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58092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3 05:20
具备在车辆紧急时供给气体的充气器、和通过来自充气器的气体导入而膨胀展开的帘式气囊。帘式气囊具有将一对基布缝合成的气囊主体。气囊主体在被导入来自充气器的气体的部分上具有将基布的端缘部一对缝合的缝合部。还具有沿着缝合部分别缝接在上述一对端缘部上以从气囊主体内覆盖上述缝合部的保护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通过在车辆紧急时动作的充气器的气体膨胀的气囊中、保护其缝合部分的技术。
技术介绍
一般的气囊装置具备喷射高温高压的气体的充气器、和通过将多个基布的外周部用缝线缝合而形成为袋状的气囊。并且,在车辆紧急时,来自充气器的高温高压气体被导入到气囊内,上述气囊膨胀展开。当来自上述充气器的高温高压气体被导入到气囊内时,来自充气器的高温气体有可能直接作用在充气器的气体吐出部附近的缝合部上。所以,作为保护气囊的缝合部的技术,有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将一对基布夹着第3基布缝合。第3基布设置为,使其突出到缝合部的内侧。专利文献1 特开2000 - 2895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第3基布只是夹在一对基布间,所以在从充气器的气体导入时不能将一对基布的缝合部充分覆盖。例如,在气体导入时,在第3基布在气囊内向一对基布的某一侧偏倚的情况下,在第3基布与另一基布之间,将一对基布彼此缝合的缝线在气囊内露出,被暴露在高温气体中。所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抑制气囊的缝合部被直接暴露在来自充气器的高温气体中。有关第1技术方案的气囊装置,具备充气器,在车辆紧急时供给气体;气囊,通过来自上述充气器的气体导入而膨胀展开;上述气囊在被导入来自上述充气器的气体的部分具有将基布的对置部分一对缝合的缝合部,还具有在一对上述对置部分的各自上在从上述缝合部离开的位置上沿着上述缝合部缝接、以从被导入来自上述充气器的气体的内侧覆盖上述缝合部的保护布。第2技术方案在有关第1技术方案的气囊装置中,上述气囊通过将第1基布与第2 基布缝合而具有膨胀展开为袋状的气囊主体,对上述气囊主体直接导入来自上述充气器的气体;在上述第1基布与上述第2基布的缝合部中的至少一部分上设有上述保护布。第3技术方案在有关第1技术方案的气囊装置中,上述气囊具有膨胀展开为袋状的气囊主体、和设在上述气囊主体内、将来自上述充气器的气体分配给上述气囊主体内的多个部位的内胎;上述内胎通过将带状的第3基布卷成筒状、将其两端缘部使它们的内侧面彼此对置并缝合而形成;在上述内胎的两端缘部的缝合部中的至少一部分上设有上述保护布。第4技术方案在有关第3技术方案的气囊装置中,由上述保护布、或上述保护布及上述第3基布形成的上述充气器侧的开口被封闭。第5技术方案在有关第1 第4任一技术方案的气囊装置中,以上述保护布为基准将该保护布分别缝接在上述一对端缘部上的一对保护布缝合部间的宽度比以上述基布为基准的一对上述保护布缝合部间的宽度大。第6技术方案在有关第1 第4任一技术方案的气囊装置中,以上述保护布为基准将该保护布分别缝接在上述一对端缘部上的一对保护布缝合部间的宽度比以上述基布为基准的一对上述保护布缝合部间的宽度小,上述一对保护布缝合部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可在因气体导入而作用的张力下断裂。第7技术方案在有关第1 第6任一技术方案的气囊装置中,上述保护布将其端缘部朝向上述缝合部、并且将其宽度方向中间部朝向被导入来自上述充气器的气体的内部空间侧而缝接在上述一对基布的端缘部上。第8技术方案在有关第1 第7任一技术方案的气囊装置中,在将上述基布的端缘部与上述保护布的端缘部对齐的状态下缝接上述保护布。根据有关第1技术方案的气囊装置,上述气囊在被导入来自上述充气器的气体的部分具有缝合部,该缝合部被在基布的对置部分的各自上在从缝合部离开的位置上沿着缝合部缝接的保护布覆盖。因此,能够抑制上述缝合部直接暴露在来自充气器的高温气体中。根据有关第2技术方案的气囊装置,能够抑制气囊主体的缝合部直接暴露在来自充气器的高温气体中。根据有关第3技术方案的气囊装置,能够抑制内胎的气囊主体的缝合部直接暴露在来自充气器的高温气体中。根据有关第4技术方案的气囊装置,由于在内胎内插入充气器时、将由上述保护布或上述保护布及上述第3基布形成的上述充气器侧的开口封闭,所以能够防止错误的组装。