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直导向喂料式莲子栗子两用剥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15506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产品加工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剥壳机。一种竖直导向喂料式莲子栗子两用剥壳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进料斗、物料传输机构、切割机构、物料压紧机构、壳肉分离机构,物料传输机构包括左侧喂入辊轮、右侧喂入辊轮,左侧喂入辊轮一侧设有左侧齿轮,右侧喂入辊轮一侧设有右侧齿轮,左侧齿轮与右侧齿轮啮合。左侧喂入辊轮上沿圆周开有至少两个圆弧形的辊轮凹槽。还包括主动轮、从动轮、输送带,右侧喂入辊轮作为从动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剥壳机为竖直加工式,能适应不同大小的莲子、栗子的剥壳,效率高,破损率低,特别是对先按物料大小分类后再进行剥壳的成批加工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产品加工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剥壳机。
技术介绍
莲子、栗子等外壳的剥离,以往通常靠农民用手工完成,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为此,人们专利技术并改进了各种手动或电动的剥壳机,使效率有了较大提高并降低了劳动强度。 但莲子或栗子的硬度、大小各异,机器剥壳极易造成果肉破损,造成农民的经济损失。而且现在市场上还没有莲子、栗子两用的剥壳机。例如,专利号为ZL200720007858. 6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莲子剥壳机,其刀板倾斜放置并设有相应数量、深浅适当的刀槽,割刀片相互呈直线平行间隔固定设置在刀槽中,刀板上设有弹性缓冲装置。其物料压紧装置是一个弹性轮体,位于刀板的上方。料斗位于刀板顶部的上方,刀板下方设有莲子与壳分离的分选装置。采用这样的技术可以实现莲子剥壳,但是,当一些直径比较小的莲子由料斗落入刀板上时可能会位于两个割刀之间,在经过压紧装置时就可能会被压在两个割刀之间,严重损坏刀具。虽然割刀板后有弹性缓冲装置,但当有多个大小不一的莲子分布在弹性轮体轴向上时,割刀板就很难进行调节从而不能保证每个莲子的切入深度都合适。另外刀板下面的分选装置是利用莲壳比莲肉与履带面产生的摩擦力大,这样莲肉会滚下而莲壳被带走,但速度较大的莲肉会冲撞前面的莲壳, 并一起滚下履带面,分选效果不好。再者由于其物料压紧装置为弹性轮体,而刀板为长方体,这样就会造成轮体与莲子的有效接触面积过小,致使莲子不能进行整周切割。申请号为201020156827. 9的一种传送带式莲子剥壳机采用了传送带来代替弹性轮体,使莲子能进行有效的整周切割,但传送带被压入托板的凹槽中,这势必会使带与托板间产生很大的摩擦力,加速带的磨损,而且对传送带的要求较高。另外,该剥壳机上只装一把刀,这样就限制了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竖直导向喂料式莲子栗子两用剥壳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竖直导向喂料式莲子栗子两用剥壳机,包括一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进料斗、 物料传输机构、切割机构、物料压紧机构、壳肉分离机构、动力传动机构,所述动力传动机构连接一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传输机构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导向喂料机构,所述导向喂料机构包括一左侧喂入辊轮、一右侧喂入辊轮,所述左侧喂入辊轮与所述右侧喂入辊轮平行设置,所述左侧喂入辊轮一侧设有左侧齿轮,所述右侧喂入辊轮一侧设有右侧齿轮,所述左侧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右侧齿轮的直径,所述左侧齿轮与所述右侧齿轮啮合, 传动比优选设置为2 3。所述左侧喂入辊轮上沿圆周开有至少两个圆弧形的辊轮凹槽,起导向作用。左侧喂入辊轮和右侧喂入辊轮之间存在适当的间距,便于物料进入辊轮凹槽内。