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芋茎尖组培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266596 阅读:3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5 0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芭蕉芋茎尖组培的方法,将选好的芭蕉芋块茎砍成单芽,灭菌后将单芽置于经过消毒的室内沙床上培养,获得芭蕉芋块茎;从得到的芭蕉芋块茎母株上切取小芽段,将小芽段灭菌后,得到完成灭菌的外植体;接种到芽诱导培养基上进行分化培养;待培养材料分离、膨大转绿时进行转接在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经过3~4转接在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不定芽萌动长小芽时,再转移到生根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形成组培苗,待组培苗生长到5~7㎝,根长2~3㎝时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选取的芭蕉芋材料进行种苗脱毒和组织培养,筛选出适合芭蕉芋茎尖组培苗的培养基,使其芽片能实现快速繁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的培养方法,尤其是一种。
技术介绍
芭蕉芋(fe/wa edulis Ker)又名蕉藕、旱藕、藕芋等,属美人蕉科美人蕉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南美州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易栽培等特点,性喜温暖向阳环境,既耐寒又抗旱,适宜生长温度为15 30°C,适宜雨量800 1500mm,特别适宜贵州喀斯特山区发展种植。芭蕉芋在贵州省九个地(州)市都有大面积或零星栽培,全省常年种植面积50万亩左右,年产芭蕉芋块茎750万吨以上,尤以黔西南州栽培面积较大,全州115个乡镇都有芭蕉芋栽培。为了解决芭蕉芋深加工和产业化发展问题,省科技厅于2006年立项资助了 5000 吨芭蕉芋燃料乙醇生产加工技术示范项目,由贵州大学和兴义贵州醇酒厂联合实施,计划投资1200万元(其中立项资助经费300万元),主要是通过深加工生产芭蕉芋燃料乙醇。芭蕉芋栽培一般都以地下块茎作种,用种量过大,(一般超过300公斤/亩),研究芭蕉芋种苗快繁技术,培育优质种苗,降低生产用种量,提高单产和品质是芭蕉芋生产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该方法培养的芭蕉芋组培苗具有优良的农业性状,可降低生产用种量,提高单产和品质。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将选好的芭蕉芋块茎砍成单芽,在温度为52 55°C的温水中浸泡25 35分钟后取出,再用质量百分比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M小时,然后将单芽置于经过消毒的室内沙床上培养20 25天,芭蕉芋发芽;从幼嫩的芭蕉芋块茎上切取长为5 8cm的芭蕉芋茎尖组织,切除其基部木质化组织和展开的叶片,用水冲洗25 35分钟,再将冲洗好的芭蕉芋茎尖组织切成0. 3 0. 5cm的小芽段,将小芽段用质量百分比为75%的乙醇灭菌25 35秒后,用无菌水冲洗 2 3次,再用0. 升汞水将小芽段灭菌13 17秒后,然后用无菌水冲洗4 5次,得到完成灭菌的外植体;将外植体表面的水份吸干,剥除与药液接触而受伤的外层苞叶,并接种到芽诱导培养基上;将接种后的芽诱导培养基转移到25 30°C的培养室中进行暗室培养5 7天后,再对其进行分化培养;待培养材料分离、膨大转绿时进行转接在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经过3 4转接在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经20 30天有不定芽萌动长出2 4片小芽时,再转移到生根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形成组培苗,待组培苗生长到 5 7 cm,根长2 3 cm时即可。分化培养的条件光照10 12h、光强为1500 2000Lx、温度为25 以及相对湿度为85 90%。增殖培养的条件为光照12 16h、光强为2000-2500LX、温度为25_28°C、相对湿度为 85-90%。生根培养的条件为光照10 12h、光强为1000-1500LX、温度为25_28°C、相对湿度为85 90%。诱导培养基的组成包括MS1L、6-BA 2. 5 mg、NAA 0. 5啤、琼脂8g、蔗糖30g、GA30. 5 mg、ZT2. Omg及 PVPO. 5g,其 PH 值为 5.8。增殖培养基的组成包括MS1L、6-BA2. 0 2. 5 mg、NAAO. 5啤、琼脂8g、蔗糖30g、 GA30. 