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08785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能实现墨盒内墨水真实检测且能有效控制墨水排放的墨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墨盒包括大致为长方体的盒体,盒体内设置有储墨腔,储墨腔的底部设置有把储墨腔内的墨水向外排放的出墨口,盒体上还设置有使储墨腔与大气连通的进气孔。盒体的一个侧壁上设置有记录墨盒内墨水信息的芯片,芯片设置为与墨盒的安装方向平行,出墨口设置有自闭密封圈,储墨腔的底壁上设置有向储墨腔内部突起的棱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喷墨打印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向喷墨打印设备供应墨水的墨盒
技术介绍
在喷墨打印设备中,通常使用可拆卸地安装至喷墨打印设备内的墨盒为喷墨打印设备提供墨水。墨盒具有储存墨水的储墨腔及设置在墨盒底部用于向打印设备排放储墨腔内墨水的出墨口。为检测墨盒内的剩余墨水量,有些墨盒上设置有贮存墨量信息的芯片。然而,由于芯片是采用模拟信号实现计量的,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墨盒内的墨水余量,因此,经常会出现芯片中的信息指示墨水已用完,而实际上墨盒内仍剩余较多墨水,或墨盒内墨水已用完而芯片中信息仍记载墨盒内还有墨水的情况,给墨盒的正确使用带来不便。为真实地反映墨盒内的墨水余量,有些墨盒采用压力传感器来进行墨水余量检测,但压力传器结构复杂,导致墨盒制造工艺繁琐,从而墨盒产品的品质控制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因此,需要一种制造成本低且能实现对真实墨水余量进行检测的墨盒。另外,为控制墨盒内墨水的排放,这些墨盒的出墨口内通常安装有包括阀座、阀芯和弹性机构等构成的单向阀。墨盒装入喷墨打印设备时,喷墨打印设备的供墨针推动阀芯运动而使出墨口打开,储墨腔内的墨水通过出墨口排至供墨针,进而供应至嗔墨打印设备;墨盒从喷墨打印设备取下时,阀芯在弹性机构的弹性力作用下反向运动而使出墨口封闭,以确保储墨腔内的墨水不会向外泄漏。这种单向阀可有效控制墨水的排放,但结构较为复杂而致使墨盒的整体成本较高。因此也需要一种制造成本低且有效控制墨水排放的墨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能实现墨盒内墨水真实检测且能有效控制墨水排放的墨盒。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墨盒包括大致为长方体的盒体,盒体内设置有储墨腔,储墨腔的底部设置有把储墨腔内的墨水向外排放的出墨口,盒体上还设置有使储墨腔与大气连通的进气孔。盒体的一个侧壁上设置有记录墨盒内墨水信息的芯片,芯片设置为与墨盒的安装方向平行,出墨口设置有自闭密封圈,储墨腔的内壁上设置有向储墨腔内部突起的棱镜。由以上方案可见,棱镜可实现墨水的真实检测,自闭密封圈能有效控制墨水的排放。与压力传感器和单向阀相比,棱镜结构和自闭密封圈结构较为简单,从而墨盒的制造成本低。棱镜及自闭密封圈的工作原理将在实施例中予以详述。较具体的方案为棱镜设置在盒体的底壁上且盒体内设置有控制墨水向外排放的负压产生机制。由以上可见,负压维持机构可使得相对于大气压力墨盒内具有一定的负压,从而墨水不易于从墨盒向外泄漏。另一较具体的方案为棱镜设置在储墨腔的另一侧壁上且设置为相邻的多个,盒体内设置有控制墨水向外排放的负压维持机构。更具体的方案为负压维持机构设置在储墨腔内。进一步更具体的方案为储墨腔由两个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构成,其中出墨口设置在第一腔室的底部,且第一腔室内设置有作为负压维持机构的多孔材料,棱镜设置在第二腔室内。由以上可见,第二腔室内没有设置多孔材料,其内设置的棱镜的检测功能不会受到影响。多孔材料可作为负压维持机构是因为当多孔材料内具有液体时,受多孔材料毛细力的作用,液体被维持在多孔材料内并具有一定负压。不同的多孔材料由于其内孔径大小不同等因素,可维持的负压有所不同。另一更具体的方案为盒体上设置有与进气孔和储墨腔连通的大气通道,负压维持机构设置在大气通道内。通过对进气的控制实现墨盒内具有一定负压。进一步更具体的方案:大气通道包括导气腔,导气腔内设置有作为负压维持机构的含有墨水的多孔材料;或者为大气通道内设置有作为负压维持机构的单向阀;或者为大气通道内设置有作为负压维持机构的毛细管道。