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10727 阅读:3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墨盒,包括供墨口,通气口和墨水容纳部;墨水容纳部包括:与供墨口连通的供墨腔,供墨腔设置有进气口;在墨盒竖直方向上分隔的两个以上主墨腔,每个主墨腔设置有进气口和出墨口;将其中一主墨腔的进气口与通气口相连通的第一通道;将另一主墨腔的出墨口与供墨腔的进气口相连通的第二通道;每个主墨腔的进气口设置在该主墨腔的上部区域,出墨口设置在该主墨腔的下部区域;并且主墨腔之间通过通道串联地向供墨口供墨,在供墨的顺序上,先供墨的主墨腔的出墨口与后供墨的主墨腔的进气口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墨盒,可以方便的填充新墨水而且使新墨水的填充量最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喷墨打印机部件
,具体涉及到喷墨打印机所用的墨盒
技术介绍
现有喷墨打印机使用的墨盒一般分为储墨腔内装有吸附材料的墨盒和无吸附材料的墨盒两大类。传统墨盒大多数都为采用海绵等作为吸附材料的类型,这种墨盒在工作到不能正常打印时残余墨量仍然较大,浪费较多,且吸附材料的碎末容易堵塞打印头;而无吸附材料的墨盒可以弥补上述缺陷。现有无吸附材料的墨盒中设置有储墨腔,储墨腔顶部设有连通外界大气的通气孔,储墨腔底部设有连接打印头的出墨口,储墨腔内的墨水由打印头喷墨后将在储墨腔内产生负压,通气孔的作用是导入空气至储墨腔,使储墨腔相对外界保持基本恒定的压差,以维持储墨腔中的墨水继续向打印头提供。但在使用过程中,无吸附材料的墨盒会产生如下问题一是恒定压差的控制与储墨腔内的墨水量、墨水在储墨腔内实时的液面形状等可变因素有关,这使得墨盒内压力波动较大,常导致打印过程中墨盒供墨不流畅,打印头的喷墨不均勻,出现断墨或喷墨太多的问题;二是储墨腔内的墨水填充量不是最大化的,墨盒上部空间可能会存在大量的空气; 三是随着墨水的消耗,墨水水位越来越低,供墨口的压差越来越小,当墨水快消耗完时,打印头的抽吸力不足以使供墨口内的压差阀开启,导致残留的墨水量较多,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公开号为CN1365893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墨盒,该墨盒包括上下两个油墨室,下部油墨室通过油墨抽吸通道连接到上部油墨室,上部油墨室通过油墨流动通道连接油墨供给口,将下部油墨室和大气相通的空气交换部分和设置在容器内并布置在油墨流动通道内的负压发生机构。另一实施例中,该墨盒的油墨抽吸通道的一端连接在下部油墨室的底部区域,另一端连接在上部油墨室的底部区域或者其他区域。另外,上部油墨室还可以包括由流动通道连接的两个油墨贮存部分,每个油墨贮存部分的底部部分的附近有一油墨流出口和一油墨流入口。上述专利文献公开的墨盒内部被分隔成上下多个小的油墨室, 并实现先消耗下部油墨室的油墨,再消耗上部油墨室的油墨,从而保证墨盒的供墨稳定而均勻;并且该种墨盒能在不影响印刷质量的清况下,增加可使用的油墨贮存量的效率。但是,上述墨盒的墨水消耗完后不能方便地填充新墨水,而且新墨水的填充量也无法达到最大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方便填充新墨水而且使新墨水的填充量最大化的墨盒。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墨盒,包括供墨口,通气口和墨水容纳部;墨水容纳部包括与供墨口连通的供墨腔,供墨腔设置有进气口 ;在墨盒竖直方向上分隔的两个以上主墨腔,每个主墨腔设置有进气口和出墨口 ;将其中一主墨腔的进气口与通气口相连通的第一通道;将另一主墨腔的出墨口与供墨腔的进气口相连通的第二通道;每个主墨腔的进气口设置在该主墨腔的上部区域,出墨口设置在该主墨腔的下部区域;并且主墨腔之间通过通道串联地向供墨口供墨,在供墨的顺序上,先供墨的主墨腔的出墨口与后供墨的主墨腔的进气口相连ο上述墨盒的墨水容纳部包括两个以上的主墨腔,由于主墨腔进气口在上部区域、 出墨口在下部区域,当从供墨口给墨盒填充新墨水时,能使墨水从主墨腔的出墨口进入主墨腔,填满后,再从该主墨腔的进气口进入下一个主墨腔,这样就能保证每个主墨腔都充满墨水,使墨盒的墨水填充量最大化。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墨盒的其中一主墨腔为位于最低位的主墨腔。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墨盒的另一主墨腔为位于最高位的主墨腔。这种墨盒,其独特的墨水通道设计使墨盒在消耗墨水时,最先消耗处于最低位的主墨腔内的墨水,再逐渐消耗较高位的主墨腔内的墨水,由于较大的高度差,能使供墨口处的压强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使墨水消耗彻底。并且,使墨盒最后消耗最高位的主墨腔内的墨水,能保证供墨口处的压强稳定的处于最高水平,从而使喷墨均勻。