5 mg、ZT2. 0 mg及 PVPO. 5g,其 PH 值为 5. 8。生根培养基的组成包括MSO.5L、6-BA2. 0mg、NAA 0. 5mg、琼脂8g、蔗糖 30g、GA30. 5 mg、ZT2. Omg及 PVPO. 5g,其 PH 值为 5.8。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井咪唑44号。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真菌(如半知菌、多子囊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可用于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寸。MS化学名称是指MS基础培养基,它的配方包含了(NH4)2S04、Na2-EDTA、NH4N03、 Fe-EDTA、KN03、Feso4 · 7H20、CaCl2 · 2H20、Mnso4 · 4H20、KH2P04、Mgso4 · 7H20、 Znso4 · 7H20 ,H3B03、草酸铁、NaH2P04 · H20、甘氨酸、盐酸吡哆素、盐酸硫胺素、烟酸、肌醇寸。6-BA化学名称6-苄氨基腺嘌呤。NAA化学名称a-萘乙酸。琼脂是用石花菜提取的混合多糖,用作细菌培养基、食品凝胶剂和纺织业的浆料。GA又称赤霉素。ZT是ziatin的缩写,又称玉米素。PVP的化学名称是聚乙烯吡咯烷酮,是防止植物组织褐化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升汞的化学名称是氯化汞(HgCl2) 多菌灵的常规浓度为1000 1500倍。采用改良热处理脱毒方法进行脱毒,将选好的材料砍成单芽,用烧蒸馏水的废水 (温度控制在52°C 55°C左右)中处理30min后取出,并用质量百分比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1天,然后置于消毒后的室内沙床上培养20 25天左右培养,可见材料发芽及正常生长,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浇水或用甲基托布津按规定用量进行灭菌或控制病害发生,保证材料的正常生长,芭蕉芋出苗率在85%以上。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对选取的芭蕉芋材料进行种苗脱毒和组织培养,筛选出适合芭蕉芋茎尖组培苗的培养基,达到芭蕉芋茎尖组培的出苗率40 %,成苗率、移栽成活率均在90 %以上,使其芽片能实现快速繁殖,从而达到保持优良种性、加速良种的应用推广、降低用种量、节约生产成本的目的,对推进芭蕉芋生产的节本增效、提高种植效益及芭蕉芋产业的规模和水平、增强发展后劲等都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专利技术适用范围广,容易实施,使用效果好。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例方式,将选好的芭蕉芋块茎砍成单芽,在温度为53°C的温水中将单芽浸泡30分钟后取出,质量百分比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M小时,然后将单芽置于经过消毒的室内沙床上培养20 25天,芭蕉芋发芽;从幼嫩的芭蕉芋块茎母株上切取长为5 8cm的芭蕉芋茎尖组织,切除其基部木质化组织和展开的叶片,用水冲洗30分钟,再将冲洗好的芭蕉芋茎尖组织切成0. 3 0. 5cm的小芽段, 将小芽段用质量百分比为75%的乙醇灭菌30秒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0. 升汞水将小芽段灭菌15秒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4次,得到完成灭菌的外植体;将外植体表面的水份吸干,剥除与药液接触而受伤的外层苞叶,并接种到芽诱导培养基上;将接种后的芽诱导培养基转移到的培养室中进行暗室培养6天后(诱导培养基的组成包括MS1L、6-BA 2. 5 mg、NAA 0. 5 啤、琼脂 8g、蔗糖 30g、GA30. 5 mg、ZT2. 0 mg及 PVPO. 5g,其 PH 值为 5. 8),再对其进行分化培养(分化培养的条件光照llh、光强为1800Lx、温度为^TC以及相对湿度为 88%);待培养材料分离、膨大转绿时进行转接在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增殖培养的条件为光照14h、光强为2200Lx、温度为27°C、相对湿度为88%;增殖培养基的组成包括MS1L、 6-BA2. 0 2. 5 mg、NAA0. 5 mg、琼脂 8g、蔗糖 30g、GA30. 5 mg、ZT2. 0 mg及 PVPO. 5g,其 PH 值为 5. 8),经过3次转接在增殖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强周正邦欧珍贵刘凡值龚德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