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腐除尘脱硫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5400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腐除尘脱硫塔,其组成包括筒体1、圆孔分布器、中部旋流喷头、伞形分布器、下除雾器、气体出口、法兰、人孔、气体进口、液体出口、上部旋流喷头、上除雾器等,本技术方案是将喷淋洗涤粉尘、雾化吸收、液膜传质、冲击分离等工艺相结合,共同作用,使气、液、固得以充分接触反应和分离,从而实现除尘和脱硫的目的。具有通量大、阻力小、不易堵的优点,设备内部喷涂的三氧化二铬涂层防腐效果好,除尘脱硫效率均在98%以上。该设备可在气体净化工艺中配套使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气体净化和烟气治理领域的一种除尘脱硫装置。
技术介绍
二氧化硫污染是当代世界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继欧、美之后,我国由于大量排放SO2产生大面积酸雨,约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因酸雨引发土壤退化,造成农业减产甚至绝收,危害森林及建筑物等,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约1100亿元。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76%左右,且高硫煤也很多,据统计,95年全国SO2排放量达2370多万吨,且逐年增加,预计2000年将达到3000多万吨,居世界首位。剧增的SO2使城市大气污染日趋加重,目前已有62.3%的城市SO2年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日均浓度超过三级标准,严重威胁着人群健康,造成生活环境质量恶化。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5号文件)中明确规定酸控区,同时要求控制区内所有SO2排放源在2000年内必须达标排放,并实施总量控制和增收排污费。毫无疑问,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执行,必将推动和加速烟气脱硫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我国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先后研究了亚钠循环法,催化氧化法,碘活性炭法,石灰石-石膏法,喷雾干燥法和磷铵复肥法等。但由于经济、技术和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上述技术不但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而且已建的工业规模试验装置部分已停止运行,部分装置时开时停,我国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尚有待突破。公知的湿式除尘器有麻石离心水膜、麻石文丘里水膜、管式水膜、筛网洗涤塔、冲击水浴、自激式除尘器等,上述技术除尘效率尚可达80%以上,一般都可达标;脱硫效率不高,只有60%左右,对于高硫煤燃烧的烟气SO2超过3000mg/Nm3就很难达标了;其次,上述除尘器阻力较大,达1000Pa以上,若还用原来的抽风机,锅炉蒸发能力受影响。根据各种规模锅炉和废气治理的技术积累和工程经验的对比,以湿式除尘法除尘效率最高,同时可以脱除SO2,基本可以完全脱除,符合今后人们对环保的要求。但烟气湿式除尘脱硫遇到了最大的难题是设备的腐蚀问题,烟气湿式除尘脱硫设备内部操作条件十分复杂,固体、含有腐蚀性强的液体和气体互相掺杂,烟气温度又高,磨损和腐蚀严重。一般的衬里(如橡胶、玻璃钢、塑料、涂料等)设备使用寿命不长,检修频繁,维护费用高,且影响开工率,影响生产,这就阻碍了烟气湿式除尘脱硫的发展。本申请人研究开发的耐腐除尘脱硫塔,是一种高效传质设备,具有通量大、压降低、操作弹性宽、不易堵、效率稳定等优点,并在设备内部喷涂具有耐高温、耐磨、耐腐蚀的三氧化二铬涂层,达到长效防腐的目的。该设备可在气体净化工艺中配套使用。(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腐除尘脱硫塔,通过设置在塔内的圆孔分布器、旋流喷头、伞形分布器和除雾器等装置来除去烟气中的灰尘及SO2。图1是本技术的组成结构图,包括筒体1、圆孔分布器2、中部旋流喷头3、伞形分布器4、下除雾器5气体出口6、法兰7、人孔8、气体进口9、液体出口10、上部旋流喷头11、上除雾器12、引入管13、地脚螺钉14。