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保护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677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 Ⅰ 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植物保护活性组分混合物,其中的组分Ⅰ是有植物免疫作用的式Ⅰ化合物,式中Z是CN、COOH或其盐、CO-OC↓[1]-C↓[4]烷基或CO-SC↓[1]-C↓[4]烷基;组分Ⅱ是选自下列A)、B)和C)的化合物:A)4-[3-(4-氯苯基)-3-(3,4-二甲氧基苯基)丙烯酰基]吗啉(“烟酰吗啉”);B)5-甲基-1,2,4-三唑并[3,4-b][1,3]苯并噻唑(“tricyclazole”);C)3-烯丙氧基-1,2-苯并噻唑-1,1-二氧化物(“烯丙异噻唑”)。(*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Crop protection products

* * * I have synergistic effect on plant protection active component mixture, the components of which I is a compound of formula I have immune function of plant, in which Z is CN, COOH, CO, OC or its salt: 1 C: 4 SC alkyl or CO down 1 C: 4 alkyl; Fraction II is selected from the group consisting of A), B) and C) compounds: A) 4 - 3 - (4 - chlorophenyl) - 3 - (3, 4 - two methoxy phenyl acryloyl morpholine) \(\ nicopholine \); B) 5 methyl 1, 2, 4, three and 3 of 4, B of 1, 3 benzothiazole (\ Tricyclazole \); C) 3 allyloxmethyl - 1, 2 - benzothiazole 1, 1-dioxide (\ probenazole \).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协同增效作用的新颖植物保护活性组分混合物,它们包括至少两种活性组分和一种适合的载体,其中组分I是具有植物免疫作用的式I化合物 式中Z是CN、COOH或其盐、CO-OC1-C4烷基或CO-SC1-C4烷基;组分II是选自下列A)、B)和C)的商品A)4-〔3-(4-氯苯基)-3-(3,4-二甲氧基苯基)丙烯酰基〕吗啉(“烯酰吗啉”)(参考文献C.Tomlin(编辑)农药手册(The Pesticide Manual),第10版,Farnham,UK,1994,第351-352页);B)5-甲基-1,2,4-三唑并〔3,4-b〕〔1,3〕苯并噻唑(“tricyclazole”),(参考文献C.Tomlin(编辑)农药手册,第10版,Farnham,UK,1994,第1017-1018页);C)3-烯丙氧基-1,2-苯并噻唑-1,1-二氧化物(“烯丙异噻唑”)(参考文献C.Tomlin(编辑)农药手册,第10版,Farnham,UK,1994,第831-832页)。本专利技术也涉及化合物I和II的盐及金属配合物。在式I的化合物中,优选的是其中Z是COOH(化合物IA)或其盐、CN(化合物IB)、COOCH3(化合物IC)或COSCH3(化合物ID)的化合物。优选的盐是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特别是锂、钠、钾、镁或钙盐,以及有机盐,特别是能形成盐的胺的盐,例如三甲胺、三乙胺、N,N-二甲基苯胺,吡啶,三乙醇胺、吗啉。最特别优选的式I化合物是其中Z是COSCH3的化合物(化合物ID)。式I化合物能激活植物本身对致病微生物影响的潜在防御体系是已知的,因此能保护植物不受病原体侵害(EP-A-313512)。这些化合物在施用率较低时对有害生物体没有直接的作用,但它们能使健康的植物对病害产生免疫能力。使用式I化合物控制植物病害时的缺点是在施用率低的时候其作用常常不够充分。现已惊异地发现,式I化合物与一种常规杀微生物剂IIA-IIC相混合时产生协同增效作用。使用这样的混合物,一方面由于激活了植物自有的防御体系而强化了植物,另一方面由于还可直接控制病原体,所以就能够控制植物病害。与惯用的控制植物病害的方法比较,它需要的活性组分的量意外地小。本专利技术的混合物还有一个特别的优点是,由于组分I和II的作用方式完全不同,所以在控制植物病害时产生抗药性的威胁有效地被阻止了。组分I和II的混合物的协同增效作用本身表明,它在较低的施用率时有例如较长的作用期和较高的总作物产率。这样的提高是不能由单个组分作用的总和得到的。本专利技术也涉及保护植物不受植物病害侵扰的方法,特别是不受真菌侵扰,该方法是以任何想用的次序或同时用组分I和组分II处理植物,植物的部分或其周围环境。两种活性组分合适的混合比是I∶IIA=1∶30-1∶1,优选I∶II=1∶30-1∶3和1∶10-1∶3。