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滑过渡医用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65301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4 2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平滑过渡医用导管,包括内部为空腔的导管体,该导管体由置于人体内的引流部和对引流的液体进行导出的密封部,所述引流部上开设有若干沿其轴线方向分布的引流槽,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引流部与密封部为平滑无过渡区域的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减小了导管在插入和拔出于人体时对伤口组织的创伤,避免了给病人带来额外的痛苦的同时,并克服了粘接制成的过渡型引流管的弊端。导管体可以做成多种形状,内芯可以做成十字形、工字形或一字形,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选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伤小、引流更快、更彻底,有效避免了由于引流不完全导致炎症情况的发生,可以取代现有市场上粘接成的过渡型引流管来使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平滑过渡医用导管,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引流部与密封部为平滑无过渡区域一体结构的平滑过渡医用导管。
技术介绍
目前医用导管大多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如硅橡胶、聚氨酯、聚氯乙烯等,其中硅橡胶和聚氨酯这两种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具有不与身体组织粘接等有益性能,故在医疗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市面上的医用导管种类繁多,有断面为圆形的普通空心导管,也有中心带纵向槽的异型管,临床上也经常将两种形式的导管结合使用,形成一种带过渡型医用导管。这种带过渡型医用导管,是将两种管在端口对接,然后在接口处用一套管套住,套管和两种管之间用胶粘接,使用时带纵向槽的异型管部分置于伤口处,空心导管置于体外连接一引流液容器。该过渡型医用导管,在两种管的连接处会变粗,并且粘接工艺很难控制和量化,用胶少了容易导致使用中导管松脱,而用胶多了在套管和导管之间会出现明显台阶,从而导致导管从体内拔出时会扩大创口给病人带来痛苦,因此给临床使用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引流部与密封部为平滑无过渡区域一体结构的平滑过渡医用导管。本技术的平滑过渡医用导管,包括内部为空腔的导管体,该导管体由置于人体内的引流部和对引流的液体进行导出的密封部,所述引流部上开设有若干沿其轴线方向分布的引流槽,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引流部与密封部为平滑无过渡区域的一体结构。引流部用于放置在人体伤口组织处,密封部的外表面为密封一体结构;组织处的待排除物质通过引流槽进入引流部的内部空腔中,然后再通过密封部内的空腔排出体外。引流部与密封部相连接的位置处为平滑无过渡区域的一体结构,即引流部与密封部相连接的位置处的横截面积相等,采用这种结构,有效地减小了管体在插入和拔出于人体伤口组织处时对伤口的创伤,减小了对病人的痛苦。本技术的平滑过渡医用导管,所述引流部由若干外延部和与外延部相固定的内芯构成,相邻两外延部之间形成引流槽,内芯与外延部之间形成用于对液体进行倒流的外流道。由于相邻两外延部之间形成了引流槽,使得外延部失去了支撑,内芯用于实现对外延部的支撑作用;引流槽扩大了组织中液体进入外流道的面积,使引流更加彻底。本技术的平滑过渡医用导管,所述引流部和密封部的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或椭圆形,所述内芯的截面形状为十字形,所述外延部的数目为四个;从引流部的端部到与密封部相接触的位置,引流槽的宽度逐渐变小直至消失,十字形内芯逐渐变薄直至消失。内芯采用十字形状,且分别与四个外延部相固定;引流槽设计成由端部到与密封部相接触的位置逐渐缩小的形式,符合加工工艺的要求,十字形内芯设计成逐渐变薄的形式,既实现了对外延部的支撑,也保证了液体的流出。本技术的平滑过渡医用导管,所述引流部和密封部的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或椭圆形,所述内芯的截面形状为工字形,所述外延部的数目为四个;从引流部的端部到与密封部相接触的位置,引流槽的宽度逐渐变小直至消失。