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39517 阅读:3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与背光模组。背光模组位于液晶面板的下方,包括:铁框、导光板及光源。铁框具有一水平框边和一竖直框边,其中,水平框边和竖直框边形成一容置空间,竖直框边用于承载液晶面板并通过一第一双面胶与液晶面板黏结,导光板位于容置空间内,并且导光板设置于铁框的水平框边上方。光源容置于铁框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省略胶框以窄化液晶显示装置的边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网络与无线电通信技术的急剧发展,资讯化渐渐普及于个人,因此便携式资讯产品,如笔记型电脑、移动电话、数码相机及个人数据助理等,均快速发展与成长。由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缩写为IXD),具有薄型化、轻量化、低耗电量、无辐射污染,且能与半导体制程相容等优点,并顺应着这股网络数字信息化市场的兴起,使其在短短三十年间,产品的应用更呈飞跃性的成长。一般的液晶显示器(LCD),由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组成显示器,背光模组除了提供液晶面板光源外,其中的胶框(Frame)提供面板承靠定位之用,而外侧的铁框(Bezel)则具有与系统背盖相结合的功能。液晶显示器(LCD)画面除了追求高分辨率之外,也趋向窄边框的设计。窄边框意味着在相同尺寸的屏幕下所能看到的画面面积更大,视觉效果更为宽广。一般,液晶显示器(IXD)的主动区(AA,Active Area)至边框的距离由黑色矩阵(BM, Black Matrix)(建议设计值3. 5mm)、预设间隙(Gap)、胶框(Frame)、铁框(Bezel)和胶带 (Tape)所组成,由于间隙、胶框、铁框和胶带的叠加具有一定的厚度(如1. 3mm),因而液晶显示器(LCD)所显示的画面面积会受到限制,影响观看者的视觉效果。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使边框变窄,以增加显示画面的面积,而进一步增强显示效果,是业内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一项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液晶显示装置边框过宽,显示的画面面积有限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与背光模组。背光模组位于液晶面板的下方,包括铁框、导光板及光源。铁框具有一水平框边和一竖直框边,其中,水平框边和竖直框边形成一容置空间,竖直框边用于承载液晶面板并通过一第一双面胶与液晶面板黏结,导光板位于容置空间内,并且导光板设置于铁框的水平框边上方。光源容置于铁框内。优选地,液晶面板包括一黑色矩阵,嵌入液晶面板的周缘。优选地,背光模组更包括一胶条,设置于铁框的竖直框边的内侧,以增加铁框与液晶面板之间的黏贴面积。优选地,胶条由PET材料制成。优选地,背光模组更包括一光学膜片组,位于导光板的上表面上。优选地,背光模组更包括一反射片,位于导光板的下表面上。优选地,更包括一胶带,黏贴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外围以固定液晶面板与背光模组。优选地,背光模组更包括一第二双面胶,设置于导光板的下方,藉由第二双面胶黏结导光板与铁框的水平框边。优选地,液晶面板更包括一下偏光片,铁框的竖直框边藉由第一双面胶黏结至液晶面板的下偏光片。采用本专利技术,可以移除胶框,通过延伸下偏光板与铁框贴合,以减小边框的宽度, 增加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积,进一步提升视觉效果。附图说明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其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2示出了依据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参照图1,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 液晶面板10与背光模组20。液晶面板10具有一黑色矩阵101,嵌入液晶面板10的周缘。 背光模组20位于液晶面板10的下方,该背光模组20包括胶框(未标示)、导光板202、光学膜片组203、反射片204、铁框205及光源(未绘示)。该胶框为一 L型结构,并且该L型结构具有一竖直部206和一水平部207,其中,水平部207的台阶部分用来架设住液晶面板 10,竖直部206与液晶面板10的边缘之间有一预设间隙。导光板202位于所述液晶面板10 的下方并位于所述胶框的水平部207的右侧。光学膜片组203设置于导光板202的上表面上,反射片204设置于导光板202的下表面上。铁框也为一 L型弯折结构,该L型弯折机构包括一水平框边208和一竖直框边209,该水平框边208和该竖直框边209形成一容置空间, 以用来容置胶框、导光板202、光学膜片组203及反射片204。液晶面板10与背光模组20的外围通过胶带11固定。从图1中可以看出,液晶面板的主动区(AA,Active Area) 102到边框的距离d为黑色矩阵101 (BM)的长度、间隙(Gap)的宽度、胶框(Frame)的竖直部206在水平方向上的厚度、铁框(Bezel)的竖直框边209在水平方向上的厚度以及胶带11 (Tape) 的厚度之和,由此液晶显示器(LCD)显示的画面面积会受到限制,影响观看者的视觉效果。图2示出了依据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参照图2,液晶显示装置2,包括液晶面板30与背光模组40。本实施例中,液晶面板包括一黑色矩阵301,嵌入液晶面板30 的周缘。背光模组40位于液晶面板30的下方,该背光模组40包括铁框、导光板402及光源(未绘示)。铁框的竖直框边403架设住液晶面板30,并与液晶面板30之间通过第一双面胶407黏贴,例如,该竖直框边403通过该第一双面胶407黏结至液晶面板30的下偏光片。导光板402容置于铁框的竖直框边403与水平框边404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更具体地,该导光板402位于铁框的水平框边404上。本实施例中,导光板402与铁框的水平框边404之间还可设置一第二双面胶408, 藉由该第二双面胶408将该导光板402与水平框边404相黏结,从而将背光模组40更好地固定于该铁框。导光板402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光学膜片组405,以及该导光板402的下表面还设置有反射片406,光学膜片组405、反射片406以及光源都容置于铁框的竖直框边403与水平框边404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光源也容置于铁框的竖直框边403与水平框边 404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为了增加铁框与液晶面板30之间的黏贴面积,本实施例中,在铁框的竖直框边 403的右侧还设置有一胶条409。液晶显示装置2的外围黏贴有胶带50以固定液晶面板30 与背光模组40。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2并未专门腾出空间设置胶框,因而也不必预留胶框与液晶面板30之间的间隙。因此,液晶显示装置2的主动区302至边框的距离D 为黑色矩阵301的长度与胶带50的厚度之和,相比于图1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动区102 至边框的距离d,大大减少了边框厚度,增加了所显示的画面面积,因而能够提升该液晶显示装置2的视觉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可以移除胶框,通过延伸液晶面板的下偏光板并藉由双面胶与铁框贴合,以减小边框的宽度,增加液晶显示装置所显示的画面面积,进一步提升视觉效果。上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各种变更和替换。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面板;以及背光模组,位于所述液晶面板的下方,包括铁框,具有一水平框边和一竖直框边,其中,所述水平框边和所述竖直框边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竖直框边用于承载所述液晶面板并通过一第一双面胶与所述液晶面板黏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家桢黄达人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