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座及耳机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30117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座及耳机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座,包括一端设有插孔的绝缘壳体以及卡嵌于其内的第一接触端子,第一接触端子具有第一焊脚,绝缘壳体的顶部跨设有第二接触端子,且跨设的两侧端底部均设有第二焊脚,第二接触端子具有延伸至插孔内的接触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绝缘壳体上跨设第二接触端子,第二接触端子的跨设端均设有焊脚,这样,通过第二接触端子与PCB板焊接固定即可将绝缘壳体牢牢罩住固定,当连接器座受外部破坏力时,破坏力转移至第二接触端子上,从而避免与绝缘壳体卡嵌固定的第一接触端子因承受外力而与绝缘壳体脱离,提高了连接器座的可靠性;应用于耳机连接器时,也提高了耳机连接器的可靠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连接器座及耳机连接O
技术介绍
目前的耳机连接器广泛应用于手机、MP4、随身听等各种电子产品上。以应用于手机的耳机连接器为例,其结构包括设于各种电子产品内部可供耳机插入的连接器座,所述连接器座包括绝缘壳体以及卡嵌于绝缘壳体内的多个接触端子,绝缘壳体的一端具有可供耳机插入的插孔,耳机插入后插孔后与各接触端子导通。现有技术中,各接触端子均设有一根焊脚,对应的在PCB板上设有焊孔,焊脚伸入焊孔后焊接固定。这样,绝缘壳体即通过接触端子固定于PCB板上。然而,虽然接触端子焊脚焊接的一端可保证绝缘壳体与PCB板连接的可靠性,但是接触端子是卡嵌于绝缘壳体内,仅靠卡嵌点在绝缘壳体上的保持力,不能保证接触端子与绝缘壳体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实际操作中,当受到破坏力时,常出现的情况是,接触端子还是固定于PCB板上,但是绝缘壳体却与接触端子脱离。因此,现有的这种耳机连接器可靠性不佳,不能承受各种破坏力,亟需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连接器座及耳机连接器,这种连接器座,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在承受各种破坏力下均能保证产品各部件之间的可靠连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座,包括绝缘壳体以及卡嵌于所述绝缘壳体内的第一接触端子,所述绝缘壳体的一端开设有可供外部插头插入后与所述第一接触端子导通的插孔,所述第一接触端子具有伸出所述绝缘壳体外的第一焊脚,所述绝缘壳体的顶部跨设有一第二接触端子,所述第二接触端子跨设的两侧端底部均设有第二焊脚,所述第二接触端子还具有延伸至所述插孔内的接触端。具体地,所述第二接触端子的两侧端均设有所述绝缘壳体与所述第二接触端子铆压组装时卡入绝缘壳体的开口。具体地,所述接触端为沿所述第二接触端子的前端凸伸并向下弯折形成的弹性片,所述绝缘壳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插槽导通的通槽,所述弹性片由所述通槽伸入所述插孔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端子包括设于所述绝缘壳体前端的前端子及设于所述绝缘壳体侧端的侧端子。具体地,所述前端子设于所述绝缘壳体的底部,所述前端子的两侧端向上延伸形成可卡嵌入所述绝缘壳体内的连接臂,所述前端子的前端设有伸入所述插孔内的前接触部。具体地,所述前端子的第一焊脚位于所述前侧子的侧端,所述绝缘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可供所述前端子的第一焊脚伸出的第一侧插槽。进一步地,所述侧端子的一端向一侧弯折形成可伸入至所述插槽内的侧接触部, 所述绝缘壳体与所述第二接触端子铆压组装时所述绝缘壳体卡入所述侧接触部的弯折端形成的弯折间隙内。进一步地,所述侧端子的第一焊脚位于所述侧端子的侧端,所述绝缘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可供所述侧端子的第一焊脚伸出的第二侧插槽。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耳机连接器,包括耳机插头以及与所述耳机插头配合的连接器座,所述连接器座具有上述的结构。