131的尾端之间,所述轴套131的尾端嵌入所述底座二 136与外套130形成的空间内。所述底座二 136的前端轴向上设置有挡片137,所述轴套131设置有对应所述挡片137的突起部1310。所述挡片137与突起部1310相配合,从而对轴套131和底座二 136进行限位。如图4,以图中左方向为尾(后)端,右方向为前端。所述出料筒12包括一筒体 120,所述筒体120的内孔分为两段,从前端到尾端为出料口一段即出料段122和进料口一段即进料段121,所述出料段122的内径小于进料段121的内径,所述筒体120的尾端径向方向设置有进料口 123,所述筒体120的前端轴向方向设置有出料口 124,在所述出料段122 中设置有一将内孔密封的封胶圈125,所述封胶圈125靠近出料口 IM的一侧连接一过胶头 127,所述过胶头127靠近出料口 IM的一侧分隔为储料区126。原料在柱塞杆11外径和筒体120内径之间的间隙流动,流动推开封胶圈125进储料区126,储料完成后,柱塞杆11向前推动前进,封胶圈125往后贴靠使原料不逆流,所述封胶圈125分隔为注塑高压区与流动低压区,它能够使得原料不会逆流,原料制品的射出重量控制更精密。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通过所述油压电机6带动传动轴7,从而带动塑化螺杆8旋转。原料从套筒10的进料口进入,经过塑化螺杆8进行塑化,塑化后的原料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昌颖吴松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文斯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