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炉底及包括该可拆卸炉底的顶底复吹转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82266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0 0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拆卸炉底及包括该可拆卸炉底的顶底复吹转炉,所述可拆卸炉底包括炉底外壳和设置在炉底外壳上的炉底内衬、底吹元件和底吹座砖,所述底吹座砖围住底吹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底内衬呈中央区域高边缘区域低的台阶形形状。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拆卸炉底,由于所述炉底与炉身之间的接缝长度增加,所以提高了所述炉底的安全系数。另外,所述可拆卸炉底采用平砌与竖砌相结合的方式砌筑,从而防止砖之间出现缝隙。此外,所述可拆卸炉底对安装接缝部位进行了防护,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接缝部位被侵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炉底,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可拆卸炉底以及一种包括该可拆卸炉底的顶底复吹转炉。
技术介绍
在顶底复吹转炉的使用过程中,炉底的砌筑与维护十分重要,由于炉底增设有炉底供气元件而导致炉底钢水的强烈搅拌,炉底及靠近炉底的炉衬蚀损比其他部位快,所以会影响顶底复吹转炉的整体寿命。为保证顶底复吹转炉的整体寿命,提出了可拆卸炉底,将炉身与炉底分别砌筑,再将炉底与炉身安装到一起,便于炉底的维护。目前,顶底复吹转炉的可拆卸式炉底主要采用炉底与炉身结合的方式。通常,通过竖砌耐火砖而形成炉底,炉身与炉底的接缝在炉体底部炉底顶部,炉身与炉底接缝部位灌注捣打料,并依靠炉体底部销板与销子或通过螺栓连接将所述接缝压紧。具有这种炉底的顶底复吹转炉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第一、炉底与炉身接缝呈“一”字型,顶底复吹转炉内外接缝距离短,安全系数小;第二、由于炉底通过竖砌耐火砖而形成,具体地讲,炉底座砖与耐火砖均采用竖砌,安装时耐火砖与耐火砖之间容易出现缝隙,甚至倒坍,可能需要返工,影响安装效率;第三、安装接缝部位缺乏防护,容易被侵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顶底复吹转炉存在的转炉内外接缝距离短、炉底竖砌的耐火砖与耐火砖之间出现缝隙以及接缝部位缺乏防护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这样一种可拆卸炉底以及一种包括该可拆卸炉底的顶底复吹转炉,所述可拆卸炉底与炉身之间的接缝呈折线型,从而延长了顶底复吹转炉内外接缝的长度,提高了安全系数。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这样一种可拆卸炉底以及一种包括该可拆卸炉底的顶底复吹转炉,所述可拆卸炉底采用平砌与竖砌相结合的方式砌筑,并且由于可拆卸炉底与炉身之间的接缝呈折线型,所以能够防止可拆卸炉底的竖砌的耐火砖之间出现缝隙。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这样一种可拆卸炉底以及一种包括该可拆卸炉底的顶底复吹转炉,对安装接缝部位进行了防护,即,在炉体内部,在炉底与炉身接缝部位平砌一层耐火砖, 例如,镁碳砖,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接缝部位被侵蚀。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可拆卸炉底,所述可拆卸炉底包括炉底外壳和设置在炉底外壳上的炉底内衬、底吹元件和底吹座砖,所述底吹座砖围住底吹元件,其中,所述炉底内衬呈中央区域高边缘区域低的台阶形形状。根据本专利技术,炉底内衬可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在炉底外壳上的按照平砌方式形成的炉底永久层和炉底中间层以及按照竖砌方式形成的炉底上层。根据本专利技术,底吹元件的数目可以为多个,每个底吹元件可穿过炉底外壳安装在炉底外壳上,并且所述多个底吹元件位于炉底内衬的中央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炉底永久层可围绕底吹座砖设置,并且炉底永久层由镁砖砌筑而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炉底中间层可围绕底吹座砖设置,并且炉底中间层由镁碳砖砌筑而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炉底上层可围绕底吹座砖设置,并且炉底上层由镁碳砖砌筑而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炉底上层可包括第一高度的砖,围绕底吹座砖设置在所述中央区域;第二高度的砖,围绕第一高度的砖设置在所述中央区域;第三高度的砖,设置在所述边缘区域,其中,所述第二高度大于第三高度并小于第一高度。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可拆卸炉底还可包括设置在炉底外壳的外周的上部的炉底法兰,所述第三高度的砖的上表面高于炉底法兰的上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顶底复吹转炉,所述顶底复吹转炉包可拆卸炉底和位于可拆卸炉底上的炉身,所述可拆卸炉底与炉身之间的接缝包括彼此垂直的对接水平缝和对接竖直缝。