本技术中,于绝缘壳体上跨设第二接触端子,且第二接触端子的跨设的两侧端均设有焊脚,这样,通过第二接触端子与PCB板焊接固定即可将绝缘壳体牢牢罩住固定, 当连接器座受外部破坏力时,破坏力转移至第二接触端子上,从而避免与绝缘壳体卡嵌固定的第一接触端子因承受外力而与绝缘壳体脱离,提高了连接器座的可靠性;将此连接器座应于与耳机连接器时,也保证了耳机连接器座的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连接器座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器座的倒置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绝缘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接触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前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侧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2,为本技术提供的连接器座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连接器座,包括绝缘壳体100以及卡嵌于绝缘壳体100内的第一接触端子200,绝缘壳体 100的一端开设有可供外部插头插入后与第一接触端子200导通的插孔110,第一接触端子 200具有伸出绝缘壳体100外的第一焊脚201,绝缘壳体100的顶部跨设有第二接触端子 300,第二接触端子300跨设的两侧端310底部均设有第二焊脚320,第二接触端子300还具有延伸至插孔110内的接触端330。本实施例中,外部插头插入插孔110后,与插孔110内的第一接触端子200及第二接触端子300的接触端300导通,实现信号传输。第一接触端子200设有第一焊脚201,通过第一焊脚201与PCB板的焊接固定将绝缘壳体100固定于 PCB板上,同时绝缘壳体100上跨设的第二接触端子300上设有第二焊脚320,这样,通过第二焊脚320与PCB板焊接固定更进一步地将绝缘壳体100牢牢罩住固定,当连接器座受外部破坏力时,破坏力转移至第二接触端子300上,从而避免与绝缘壳体100卡嵌固定的第一接触端子200因承受外力而与绝缘壳体100脱离,提高了连接器座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绝缘壳体100采用塑胶材料制成,其与第二接触端子300采用治具铆压的方式组装于一体。参照图3、图4,第二接触端子300的两侧端310上均设有开口 311, 绝缘壳体100与第二接触端子300铆压组装时,绝缘壳体100上与开口 311对应的连接处卡入开口 311内。具体地,接触端330为沿第二接触端子300的前端凸伸并向下弯折形成的弹性片, 对应地,绝缘壳体100的顶部设有与插槽110导通的通槽120,弹性片由通槽120伸入插孔 110内。这样,第二接触端子300即通过伸入插孔110内的接触端300与外部插头导通。请再参照图1、图2,第一接触端子200包括设于绝缘壳体100前端的前端子210 及设于绝缘壳体100侧端的侧端子220。前端子210及后端子220也采用治具铆压的方式与绝缘壳体100组装于一体。本实施例中,前端子210及侧端子220均为一个,当然,也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同数量的前端子210及侧端子220。具体地,参照图5,前端子210设于绝缘壳体100的底部,前端子210的两侧端向上延伸形成连接臂211。前端子210与绝缘壳体110组装时,连接臂211卡嵌入绝缘壳体100 内。前端子210的前端设有伸入插孔110内的前接触部212。这样,通过前接触部212,实现前端子210与外部插头的导通。具体地,前端子210的第一焊脚201位于前侧子210的侧端,绝缘壳体100的侧壁上开设有可供前端子210的第一焊脚201伸出的第一侧插槽130。这样,将第一焊脚201由绝缘壳体100的侧壁伸出,方便了第一焊脚201与PCB板的焊接固定。参照图6,侧端子220的一端向一侧弯折形成可伸入至插槽110内的侧接触部 221,通过侧接触部221,实现侧端子220与外部插头的导通。侧端子220与绝缘壳体100铆压组装时,绝缘壳体100与侧端子的对接处卡入侧接触部221的弯折端形成的弯折间隙222 内。具体地,侧端子220的第一焊脚201位于侧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涧鸣李再先周英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君泽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