I∶IIB=1∶20-1∶1,优选I∶II=1∶5-1∶1和1∶2.5-1∶1。I∶IIC=1∶50-2∶1,优选I∶II=1∶25-1∶1和1∶10-1∶2。本专利技术的活性组分混合物I+II对于保护植物不受病害侵扰具有极其有利的性质。本专利技术的活性组分混合物能用来抑制或破坏在不同有用作物的植物体上或植物体的各部分(花、果实、叶、茎、块茎或根)上的微生物体,同时也能保护后面生长的植物部分不受这种微生物的侵害。它们也能用作处理植物繁殖材料、特别是种子(果实、块茎、谷粒)和植物插技(例如稻谷)的涂饰剂(dressing),以提供对真菌感染和对土壤中的植物病原真菌侵害的保护。本专利技术的活性组分混合物的显著区别在于它有特别好的植物耐受性和环境兼容性。活性组分混合物对以下各类植物病原真菌是有效的,它们是子囊菌纲(如黑星菌属,叉丝单囊壳属,白丝菌属,链核盘菌属,球腔菌属,钩丝壳属);担子菌纲(如驼孢锈菌属,丝核菌属,柄锈菌属);半知菌类(如葡萄孢属,长蠕孢属,喙孢属,镰孢属,壳针孢属,尾孢属,链格孢属,Pyricularia,尤其是Pseudocercosporella herpotrichoids);卵菌纲(如疫霉属,霜霉属,盘梗霉属,腐霉属,单轴霉属)。在此公开的包括在本专利技术范围内的目标作物有例如下述的植物种类谷类(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稻米、高梁和相关作物);甜菜(制糖甜菜和饲料甜菜);梨果、核果和桨果(苹果、梨、李、桃、杏、樱桃、草莓、木莓和黑莓);豆科植物(扁豆、小扁豆、豌豆、大豆);油料植物(油菜、芥菜、罂粟、橄榄、向日葵、椰子、蓖麻油植物、可可豆、落花生);黄瓜类植物(西葫芦、黄瓜、甜瓜);纤维植物(棉花、亚麻、大麻、黄麻);柑桔类果树(橙、柠檬、葡萄柚、橘子);蔬菜(菠菜、莴苣、芦笋、圆白菜、胡萝卜、洋葱、蕃茄、马铃薯、大辣椒);樟科植物(鳄梨、肉桂、樟脑)或诸如玉蜀黍、烟草、坚果、咖啡、甘蔗、茶、葡萄、啤洒花、香蕉和天然橡胶植物之类的植物,以及观赏植物(花卉、灌木、阔叶树和常绿树如针叶树)。但是不限于上列植物。本专利技术的活性组分混合物用于蔬菜、稻米和烟草是特别有利的;用于马铃薯、葡萄、草地和啤酒花也是特别有利的。混合物在如下情况是特别适合的a)I+IIA用于处理蔬菜和烟草抑制卵菌纲,尤其是疫霉属,霜霉属,盘梗霉属;b)I+IIB用于处理稻谷抑制半知菌类,尤其是Pyricularia;c)I+IIC用于处理稻谷抑制半知菌类,尤其是Pyricularia,以及细菌病害。式I和II的活性组分混合物一般是以组合物形式使用的。式I和II的活性组分可以同时或在同一天中相继应用于欲处理的区域或植物上,需要时可一起加入配方技术中常用的其他载体、表面活性剂或其它促进使用的辅助剂。合适的载体和辅助剂可以是固体或液体,并且是配方技术中通常采用的物质,例如天然或再生的矿物质、溶剂、分散剂、湿润剂、增粘剂、增稠剂、粘合剂或肥料。施用包含活性组分I和II的各至少一种的活性组分混合物的优选方法是施于植物露于土壤外的部分,特别是施于叶上(叶面应用)。施用频率和施用率决定于病原体的生物和气候生活条件。然而,活性组分也能经土壤或经水通过根渗入植物(内吸作用),如果植物所处的地方浸以液体配制剂(例如水稻栽培中)或如果将固体形式(例如颗粒状)的物质加入土壤(土壤应用)的话。为了处理种子,也能将式I和式II化合物施于种子上(涂覆),其方法是用各活性组分的液体配剂相继浸渍块茎或谷粒,或用已经组合的湿或干的配剂涂覆它们。另外,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其它的植物施药方法,例如处理植物的芽或果簇。组合的化合物是以未改性的形式使用的,或者最好与通常在配方技术中采用的辅助剂一起使用,因此是按已知方式配制的,例如配制成可乳化浓缩液,可涂覆的糊剂,可直接喷雾的或可稀释的溶液、稀乳液、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粉剂、粒剂或者制成例如在聚合物中的胶囊。至于组合物的性质、施用方法如喷洒、雾化、撒粉、分散、涂覆或倾注,其选择是根据所需目的和主要环境而定。活性组分混合物的有利施用率常规的是50克至2千克活性组分/公顷(a.i./ha),优选100克至1000克a.i./ha,特别是250克至700克a.i./ha。在处理种子的情况下,其施用率为0.5克至1000克,优选5克至100克a.i./100千克种子。配方是用已知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病害侵扰有协同作用的植物保护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至少两种活性组分和一种适合的载体,其中组分Ⅰ是具有植物免疫作用的式Ⅰ化合物 *** Ⅰ 式中: Z是CN、COOH或其盐、CO-OC↓[1]-C↓[4]烷基或CO-SC↓[1]-C↓[4]烷基; 其中组分Ⅱ是选自下列A)、B)和C)的化合物: A)4-[3-(4-氯苯基)-3-(3,4-二甲氧基苯基)丙烯酰基]吗啉(“烯酰吗啉”); B)5-甲基-1,2,4-三唑并[3,4-b][1,3]苯并噻唑(“tricyclazole”); C)3-烯丙氧基-1,2-苯并噻唑-1,1-二氧化物(“烯丙异噻唑”)。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洛斯
申请(专利权)人:辛根塔参与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