优选地,盒体上设直有由I父塞S封的注墨孔。在墨盒内墨水用完后,可通过注墨孔添加墨水,延长墨盒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并示意性地示出了打印设备检测元件;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图;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墨盒包括盒体,盒体包括底壳11及焊接在底壳11顶部开口上的顶盖12,盒体内具有用于容纳墨水的第一腔室21、第二腔室22,其中第一腔室21内装有作为负压维持机构的多孔材料23,第一腔室21和第二腔室22通过其相邻接壁上的开口 24相互连通。第一腔室21底部设置有出墨口 3,出墨口 3内安装有自闭密封圈31,出墨口 3外侧焊接有密封膜32,盒体的一个侧壁上设置有方便墨盒的安装与拆卸的把手15,把手15下方设置有芯片4,芯片4平行于墨盒的安装方向C而固定在该侧壁上,从而不易受出墨口 3外残留墨水的污染。第二腔室22底部设置有用于真实检测墨盒内墨水余量的棱镜5,顶盖12上设置有进气孔14和注墨孔13,注墨孔13由胶塞131密封。当墨盒沿安装方向C向喷墨打印设备安装时,打印设备内的供墨针首先刺破密封膜32,然后刺破自闭密封圈3,第一腔室21内的墨水经出墨口 3排至供墨针,进而至喷墨打印设备内以进行打印工作;随着储墨腔内墨水的消耗,外界空气从进气孔14进入储墨腔内,由于第一腔室21内具有多孔材料23,在多孔材料23的毛细力的作用下,墨水在墨盒内保持一定的负压的情况下从出墨口 3不断地供给至喷墨打印设备;当墨盒沿与安装方向C相反的方向从喷墨打印设备拆卸时,供墨针从自闭密封圈3内退出,自闭密封圈3依靠自身弹性密封供墨针形成的开口,使墨水不会从这个开口泄露,由于多孔材料毛细力的存在,墨水也不易于向外泄漏。当墨盒内的墨水较少时,可用注墨针从注墨孔13穿过胶塞131而向第二腔室22内注入墨水,胶塞131也由具有自密封性的弹性材料制成,从而当注墨针拔出后,墨水不会从注墨孔13泄漏。图2示出了墨水余量检测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喷墨打印设备内的检测元件包括发光元件10和接收元件20,从发光元件10发出的光经墨盒底壁至棱镜的侧面51,部分光经折射进入墨盒内部,另一部分经棱镜侧面51反射至棱镜的另一侧面52,然后经侧面52反射至接收元件20。当墨盒内墨水较多时,从发光元件10发出的光大部分经棱镜的两个侧面51、52反射后被接收元件20接收,打印设备可识别出墨盒内仍有较多墨水;当墨盒内墨水较少时,从发光元件10发出的光大部分从侧面51、52折射至墨盒内部,只有少量经反射被接收元件20接收,此时打印设备可识别出墨盒内墨水较少,需及时更换墨盒。从而可实现墨盒内墨水有或无的真实检测。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结构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棱镜及自闭密封圈的工作原理也一致。区别在于,墨盒的负压维持机构不是位于储墨腔而是位于大气通道内。如图3所示,墨盒包括盒体,盒体包括底壳11及焊接在底壳11顶部开口的顶盖12,盒体内具有用于容纳墨水的第一腔室21、第二腔室22,它们之间通过开口 24相互连通。第一腔室21底部设有出墨口 3,出墨口 3内具有自闭密封圈31,出墨口 3外侧焊接有密封膜32,盒体侧壁上设有把手15,把手15下方设有芯片4。第二腔室22底部设有棱镜5,顶盖12上设有进气孔14和注墨孔13,注墨孔13由胶塞131密封。墨盒内还设置有大气通道,导气腔61、62、63都位于大气通道内,其中导气腔62内设置有含有墨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墨盒,包括大致为长方体的盒体,所述盒体内设置有储墨腔,所述储墨腔的底部设置有把所述储墨腔内的墨水向外排放的出墨口,所述盒体上还设置有使所述储墨腔与大气连通的进气孔,所述盒体的一个侧壁上设置有记录墨盒内墨水信息的芯片,所述芯片设置为与所述墨盒的安装方向平行;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墨口内设置有自闭密封圈,所述储墨腔的内壁上设置有向所述储墨腔内部突起的棱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