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液流电池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和电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38182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钒液流电池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和电堆。钒液流电池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包括离子膜和密封圈,离子膜和密封圈为一整体。所述电堆包括有第一框板、第二框板和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第一框板和第二框板上设置有密封圈卡槽,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中密封圈的下端安装在第一框板上设置的密封圈卡槽内,密封圈的上端凸出于第一框板密封圈卡槽的端面,第二框板盖装在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上,密封圈的上端部卡入第二框板上设置的密封圈卡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直接将离子膜与密封圈设计成一体式结构设于第一框板和第二框板上,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密封效果更好,避免了漏液和正负液串液现象,使钒电池性能更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钒液流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钒液流电池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和用该离子膜制成的电堆。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钒液流电池电堆都由至少两个电堆单元组成,且各所述电堆单元相互叠加,所述钒液流电池电堆包括有第一框板和第二框板,所述第一框板和所述第二框板上设置有密封圈卡槽,所述第一框板的密封圈卡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框板的密封圈卡槽内设置有另一密封圈,即第二密封圈,在所述第一框板和所述第二框板之间设置有离子膜,该离子膜与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呈分体式不连接状,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密封圈的挤压进行固定,但所述离子膜与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不连接,这种安装结构的钒液流电池电堆在使用过程中因密封圈与所述离子膜是分体状,所以很容易发生漏液和正负液串液现象造成电池电堆功率下降,甚至还可能造成电池损毁,无法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钒液流电池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所述钒液流电池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制成的电堆。本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钒液流电池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所述钒液流电池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包括离子膜和密封圈,所述离子膜和所述密封圈为一整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圈的高度高于框板上密封圈卡槽的高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圈的高度为所述框板上密封圈卡槽高度的两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所述钒液流电池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制成的电堆, 所述电堆包括至少两个钒液流电池电堆单元,且各所述电堆单元相互叠加,所述钒液流电池电堆包括有第一框板、第二框板、和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框板和所述第二框板上设置有密封圈卡槽,所述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中密封圈的下端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板上设置的密封圈卡槽内,密封圈的上端凸出于所述第一框板密封圈卡槽的端面,所述第二框板盖装在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上,所述密封圈的上端部卡入所述第二框板上设置的密封圈卡槽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框板的上平面和所述第二框板的下平面共用一套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中所述密封圈首尾相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钒液流电池电堆采用双重密封,在所述第一框板和所述第二框板的边缘第一卡槽内安装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截面呈工字形,包括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该第一密封圈的第一安装端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板的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第二安装端安装在所述第二框板的第一卡槽内,在所述第一框板和所述第二框板上设置的通孔外边缘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卡槽内,具体的,所述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中的密封圈的下端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板上设置的第二卡槽内,所述密封圈的上端凸出于所述第一框板密封圈第二卡槽的端面,所述第二框板盖装在所述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上,所述密封圈的上端部卡入所述第二框板上设置的密封圈第二卡槽内。本专利技术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直接将离子膜与密封圈设计成一体式结构设于第一框板和第二框板上,并一体化连接固定住,离子膜绝对平整,不易发生错位,不褶皱,而且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密封效果更好,避免了漏液和正负液串液现象,使钒电池性能更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钒液流电池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钒液流电池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与第一框板的装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钒液流电池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与第一框板和第二框板的装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离子膜一体化结构中方案一框板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离子膜一体化结构中方案二框板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离子膜一体化结构在方案一中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与框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离子膜一体化结构在方案二中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与框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方案一中所述钒液流电池电堆单元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方案一中所述钒液流电池电堆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离子膜一体化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所述钒液流电池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111包括离子膜1111和密封圈1112,所述离子膜1111和所述密封圈1112为一整体,其中所述密封圈1112的高度高于框板上密封圈卡槽的高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圈1112的高度为所述框板上密封圈卡槽高度的两倍。请参阅图2本专利技术钒液流电池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111与第一框板的装配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111中密封圈1112的下端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板107上设置的密封圈卡槽1113内,密封圈1112的上端凸出于所述第一框板107密封圈卡槽1113的端面。请参阅图3本专利技术钒液流电池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111与第一框板和第二框板的装配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所述第一框板107和所述第二框板108上设置有密封圈卡槽1113,所述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111中密封圈1112的下端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板107上设置的密封圈卡槽1113内,密封圈1112的上端凸出于所述第一框板107密封圈卡槽1113的端面,所述第二框板108盖装在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111上,所述密封圈1112的上端部卡入所述第二框板108上设置的密封圈卡槽内1113。请参阅图4本专利技术离子膜一体化结构中方案一框板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在框板(在方案一中第一框板107和第二框板108形状和结构均相同,在图4中简称为方案一框板)的边缘设置有安放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111中密封圈的卡槽1113,该框板分为上面和下面,上面和下面的结构相同,图4中显示为框板的上面结构。请参阅图5本专利技术离子膜一体化结构中方案二框板结构示意图,该结构的框板 (在方案二中第一框板107和第二框板108形状和结构均相同,在图5中简称为方案二框板)适用在钒液流电池电堆采用双重密封时,在图5中可见,所述框板上设置有两条密封圈卡槽,分别为设置在所述框板边缘用于安放第一密封圈113的第一卡槽112,设置在所述框板通孔1071外边缘用于安放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111中密封圈1112的第二卡槽114, 该框板分为上面和下面,上面和下面的结构相同,图5中显示为框板的上面结构,在方案二中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截面形状呈工字形。请参阅图6本专利技术离子膜一体化结构在方案一中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与框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在图中包括第一框板107、第二框板108和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 111,所述第一框板107的上表面设置有密封圈卡槽1113,所述第二框板108的下表面设置有密封圈卡槽1113,所述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111中密封圈1112的下端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板107上设置的密封圈卡槽1113内,密封圈1112的上端凸出于所述第一框板密封圈卡槽1113的端面,所述第二框板108盖装在密封圈离子膜一体化组件111上,所述密封圈1112的上端部卡入所述第二框板108上设置的密封圈卡槽内。装配成型后所述离子膜 1111即被平整的夹持在所述第一框板107和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东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