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炉身可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炉身壳体、炉身外层和炉身内层。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炉身外层可采用耐火砖按照平行于炉身壳体的方式砌筑而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炉身内层可砌筑在可拆卸炉底的所述边缘区域的上表面上,炉身内层的与可拆卸炉底接触的部分包括从下到上依次砌筑的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可按照平行于可拆卸炉底的底部的方式砌筑。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层可由第一长度的砖形成,所述第一长度的砖与可拆卸炉底的外周之间的间隙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层可由第二长度的砖形成,所述第二长度的砖与可拆卸炉底的外周之间的间隙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三层可由第三长度的砖形成,所述第三长度的砖与可拆卸炉底的外周之间的间隙为第二距离,其中,第二长度大于第一长度并小于第三长度,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炉身还可包括砌筑在第三层上的不与可拆卸炉底接触的部分, 从而形成炉身。根据本专利技术,可通过填充材料填充对接水平缝和对接竖直缝。根据本专利技术,对接竖直缝上部可砌筑一层预定长度的耐火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拆卸炉底,由于可拆卸炉底与炉身之间的接缝长度增加,所以提高了所述炉底的安全系数。另外,所述可拆卸炉底采用平砌与竖砌相结合的方式砌筑而成, 从而防止砖与砖之间出现缝隙。此外,所述可拆卸炉底对安装接缝部位进行了防护,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接缝部位被侵蚀。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从下面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本专利技术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及优点将会变得清楚,并且更易于理解,其中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包括可拆卸炉底的顶底复吹转炉的局部示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下面通过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描述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包括可拆卸炉底的顶底复吹转炉的局部示图。参照图1,可拆卸炉底包括炉底外壳1、炉底内层(耐火砖内衬)、底吹座砖和底吹元件4。炉底外壳1呈碗型,并由金属板,例如钢板制成。在炉底外壳1的适当位置开孔,将底吹元件4安装在炉底外壳1的所述孔处,使得外部气体穿过炉底外壳ι和底吹元件4进入顶底复吹转炉中。底吹座砖围绕底吹元件4砌筑,以固定并保护底吹元件4。底吹座砖包括底吹下护砖5,砌筑在炉底外壳1的上表面上,并围绕底吹元件4的下部;底吹上护砖6,砌筑在底吹下护砖5的上表面上,并围绕底吹元件4的上部。可选地,底吹下护砖5和底吹上护砖6上形成彼此对应的凹入和突起,以使得底吹下护砖5和底吹上护砖6之间牢固地结合。例如,在底吹下护砖5的中央形成有凹入,在底吹上护砖6的对应位置形成突起,砌筑时,所述突起插入到所述凹入中,从而使底吹下护砖 5和底吹上护砖6牢固地结合。虽然在图1中示出了一个底吹元件4,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底吹元件4可以为多个,例如,可以为三个,三个底吹元件4可按照预定间隔布置在以可拆卸炉底的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可选地,第一底吹元件4与第二底吹元件4之间的角间隔可以为74度,并且第一底吹元件4和第二底吹元件4与第三底吹元件4之间的角间隔可以相等,均为143 度。可选地,所述圆的直径可以为可拆卸炉底的内直径的0. 45倍。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底吹座砖包括底吹下护砖5和底吹上护砖6,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底吹座砖可仅仅包括围绕底吹元件4设置在炉底外壳1上的一个部件,只要该底吹座砖能够固定并保护底吹元件4即可。炉底外壳1的除砌筑底吹座砖和底吹元件4的位置之外的位置砌筑耐火砖内衬, 该耐火砖内衬由下到上依次包括炉底永久层2、炉底中间层3和炉底上层。底层永久层2采用预定厚度的耐火砖平砌,例如,所述耐火砖可以是镁砖,所述镁砖的厚度可以是大约65mm。炉底中间层3采用预定厚度的耐火砖平砌,例如,所述耐火砖可以是镁碳砖,所述镁碳砖的厚度可以是大约100mm。炉底上层采用多种长度不同的耐火砖竖砌而成。所述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本明王键张永青费燕王尖锐刘纯星李建平郑春玉赵圣功勾新勇魏薇王景志赵杰姜明刚靳昌江
申请(专利权)人: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