根据有关第5技术方案的气囊装置,由于一对保护布缝合部间的宽度为,与基布侧相比、在保护布侧较大,所以因气体导入带来的张力主要作用在受保护布保护的缝合部上。因此,能够使高温气体的作用部位与因气体导入带来的张力的作用部位分散,在强度上优良。根据有关第6技术方案的气囊装置,因气体导入带来的张力在作用在保护布上后,如果保护布缝合部断裂则作用在缝合部上。因此,因气体导入带来的张力随着时间经过而分散作用在保护布、保护布缝合部、缝合部等上,所以在强度上优良。此外,由于保护布缝合部在中途分散,所以能够防止基布的破损。根据有关第7技术方案的气囊装置,由于上述保护布将其端缘部朝向上述缝合部、并且将其宽度方向中间部朝向被导入来自上述充气器的气体的内侧、缝接在上述一对基布的端缘部上,所以在气体导入时,保护布缝合部被保护布的宽度方向中间部覆盖。因此,能够将保护布缝合部更可靠地保护。根据有关第8技术方案的气囊装置,由于在将上述基布的端缘部与上述保护布的端缘部对齐的状态下缝接上述保护布,所以能够容易地提高保护布相对于气囊的安装位置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帘式气囊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图2是图1的II 一 II线概略剖视图。图3是表示将保护布缝接在气囊主体上的作业次序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将保护布缝接在气囊主体上的作业次序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将保护布缝接在气囊主体上的作业次序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将保护布缝接在气囊主体上的作业次序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保护布的动作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再另一变形例的说明图。图11是表示上述变形例的动作的说明图。图12是表示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帘式气囊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图13是在图12的XIII — XIII线处表示内胎的概略剖视图。图14是表示内胎的概略立体图。图15是表示将保护布缝接在内胎上的作业次序的说明图。图16是表示将保护布缝接在内胎上的作业次序的说明图。图17是表示将保护布缝接在内胎上的作业次序的说明图。图18是表示将保护布缝接在内胎上的作业次序的说明图。图19是表示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20是表示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的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第1实施方式>对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帘式气囊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帘式气囊装置20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图2是图1的II 一 II线概略剖视图。该帘式气囊装置20设在车室内侧方部位中,是在车辆的紧急时能够展开动作而构成的装置,具备充气器22和帘式气囊30。上述充气器22形成为棒状,根据车辆的碰撞时的检测信号向上述帘式气囊30内供给高温高压气体。上述帘式气囊30在通常状态下沿着处于侧窗16上方的上边梁12折叠收容。帘式气囊30的折叠形态例如是辊状的折叠或折皱状的折叠等。并且,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等车辆紧急时,从充气器22供给的气体被导入到帘式气囊30内,由此,帘式气囊30在车辆的侧窗13与车辆的乘员的头部之间膨胀展开为扁平的袋状。更具体地讲,帘式气囊30具有能够膨胀展开为袋状的气囊主体32。这里,气囊主体32具有一对沿着车辆的前后的侧窗13延伸的长条带状的基布34。并且,通过将一对基布34的外周缘部作为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东英孝小西修平
申请(专利权)人: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