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08027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铣刀,其包括:用于安装于夹具上的刀柄;用于加工工件的刀具,所述刀具包括刃部和颈部,所述刃部包括刃芯和螺旋围绕刃芯的切削刃;所述颈部为位于刃部和刀柄之间的光杆,其直径小于刃部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设置直径小于刃部的圆柱形颈部,提高了铣刀的刚性,使得铣刀使用寿命延长,不需经常更换铣刀,且能够以更高速度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铣深槽的铣刀
技术介绍
目前,工业领域在铣窄深槽时,往往使用通用的细长刃铣刀。这种铣刀只包括刃部和刀柄,在一些较特殊的场合,如,在连体涡壳上分层铣削既窄又深的深沟槽时,存在较大的缺陷。通用细长刃铣刀为了充分保证容屑性,所以刃沟较深,这样,刃芯较细,导致铣刀的刚性大大降低,在加工时容易折断,且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大,加工效果差。同时,为了降低铣刀折断的概念,延长铣刀寿命,在加工时不得不降低铣刀的加工速度,导致加工工件的时间长,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加工效率高的铣削深槽用铣刀。本技术的目的通过提供如下的一种铣刀来实现,其包括用于安装于夹具上的刀柄;用于加工工件的刀具,所述刀具包括刃部和颈部,所述刃部包括刃芯和螺旋围绕刃芯的切削刃;所述颈部为位于刃部和刀柄之间的光杆,其直径小于刃部的直径。本技术采用螺旋刃可以保持切削的连续性和平稳性,颈部采用直径小于刃部的直径圆柱形光杆是为了在保证刀具刚性的同时保证切屑的可排出性。优选的,所述颈部为圆柱形。优选的,所述刀柄的最大直径是刃部的直径的两倍。本技术刀柄部直径的加大可以使刀具及整个夹持系统刚性加强,提高刀具耐用度。优选的,所述颈部的直径是刃部的直径的95%至97%。这样,在保证刀具刚性的同时保证切屑的可排出性,避免“挤刀”现象的发生,提高刀具耐用度优选的,所述颈部的长度大于刃部的长度。这是为了可以满足图纸要求及增加适用范围。所述刃部的直径为3毫米,所述颈部的直径为2. 85毫米至2. 9毫米,由此可以提高刀具耐用度。优选的,所述颈部的长度为15毫米至25毫米。这是为了可以满足图纸要求及增加适用范围。优选的,所述刃部的长度为4毫米至6毫米。这样,在保证刀具刚性的情况下,提高刀具切深而提高效率。优选的,所述切削刃相对于芯轴的纵向轴线的螺旋升角为30度。这样可以达到连续平稳切削,减少刀具跳动,提高刀具耐用度的效果。优选的,所述切削刃具有多个,相邻的切削刃之间形成刃沟,从而使切削液充分冷却刀具并提高排屑能力,提高刀具耐用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设置直径小于刃部的颈部,提高了铣刀的刚性,使得铣刀使用寿命延长,不需经常更换铣刀,且能够以更高速度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铣刀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铣刀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之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此处的参考了附图的具体描述仅仅用于示例目的,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此。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铣刀大体呈杆形,包括位于杆体的后端的刀柄1和从刀柄延伸出的位于杆体的前段的刀具3。刀柄1用于供机床等精密加工机器的夹头夹持,而使铣刀转动并相对于工件进给,以加工深槽。当然,刀柄1通常呈长圆柱形或正多边形,或局部削平的圆柱形,以利于夹头的夹持。继续参照图1和图2,刀具3包括刃部5和颈部7,刃部5位于刀具3的远端,刃部 5由位于刃部5的中心的芯轴和螺旋缠绕在芯轴上的切削刃9,切削刃9有多个,在相邻的切削刃9之间,形成刃沟。在铣刀进给时,刃沟可以容纳和导出铣削时产生的碎屑。由于刃沟形成于相邻切削刃9之间,所以刃沟的螺旋方向和切削刃9的螺旋方向相同。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切削刃相对于芯轴的纵向轴线的螺旋升角为30度,故刃沟的螺旋升角同样为30 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刃部5的直径为2至5毫米之间,优选的为3毫米。刃部的纵向长度在4至6毫米之间,优选的为5毫米。铣刀的寿命除了考虑刃部5的切削刃9寿命之外,还要考虑芯轴的寿命。芯轴的寿命主要与加工时的受力以及芯轴的直径,材质相关。芯轴的直径越大,则芯轴的强度越高,也就具有越长的寿命。但是芯轴的直径并不能无限制的增加,而必须保持足够的刀刃高度和刃沟的深度。而以往的细长形铣刀刃部直径本身极为有限,而必须保证刃沟深度、即性能,从而牺牲了芯轴直径,即寿命。颈部7位于刃部5和刀具3之间,刃部5呈圆柱形的光杆形状,直径略小于刃部5 的直径,以在刃部钻进时,容纳并导出由刃沟处到来的碎屑。颈部7的纵向长度大于刃部5。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颈部7的直径为刃部5的直径的95%至97%,在刃部直径为3毫米时, 颈部直径位于2. 85至2. 9毫米之间,优选的为2. 9毫米。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刃部长度为5毫米时,颈部7的长度在15至25毫米之间。通过设置直径略小于刃部5的颈部7,碎屑可以通过颈部7而不至于堵塞,减小了刃部5所需的长度和刃沟的深度,能够增加芯轴的直径,增强芯轴的强度,从而大大提高了铣削深沟槽的铣刀的使用寿命,并且在强度增加后,能够提高铣刀的进给速度而不会断刀, 提高了铣刀的工作效率。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的铣刀的使用寿命和铣削速度都是通用性细长铣刀的5倍以上,原来铣削每三条槽需要50分钟,现在只需10分钟即可完成,效率提升明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刀柄的最大直径是刃部的直径的两倍。本技术并不限于前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精髓的启示下,还可能做出其他变更,但只要其实现的功能与本技术相同或相似,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铣刀,包括,用于安装于夹具上的刀柄;用于加工工件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包括刃部和颈部,所述刃部包括刃芯和螺旋围绕刃芯的切削刃;所述颈部为位于刃部和刀柄之间的光杆,其直径小于刃部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为圆柱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柄的最大直径是刃部的直径的两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的直径是刃部的直径的95%至9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的长度大于刃部的长度。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刃部的直径为3毫米,所述颈部的直径为2. 85毫米至2. 9毫米。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的长度为15毫米至25毫米。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刃部的长度为4毫米至6毫米。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刃相对于芯轴的纵向轴线的螺旋升角为30度。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刃具有多个,相邻的切削刃之间形成刃沟。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铣刀,其包括用于安装于夹具上的刀柄;用于加工工件的刀具,所述刀具包括刃部和颈部,所述刃部包括刃芯和螺旋围绕刃芯的切削刃;所述颈部为位于刃部和刀柄之间的光杆,其直径小于刃部的直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设置直径小于刃部的圆柱形颈部,提高了铣刀的刚性,使得铣刀使用寿命延长,不需经常更换铣刀,且能够以更高速度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文档编号B23C5/10GK202162433SQ20112017406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7日专利技术者刘寿华, 尚付成, 王宪华, 蔡卫彬 申请人: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铣刀,包括,用于安装于夹具上的刀柄;用于加工工件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包括刃部和颈部,所述刃部包括刃芯和螺旋围绕刃芯的切削刃;所述颈部为位于刃部和刀柄之间的光杆,其直径小于刃部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卫彬刘寿华尚付成王宪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