采用工字形内芯时,该内芯可以穿管引流部和密封部整个管体。本技术的平滑过渡医用导管,所述引流部和密封部的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或椭圆形,所述内芯的截面形状为一字形,所述外延部的数目为两个;从引流部的端部到与密封部相接触的位置,引流槽的宽度逐渐变小直至消失,十字形内芯逐渐变薄直至消失。内芯采用一字形结构时,外延部的数目应为两个,以便与一字形内芯的两端固定连接。本技术的平滑过渡医用导管,所述一字形内芯上设置有若干引流孔。在内芯采用一字形内芯的情况下,在内芯上设置引流孔,更加有利于液体的导出。本技术的平滑过渡医用导管,所述导管体为聚氯乙烯、聚氨酯、硅橡胶或聚乳酸材料。采用聚氯乙烯、聚氨酯、硅橡胶或聚乳酸等医用高分子材料均可满足医用导管的物理化学性能要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把引流部与密封部连接的位置设置成平滑无过渡区域的一体结构,有效地减小了导管在插入和拔出于人体时对伤口组织的创伤,避免了给病人带来额外的痛苦的同时,也获得了较佳的引流效果,并克服了粘接制成的过渡型引流管所产生的弊端。本技术的引流部通过设置若干宽度逐渐变化的引流槽, 使得引流更快、更彻底,有效避免了由于引流不完全导致炎症情况的发生。本技术的导管体可以做成多种形状,内芯可以做成十字形、工字形或一字形,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选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A、图IB分别为A-A截面和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A、图2B分别为C-C截面和D-D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A、图;3B分别为E-E截面和F-F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第三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管体,2引流部,3密封部,4引流槽,5外延部,6内芯,7外流道,8引流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和图4所示,分别给出了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和立体图,所示的本技术的平滑过渡医用导管包括引流部2、密封部3、引流槽4、外延部5、内芯6、外流道7 ;由引流部2和密封部3构成了导管体1,引流部2上设置有四个引流槽4,密封部3为中空且外表为封闭状态的结构。引流部2与密封部3为平滑无过渡区域的一体结构,即由引流部2到密封部3结构上为自然过渡,外径尺寸上无变化;这种结构有效地减小了导管在插入和拔出于人体时对伤口组织的创伤,避免了给病人带来额外的痛苦。图2和图3分别给出了本实施例中A-A截面和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所示的内芯6位于引流部2之中,为十字形状;十字形内芯6的外围为四个外延部5,相邻两外延部5 之间形成引流槽4,引流槽4增大了引流部2与人体组织的接触面积,更加有利于引流。十字形内芯6与外延部5之就形成了外流道7,外流道7将通过引流槽4进入的液体送入到密封部3的空腔中,进而流出体外。这样待引流的液体经过引流槽4、外流道7和密封部3之后,就可流出体外。为了满足制作工艺的要求,所示的引流槽4的宽度由端部到与密封部3 相接触的位置逐渐变窄直至消失,十字形内芯6由端部到与密封部3相接触的位置逐渐变薄直至消失。引流槽4采用宽度逐渐递变的形式,不仅能保证引流的作用,还符合加工工艺的要求;内芯6采用厚度逐渐递变的形式,不仅能保证对外延部5的支撑作用,也符合制作工艺的要求,便于加工出符合尺寸要求的导管体1。导管体1的材料可以为聚氯乙烯、聚氨酯、硅橡胶或聚乳酸材料等医用高分子材料。本实施例的图中给出的导管体1的横截面为圆形,也可以通过改变十字形内芯6 的尺寸,把导管体1制作成椭圆形。实施例2,如图2和图5所示,分别给出了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和立体图,其包括引流部2、密封部3、引流槽4、外延部5、内芯6、外流道7 ;引流部2和内部为空腔的密封部3构成了导管体1,引流部2由四个外延部5和位于外延部内的工字形内芯 6构成。引流部2与密封部3为平滑无过渡区域的一体结构,即由引流部2到密封部3结构上为自然过渡,外径尺寸上无变化;这种结构有效地减小了导管在插入和拔出于人体时对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本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峰源医用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