圆孔分布器按装在气体进口上方,中部旋流喷头与引入管螺栓连结,其设置在伞形分布器下方,上部旋流喷头设置在伞形分布器和下除雾器之间,上、下除雾器设置在筒体上部靠近气体出口处,筒体靠地脚螺钉安装在地面上;图2是旋流喷头组成结构图,它由壳体3-1、芯子3-2、压叉3-3及接管3-4组成,壳体与芯子、接管螺纹连结,压叉压紧芯子再接上接管,芯子上开有45度螺纹,液体由接管进入芯子,形成高速旋转,再从壳体的喷口喷出,形成雾状;图3是伞形分布器的平面底盘布置图,伞形分布器设置4-6个,圆心配置1个,其余均布底盘上;图4是伞形分布器的立面结构图,也即图3的A-A剖面图,其由固定板4-1、气管4-2、支杆4-3、伞帽4-4组成,气管和伞帽靠支杆连结,靠伞形分布器靠固定板固定在底盘上;图5是除雾器结构图,其由器体5-1、定板5-2、外筒5-3、叶片5-4、内筒5-5、死板5-6组成,死板固定在内筒底面,内、外筒与叶片焊接,外筒由定板与器体焊接;圆孔分布器上均布φ50~80mm的圆孔;筒体为碳钢,筒壁内部喷涂三氧化二铬涂层;筒体采用法兰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将喷淋洗涤粉尘、雾化吸收、液膜传质、冲击分离等工艺手段相结合,共同作用,使气、液、固得以充分接触反应和分离,从而实现除尘和脱硫的目的。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是一种高效传质设备,具有通量大、操作弹性宽、不易堵、除尘脱硫效率均在98%以上。(2)阻力小,压降低,压强降不超过500Pa,一般不需要更换引风机,能耗低。(3)设备内部喷涂具有耐高温、耐磨、耐腐蚀的三氧化二铬涂层,达到长效防腐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组成结构图,图中1是筒体、2是圆孔分布器、3是中部旋流喷、4是伞形分布器、5是下除雾器、6是气体出口、7是法兰、8是人孔、9是气体进口、10是液体出口、11是上部旋流喷、12是上除雾器、13是引入管、14是地脚螺钉;图2是旋流喷头组成结构图,图中3-1是壳体、3-2是芯子、3-3是压叉、3-4是接管;图3是伞形分布器的平面底盘布置图,图中4-5是底盘;图4是伞形分布器的立面结构图,也即图4的A-A剖面图,图中4-1是固定板、4-2是气管、4-3是支杆、4-4是伞帽;图5是除雾器结构图,图中5-1是器体、5-2是定板、5-3是外筒、5-4是叶片、5-5是内筒、5-6是死板。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的组成结构图,包括筒体1、圆孔分布器2、中部旋流喷头3、伞形分布器4、下除雾器5气体出口6、法兰7、人孔8、气体进口9、液体出口10、上部旋流喷头11、上除雾器12、引入管13、地脚螺钉14。圆孔分布器按装在气体进口上方,中部旋流喷头与引入管螺栓连结,其设置在伞形分布器下方,上部旋流喷头设置在伞形分布器和下除雾器之间,上、下除雾器设置在筒体上部靠近气体出口处,筒体靠地脚螺钉安装在地面上;图2是旋流喷头组成结构图,它由壳体3-1、芯子3-2、压叉3-3及接管3-4组成,壳体与芯子、接管螺纹连结,压叉压紧芯子再接上接管,芯子上开有45度螺纹,液体由接管进入芯子,形成高速旋转,再从壳体的喷口喷出,形成雾状;图3是伞形分布器的平面底盘布置图,伞形分布器设置4-6个,圆心配置1个,其余均布底盘上;图4是伞形分布器的立面结构图,也即图3的A-A剖面图,其由固定板4-1、气管4-2、支杆4-3、伞帽4-4组成,气管和伞帽靠支杆连结,靠伞形分布器靠固定板固定在底盘上;图5是除雾器结构图,其由器体5-1、定板5-2、外筒5-3、叶片5-4、内筒5-5、死板5-6组成,死板固定在内筒底面,内、外筒与叶片焊接,外筒由定板与器体焊接;圆孔分布器上均布φ50~80mm的圆孔;筒体为碳钢,筒壁内部喷涂三氧化二铬涂层;筒体采用法兰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腐除尘脱硫塔,其特征是:组成结构包括筒体(1)、圆孔分布器(2)、中部旋流喷头(3)、伞形分布器(4)、下除雾器(5)气体出口(6)、法兰(7)、人孔(8)、气体进口(9)、液体出口(10)、上部旋流喷头(11)、上除雾器(12)、引入管(13)、地脚螺钉(14),圆孔分布器按装在气体进口上方,中部旋流喷头与引入管螺栓连结,其设置在伞形分布器下方,上部旋流喷头设置在伞形分布器和下除雾器之间,上、下除雾器设置在筒体上部靠近气体出口处,筒体靠地脚螺钉安装在地面上,筒体各部采用法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腐除尘脱硫塔,其特征是组成结构包括筒体(1)、圆孔分布器(2)、中部旋流喷头(3)、伞形分布器(4)、下除雾器(5)气体出口(6)、法兰(7)、人孔(8)、气体进口(9)、液体出口(10)、上部旋流喷头(11)、上除雾器(12)、引入管(13)、地脚螺钉(14),圆孔分布器按装在气体进口上方,中部旋流喷头与引入管螺栓连结,其设置在伞形分布器下方,上部旋流喷头设置在伞形分布器和下除雾器之间,上、下除雾器设置在筒体上部靠近气体出口处,筒体靠地脚螺钉安装在地面上,筒体各部采用法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腐除尘脱硫塔,其特征是所述旋流喷头由壳体(3-1)、芯子(3-2)、压叉(3-3)及接管(3-4)组成,壳体与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平殷在飞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