所述物料传输机构还包括一竖向设置在机架上的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一主动轮、一从动轮、设置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的输送带,所述主动轮通过一所述动力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电机,所述右侧喂入辊轮作为所述从动轮。所述进料斗设置在所述物料传输机构的正上方,所述切割机构竖向设置在所述左侧喂入辊轮的下方,所述物料压紧机构竖向设置在所述右侧喂入辊轮下方的传输带内侧, 且位于所述切割机构的右侧。本专利技术在电机的作用下,通过动力传动机构的传输,主动轮转动,右侧喂入辊轮由输送带带动转动,进而右侧齿轮带动左侧齿轮转动,使右侧喂入辊轮和左侧喂入辊轮转向相反、转速不同。位于上方的送料斗不断传送物料,由于左侧喂入辊轮上开有辊轮凹槽,在右侧喂入辊轮和左侧喂入辊轮转动过程中,物料在辊轮凹槽的导向作用下向下运动进入切割机构进行切割,在物料压紧机构的作用下,物料容易被切割机构切割,完成物料的剥壳工序。采用上述技术,由于两个喂入辊轮的转速不同,防止了两物料黏在一起,通过辊轮凹槽的导向作用就能够很好的将物料按顺序喂入到切割机构刀板凹槽中,一个物料一个槽,不会损坏切割机构的刀具,也不会损伤物料的果肉。所述切割机构包括一刀架,所述刀架上设有至少两个割刀、一刀板,所述刀板竖直设置在所述左侧喂入辊轮的下方,所述刀板的右侧面上开有至少两个刀板凹槽,所述刀板凹槽相互平行、竖直设置在刀板上,一所述刀板凹槽的中线与一所述辊轮凹槽的中线重合。所述刀板凹槽内设有与所述割刀相匹配的矩形刀槽,所述割刀固定在所述矩形刀槽中。本专利技术的物料从送料斗落入辊轮凹槽中,在辊轮凹槽的导向作用下,物料进入刀板凹槽,由于刀板凹槽的中线与辊轮凹槽的中线重合,能保证一个物料一个槽,物料始终位于刀板凹槽中的割刀的正前方,而不会卡在割刀与刀板凹槽之间。所述主动轮的左侧上边缘与所述刀板下端冲齐,这样就防止物料被卡在刀板与主动轮之间。所述割刀的前端呈过渡圆弧型,以便物料顺利切入;所述割刀的长度为140mm 150mm,优选150mm,以便保证切割长度略大于物料的周长,并考虑了打滑、割刀前部分有过渡圆弧等因素。所述切割机构还包括切入深度调节机构,所述切入深度调节机构包括割刀调节螺杆,所述割刀调节螺杆通过割刀导向杆连接所述割刀;所述刀架上设有割刀调节螺孔,所述割刀调节螺杆与所述割刀调节螺孔螺纹连接。通过调节割刀调节螺杆便可以调节割刀的切入深度,以更好的适应不同大小的物料。在割刀磨钝后可方便的更换坏割刀。所述切割机构还包括刀架位置调节机构,所述刀架位置调节机构包括刀架调节螺杆,所述刀架调节螺杆与所述刀架连接,所述刀架调节螺杆的端部设有手轮;所述机架上设有刀架调节螺孔,所述刀架调节螺杆与所述刀架调节螺孔螺纹连接。通过转动手轮,便可使刀架较大幅度地靠近或远离输送带。所述刀架底部还设有一刀架底轮,所述刀架底轮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刀架底轮除支撑刀架之外,还可以在机架的三角铁上滚动,从而使刀架的移动更灵活。所述物料压紧机构包括至少四块竖直设置的压块、位于所述压块右侧的压块底板,所述压块底板上设有导孔,一所述压块通过至少一个压块导向杆穿过所述导孔设置在所述压块底板上,所述压块导向杆的端部设有六角螺母,所述六角螺母的外径大于所述导孔的直径;所述压块导向杆上缠绕有弹性部件,形成一弹性压紧机构。压块导向杆可以根据物料的大小,可在压块底板上左右滑动并不会脱离。所述压块底板的前后两端设有底板调节螺杆,所述底板调节螺杆与所述机架螺纹连接。本专利技术在压块导向杆上设有弹性部件后,可实现小幅度调割刀与传送带间的距离,设置底板调节螺杆后,用以较大幅度地调节割刀与传送带间的距离。所述压块底板的底部设有底板底轮,所述底板底轮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起支撑和方便压块底板移动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加工圆形的物料时,如莲子在压紧力和输送带的带动作用下会旋转,在经过割刀时就会被整周切割,只要输送带和割刀的长度大于物料的周长, 就可保证有效的整周切割,而栗子为肾形不能够旋转,在经过割刀后被划一刀,这也符合栗子的切割要求。所述压块呈倒圆角的矩形块,一个所述刀板凹槽的长度方向上设有两个所述压块,所述压块的长度小于所述割刀长度的一半。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当割刀上下端同时切割物料并且物料的直径不同时可以保证每个物料都能受到适合自己的压紧力,从而确保切割深度合适。倒圆角的设计,可防止割伤输送带也可减小压块与输送带的摩擦力。所述机架上还设有一壳肉分离机构,所述壳肉分离机构包括簸箕料斗,所述簸箕料斗通过一曲柄连接一凸轮,所述簸箕料斗、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鑫黄淼朱由智焦龙伟邱先慧张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