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纯化气体或制取氧气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6452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纯化气体或制取氧气的装置,主要由间壁式换热器、吸附器、电加热器、进气阀门、排气阀门、保温外罩等件组成。该装置可以有效地利用对氧气有变温吸附特性的分子筛,使氧气与氮气或氩气等分离,制取的氮气纯度可以达到99.9999%以上,氧气纯度可以达到99.9%以上。该装置不仅操作简便,可以小型化,便于现场供气,而且运行热效率高,电耗小,不需氢气除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气体分离领域。目前,氮气和氧气的分离设备主要有变压吸附式和深冷式两种,深冷式分离设备复杂,设备造价昂贵,尽管大型设备电耗较低,产品纯度也可达到99.9995%。但小型设备产品纯度低,设备噪音大,电耗较高。变压吸附式设备可小型化,但其产品纯度,氧气最高能达到93%左右,氮气纯度一般仅能达到99.5%,为获得纯度较高的氮气产品,需采用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将氧气除掉,流程复杂。许多材料,在气体总压保持恒定或变化较小、温度较低时其能够吸附氧气,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时,这种材料可以将吸附的氧气全部解吸,如申请号为96106787.X的专利申请文件提供的一种新材料----钇钡铜氧(YBCO)超导材料就有这种特性。当温度在300℃时,该材料能吸附氧气,且能使含氧混合气中氧含量降低到1ppm以下,在900℃时可将吸附的氧气几乎全部解吸。应用这种材料的吸附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简称变温吸附特性),将材料加工成变温吸附分子筛,采用一定的设备形式,通过改变温度,可以从气体中分离氧气得到氧气或纯化气体。若用于氧气、氮气分离,与深冷式设备相比,设备消耗压缩功小,设备可小型化,可用小型设备现场供气,减少气瓶运输等不便。采用那些对氧变温吸附性强的分子筛可以将气体中的氧降到PPm以下,因此与变压吸附式设备相比,可不用氢气还原除氧,得到高纯氮气。同样可以不用氢气除氧,得到高纯氩气。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利用变温吸附分子筛,从气体中分离氧气、纯化气体或制取氧气的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纯化气体或制取氧气的装置,主要由两个间壁式换热器、两个吸附器、电加热器、进气阀门、排气阀门以及保温外罩组成,间壁式换热器、吸附器、电加热器均包裹在保温外罩内,其间由管道相连,连接顺序为进气阀门、排气阀门-间壁式换热器-吸附器-电加热器-吸附器-间壁式换热器-进气阀门、排气阀门。其中吸附器由外壳、内壳、吸附料柱、进气管、排气管构成,吸附器外壳一端与电加热器连接,另一端与载热(冷)气接管连接,外壳与内壳之间形成加热气体通道,以便载热(冷)气体流动;内壳内装载吸附料柱;吸附器下端内壳中的导气管与换热器相连。电加热器由外壳、发热元件、热电偶、元件插孔组成,在外壳的一侧有多排元件插孔,以插入发热元件,用于将气体加热,在同一侧的中心插孔插入热电偶;发热元件和热电偶用导线引出保温罩外壳,供接电源及温度控制设备用;电加热器的两端通过导管与吸附器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1、由于本技术利用了变温吸附分子筛对氧吸附性强的优点,与变压吸附式设备相比,制取的氧气和氮气的纯度得到较大提高,尤其是可以不用氢气除氧,直接得到高纯氮气,简化了生产流程,分离氧氮混合气体,氧气纯度可以达到99.9%以上,氮气纯度可达到99.9999%以上。2、设备消耗压缩功小,可以小型化,可实现小型设备现场供气,减少气瓶运输不便和安全等问题。3、本技术利用了回热原理,热效率高,运行电耗小,降低了生产成本。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电加热器结构示意图。下边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附图1中,1和3为间壁式换热器,2和4为吸附器,5为保温外罩,6为电加热器,7为导线出口,8为吸附器外壳,9为载热气导管,10为翅片,11为吸附料柱,12和15为导气管,13为吸附器内壳,16和20为进气阀,17和21为排气阀,18和19为载热气接管,22为设备外壳。整个装置有两套间壁式换热器1、3和吸附器2、4,其间用电加热器6和载热气导管9连接起来。间壁式换热器1和3、吸附器2和4以及电加热器均包裹在保温外罩5内,以减少热能的散失。