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内胎汽车铝轮轮辋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48412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无内胎汽车铝轮轮辋散热装置,包括轮辐和轮辋,轮辐制有中心孔和通风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内壁与轮辐的转角处制有光滑的凹涡,凹涡使轮辋内壁转角处与制动鼓边缘线的间距D增大。在轮辋内壁与轮辐的转角处制光滑的凹涡,具有如下三大好处:1、可以减轻轮圈的重量,而不影响轮圈强度,达到节约能耗的作用;2、该部位厚度是缓慢变化的,可有效分散应力集中点,从而有效提高轮圈的承受载荷能力;3、使制动鼓与轮圈之间的间隙变大,这样在轮圈高速旋转时,形成空气涡流,从而有效的对轮圈、轮胎、制动鼓、车轴进行充分的散热,从而提高轮圈、轮胎、制动鼓、车轴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轮圈,特别是涉及无内胎汽车铝轮轮辋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轮圈在高速行驶时会产生热量,热量还会积蓄,难以散发,从而影响轮圈、轮胎、制动鼓和车轴的使用寿命,再者,轮圈的重量与汽车油耗有直接影响,当轮圈重量偏重, 会加大汽油的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对轮辋的改进设计,既减轻轮圈重量,而不影响强度,改变轮圈在轮辋部位加大与制动鼓的间隙,形成空气涡流,有利于散热,提高使用寿命的无内胎汽车铝轮轮辋散热装置。本技术无内胎汽车铝轮轮辋散热装置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轮辐和轮辋,轮辐制有中心孔和通风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内壁与轮辐的转角处制有光滑的凹涡,凹涡使轮辋内壁转角处与制动鼓边缘线的间距D增大。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内胎汽车铝轮轮辋散热装置,在轮辋内壁与轮辐的转角处制光滑的凹涡(滑涡),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三大好处1、可以减轻轮圈的重量,而不影响轮圈强度,达到节约能耗的作用;2、该部位厚度是缓慢变化的,可有效分散应力集中点,从而有效提高轮圈的承受载荷能力;3、使制动鼓与轮圈之间的间隙变大,这样在轮圈高速旋转时,形成空气涡流,从而有效的对轮圈、轮胎、制动鼓、车轴进行充分的散热,从而提高轮圈、轮胎、制动鼓、车轴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无内胎汽车铝轮轮辋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涉及一种无内胎汽车铝轮轮辋散热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轮辐2 和轮辋5,轮辐制有中心孔1和通风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5内壁与轮辐2的转角处制有光滑的凹涡3,凹涡使轮辋内壁转角处与制动鼓边缘线6的间距D增大。在轮辋5内壁与轮辐2的转角处制光滑的凹涡3 (滑涡),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三大好处1、可以减轻轮圈的重量,而不影响轮圈强度,达到节约能耗的作用;2、该部位(如图1所示的A处)厚度是缓慢变化的,可有效分散应力集中点,从而有效提高轮圈的承受载荷能力;3、使制动鼓与轮圈之间的间隙(轮辋5内壁转角处与制动鼓边缘线6的间距D)变大,这样在轮圈高速旋转时,形成空气涡流,从而有效的对轮圈、轮胎、制动鼓、车轴进行充分的散热,从而提高轮圈、轮胎、制动鼓、车轴的使用寿命。权利要求1.无内胎汽车铝轮轮辋散热装置,包括轮辐(2)和轮辋(5),轮辐制有中心孔(1)和通风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5)内壁与轮辐(2)的转角处制有光滑的凹涡(3),凹涡使轮辋内壁转角处与制动鼓边缘线(6)的间距D增大。专利摘要无内胎汽车铝轮轮辋散热装置,包括轮辐和轮辋,轮辐制有中心孔和通风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内壁与轮辐的转角处制有光滑的凹涡,凹涡使轮辋内壁转角处与制动鼓边缘线的间距D增大。在轮辋内壁与轮辐的转角处制光滑的凹涡,具有如下三大好处1、可以减轻轮圈的重量,而不影响轮圈强度,达到节约能耗的作用;2、该部位厚度是缓慢变化的,可有效分散应力集中点,从而有效提高轮圈的承受载荷能力;3、使制动鼓与轮圈之间的间隙变大,这样在轮圈高速旋转时,形成空气涡流,从而有效的对轮圈、轮胎、制动鼓、车轴进行充分的散热,从而提高轮圈、轮胎、制动鼓、车轴的使用寿命。文档编号B60B19/10GK202180700SQ201120268360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7日专利技术者王文志 申请人:浙江戴卡宏鑫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戴卡宏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