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气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66676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5 0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化炉,尤其是一种生物质气化炉。它包括上炉体、中炉体和下炉体,在上炉体的上部设有进料口和操作孔,所述中炉体由外向内依次设有带出气口的环形通道、耐火层和炉膛,在炉膛的底部设有炉排,在下炉体的底部设有落灰口,所述炉排为塔形,由若干层由上到下顺序布置的分炉排组成,各分炉排分别与插入其内部的一旋转轴固连,旋转轴下端穿过固定在中炉体上的炉排支撑与炉排转动装置相连;在各层分炉排上分别设有若干个通风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燃料的燃烧效率,使用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化炉,尤其是一种生物质气化炉。技术背景目前,我国使用的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主要有固定床、流化床和直接干馏热解三种工艺形式。固定床气化炉工艺,尤其是下吸式固定床,一般采用空气为气化剂,特点是设备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可以实现多种生物质原料的热解气化、投资少等,因此在我国的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的国内生物质气化系统,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气化炉炉排一般为固定炉排,炉排容易变形,为保证炉排上部的积灰能够及时落下,操作人员需要经常进行搅拌、 压料,操作麻烦,劳动强度大,而且难以保证积灰能够及时落下,影响了燃料的燃烧效率,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有时,甚至造成燃气正常输出受阻,影响气化炉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质气化炉,它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燃料的燃烧效率,使用安全可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上炉体、中炉体和下炉体,在上炉体的上部设有进料口和操作孔,所述中炉体由外向内依次设有带出气口的环形通道、耐火层和炉膛,在炉膛的底部设有炉排,在下炉体的底部设有落灰口,所述炉排为塔形,由若干层由上到下顺序布置的分炉排组成,各分炉排分别与插入其内部的一旋转轴固连,旋转轴下端穿过固定在中炉体上的炉排支撑与炉排转动装置相连;在各层分炉排上分别设有若干个通风孔。所述炉排转动装置包括与旋转轴下端固连的连接头,连接头与多节连杆一端相连,多节连杆另一端穿过中炉体上的密封套与偏心轮相连,偏心轮固定在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采用炉排转动装置通过旋转轴带动由各层分炉排组成的塔形炉排转动,在运行过程中,炉灰能够从炉排的通风孔自动落下,使灰层能始终保持一定的高度,保证了气化反应的正常进行,使运行安全可靠,提高了燃料的燃烧效率, 避免了浪费,同时操作人员无需进行搅拌、压料,从而大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炉排转动装置的部分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炉排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炉体;2、中炉体;3、下炉体;4、进料口 ;5、操作孔;6、出气口 ;7、环形通道;8、耐火层;9、炉膛;10、落灰口 ;11、分炉排;12、旋转轴;13、炉排支撑;14、通风孔;15、连接头;16、多节连杆;17、密封套;18、偏心轮。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 3所示,本技术包括上炉体1、中炉体2和下炉体3,在上炉体1的上部设有进料口 4和操作孔5,所述中炉体2由外向内依次设有带出气口 6的环形通道7、耐火层8和炉膛9,在炉膛9的底部设有炉排,在下炉体3的底部设有落灰口 10,所述炉排为塔形,由若干层由上到下顺序布置的分炉排11组成,各分炉排11分别与插入其内部的一旋转轴12固连,旋转轴12下端穿过固定在中炉体2上的炉排支撑13与炉排转动装置相连; 在各层分炉排11上分别设有若干个通风孔14。所述炉排转动装置包括与旋转轴12下端固连的连接头15,连接头15与多节连杆 16 一端相连,多节连杆16另一端穿过中炉体2上的密封套17与偏心轮18相连,偏心轮18 固定在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减速器,偏心轮18固定在电机和减速器的输出轴上。工作时,将固体生物质燃料通过进料口 4加入气化炉内,由操作孔5放入引燃物将燃料点燃,然后继续加料直至明火被物料全部盖住;此时,在缺氧状态下,通过干燥、热解、 氧化、还原等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转化为含有H2、C0、CH4等可燃成分的燃气。燃气通过分炉排11上的通风孔14,从中炉体2上的环形通道7下部进入环形通道7内,再由环形通道7上部的出气口 6引出。当燃烧工况稳定,此时开启炉排转动装置,启动电机和减速器带动偏心轮18转动,偏心轮18带动多节连杆16做往复运动,多节连杆16通过连接头15 带动旋转轴12做半圆周运动,旋转轴12带动由多层分炉排11组成的塔形炉排做半圆周运动,炉排上的灰在此过程中不断通过通风孔14落入下炉体3内。待气化炉使用一定时间后, 停止气化炉工作,打开下炉体3底部的落灰口 4,将下炉体3内的积灰清除即可。本技术气化炉采用炉排转动装置通过旋转轴12带动由各层分炉排11组成的塔形炉排转动,使灰层能始终保持一定的高度,保证了气化反应的正常进行,使气化炉运行安全可靠,大大提高了炉内燃料的燃烧效率,避免了浪费,同时操作人员无需进行搅拌、压料,从而大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本技术未详述之处,均为本
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权利要求1.一种生物质气化炉,包括上炉体、中炉体和下炉体,在上炉体的上部设有进料口和操作孔,所述中炉体由外向内依次设有带出气口的环形通道、耐火层和炉膛,在炉膛的底部设有炉排,在下炉体的底部设有落灰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为塔形,由若干层由上到下顺序布置的分炉排组成,各分炉排分别与插入其内部的一旋转轴固连,旋转轴下端穿过固定在中炉体上的炉排支撑与炉排转动装置相连;在各层分炉排上分别设有若干个通风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转动装置包括与旋转轴下端固连的连接头,连接头与多节连杆一端相连,多节连杆另一端穿过中炉体上的密封套与偏心轮相连,偏心轮固定在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化炉,尤其是一种生物质气化炉。它包括上炉体、中炉体和下炉体,在上炉体的上部设有进料口和操作孔,所述中炉体由外向内依次设有带出气口的环形通道、耐火层和炉膛,在炉膛的底部设有炉排,在下炉体的底部设有落灰口,所述炉排为塔形,由若干层由上到下顺序布置的分炉排组成,各分炉排分别与插入其内部的一旋转轴固连,旋转轴下端穿过固定在中炉体上的炉排支撑与炉排转动装置相连;在各层分炉排上分别设有若干个通风孔。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燃料的燃烧效率,使用安全可靠。文档编号C10J3/60GK202186987SQ20112029677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6日专利技术者岳现文, 薛爱军, 辛思学, 陈盛勇 申请人:济南君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思学薛爱军陈盛勇岳现文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君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