由于这两套换热器和吸附器的结构及功能完全相同,因此我们仅对其中一套的结构作详尽说明。间壁式换热器的功能是完成进气与出气的热交换,降低出气的温度,减少热损失,同时提高进入吸附料柱的气体温度。其主结构体最好为螺旋板式换热器,也可以是列管式换热器。其具体结构为间壁式换热器3下端的进气管上装置有一个进气阀门16,以便将含氧混合气体有控制(切断或导通)地引入换热器3;其排气管上装置有一个有接排气阀门17,以便有控制(切断或导通)地将产品气体(纯氧、纯氮或纯氩等)引出间壁式换热器3;间壁式换热器3的上端出口与吸附器4的导气管12和15连接;各气管,阀门及换热器、吸附器等的相互连接可为发兰连接,罗纹连接,焊接或其他连接方式,最好为焊接;换热器的连接最好使气体在其中进行逆流换热式。进、排气管、阀门及换热器、吸附器等均由金属材料(如不锈钢)制成。吸附器的功能是盛装分子筛,同时提供与气体进行热交换的场所。其具体结构为吸附器4由外壳8、内壳13、吸附料柱11、导气管12和15等构成。吸附器外壳8的上端与通过载热气导管9与电加热器6连接,下端与载热(冷)器接管18连接;外壳8与内壳13之间形成加热气体通道14,以便载热(冷)气体流动;吸附器内壳13内的空腔断面可为圆形或多边形,空腔用于盛装分子筛;吸附料柱11由分子筛堆积而成;吸附器下端内壳中的导气管12和15与间壁式换热器3相连,以便将气体导引到吸附柱11的另一端或将气体导进间壁式换热器3。为提高传热效率,吸附器内壳13外壁上最好带有翅片10,翅片上有许多孔便于气体通过。吸附器外壳8,内壳13,翅片10,导气管12和15等均由金属材料焊接而成。保温罩5由保温层及装置外壳22组成,装置外壳22最好用金属材料制成,其功能是形成空腔,以便使间壁式换热器1和3、吸附器2和4以及电加热器6等部件固定在其中;保温层由绝热材料构成。在装置外壳22上有一个导线出口7,用以引出电加热器的导线。在附图2中,23为电加热器外壳,24为发热元件,25为热电偶,26为元件插孔。电加热器6的功能是将气体加热,其外壳23形成气体封闭通道,内装发热元件,将流过的气体加热;加热器外壳23可以用金属材料制成,其一侧有多排元件插孔26,用以插入发热元件24,在同一侧中心孔插入热电偶25;发热元件24和热电偶25用导线引出保温罩外壳,供接电源及温度控制设备用。电加热器6的两端通过载热气导管分别与吸附器2、4相连。本技术实现从含氧气体中纯化气体(如氮气或氩气)或制取氧气的工作过程如下装置从冷态启动时,假定外接循环泵使气体沿载热气接管19向A方向流动,气体先穿过吸附器2,再经电加热器6后被加热,然后穿过吸附器4的加热气体通道14,将吸附器4内吸附料柱11(由变温吸附分子筛构成)加热,最后使吸附器4处于高温乏氧状态,而此时吸附器2处于低温饱氧状态,关闭进气阀门16和20,开排气阀门17和21,抽净吸附器2和4内残气后关闭,使装置进入正常工况。然后,循环泵逆转使气体沿反A方向流动,循环气体通过吸附器2时被冷却,加热吸附器2,使其处于放氧工况。此时,进气阀门20处于关位,打开排气阀门21,解吸气经过换热器1排出,若将排出的气体收集起来即可以得到高纯氧气。在此过程中吸附器4被循环气降温,当吸附器4内吸附料柱的温度降到一定时,吸附料柱变为乏氧状态(吸氧工况);打开进气阀门16,含氧气体(如含氧氮气)经换热器3进入吸附器4,氧被吸附后的气体,再经换热器3,从排气阀17排出;此时将排出的气体收集起来,即可得到除氧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纯化气体或制取氧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主要由两个间壁式换热器、两个吸附器、电加热器、进气阀门、排气阀门以及保温外罩组成,间壁式换热器、吸附器、电加热器均包裹在保温外罩内,其间由管道相连,连接顺序为:进气阀门、排气阀门-间壁式换热器-吸附器-电加热器-吸附器-间壁式换热器-进气阀门、排气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纯化气体或制取氧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主要由两个间壁式换热器、两个吸附器、电加热器、进气阀门、排气阀门以及保温外罩组成,间壁式换热器、吸附器、电加热器均包裹在保温外罩内,其间由管道相连,连接顺序为进气阀门、排气阀门-间壁式换热器-吸附器-电加热器-吸附器-间壁式换热器-进气阀门、排气阀门。2.依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一种纯化气体或制取氧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吸附器由外壳、内壳、吸附料柱、进气管、排气管构成,吸附器外壳一端与电加热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峰高之爽孟令启胡行郭益群杨德林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