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墨盒还包括注墨口,注墨口被可开启的密封件密封。设置单独的注墨口能使墨盒再填充墨水更方便,提高填充效率。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墨盒的注墨口设置在供墨腔的壁上。这种设计使墨水从处于墨盒下部的供墨腔处补充进墨盒,由于墨水通道的设计, 使墨水由上而下的补充至其他墨腔中,而空气顺着墨水通道最终从通气口排出,使墨水补充更加顺畅,而且补充的墨水量较大。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墨盒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通道内的缓冲腔。进一步的,墨盒的缓冲腔内还设置有海绵等吸附材料。这种设计能使墨盒在运输或倾倒的状态下,墨水被缓冲腔内的海绵等吸附材料阻挡,不容易从通气口溢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墨盒的主要部件分解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图3是图1中墨盒主体100的立体图; 图4是图1中墨盒主体100处于使用姿态时的正视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墨盒主体处于使用姿态时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墨盒主体处于使用姿态时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墨盒实施例的说明中,主要构造与现有墨盒相同之处不再累述,现仅对本专利技术对现有墨盒的改进部分加以重点说明。第一实施例图1和图2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墨盒的总体结构,该墨盒有墨盒主体100、盒前盖200和盒后盖300。墨盒主体100内设有腔体,墨盒主体100的后侧具有后壁110,后壁110上有多条连续凹陷形成的槽130。盒前盖200和盒后盖300与墨盒主体100组装起来后,使墨盒主体 100内的腔体处于密封状态,而且,盒后盖300与各条槽130围成多条通道。如图3所示,这些墨水通道包括通道10、通道20、通道30和通道40,每条通道的两端均开有贯通后壁110的孔,这些孔就是图4中针对各个主墨腔分别设置的进气口 11、出墨口 12、进气口 21、出墨口 22、进气口 31、出墨口 32、进气口 41和出墨口 42。这些孔使通道与墨盒主体100内的各个主墨腔以特定的规律相连通。图4详细显示了这些孔、通道与各个主墨腔的连接关系。如图4所示,墨盒主体100的供墨口 1与供墨腔3相连,通气口 2与缓冲腔7相连。 主墨腔4、主墨腔5和主墨腔6在墨盒主体100内部自下而上分布。通道10的两端分别是位于供墨腔3上部的进气口 11与位于主墨腔6下部的出墨口 12,从而连通供墨腔3和主墨腔6。通道20的两端分别是位于主墨腔4上部的进气口 21和位于缓冲腔7下部的出墨口 22,从而连通缓冲腔7和主墨腔4。通道30的两端分别是位于主墨腔6上部的进气口 31和位于主墨腔5下部的出墨口 32,从而连通主墨腔6和主墨腔5。通道40的两端分别是位于主墨腔5上部的进气口 41和位于主墨腔4下部的出墨口 42,从而连通主墨腔5和主墨腔 4。可见,上述通道10、20、30和40的连接方式具有以下规律供墨腔3与处于最高处的主墨腔6相连,缓冲腔7与处于最低处的主墨腔4相连,主墨腔4与相邻的主墨腔5相连,主墨腔5与相邻的主墨腔6相连;并且,每条通道均是连接处于相应主墨腔上部的进气口与另一相应主墨腔下部的出墨口。墨水供给的过程如下,打印时,供墨口 1不断向打印头供应墨水,即向墨盒外输出墨水,将在墨盒内产生相对外界的负压,负压使空气从通气口 2进入,由于缓冲腔7与通气口 2连通,正常情况下,缓冲腔7中是没有墨水的,因此,缓冲腔7成为气道的一部分,主墨腔4与大气相连,主墨腔4中的墨水液位开始随打印的进行而下降,主墨腔4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墨盒,包括供墨口,通气口和墨水容纳部;所述墨水容纳部包括:与所述供墨口连通的供墨腔,所述供墨腔设置有进气口;在所述墨盒竖直方向上分隔的两个以上主墨腔,每个所述主墨腔设置有进气口和出墨口;将其中一主墨腔的进气口与所述通气口相连通的第一通道;将另一主墨腔的出墨口与所述供墨腔的进气口相连通的第二通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主墨腔的进气口设置在该主墨腔的上部区域,出墨口设置在该主墨腔的下部区域;并且所述主墨腔之间通过通道串联地向所述供墨口供墨,在供墨的顺序上,先供墨的主墨腔的出墨口与后供墨的主墨腔的进气口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贵宝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