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电源供应器的散热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06657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计算机电源供应器的散热构造,主要包括一座体,该座体具有一背板及一前板,其中该背板的下端位置开设有多个穿孔,于该座体内的底部位置则设有一电路模块,另于该座体内部设有一风扇单元,该风扇单元为一横流扇,该风扇单元电连接该电路模块,而该风扇单元具有一出风口,该出风口对应该背板的穿孔位置,最后该座体对应连接一盖板,藉此该盖板与该座体对应连接后,于该座体内部形成一空间,经由设于该空间的风扇单元汲吸作用,加速电源供应器的座体内部的散热作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应用于个人计算机(PC)的电源供应器,尤指具有良好散热效果增进的计算机电源供应器的散热构造
技术介绍
任何电子装置的运作皆需要电源供应才能进行,特别是现行的大型电子设备,如个人计算机,由于其内部由多个组以上不同的电子组件所组成,基于不同的电力需求,因此电源供应器应运而生。由于电源供应器为了提供多组的供电能力,同时为了满足不同电子组件的需求, 其电源供应器内设有降压整流的绕组整流器等电子组件及导线,虽然电源供应器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源至电子设备上,但前述的电子组件的本质仍是相同,电子组件在长时间运作之下,会产生热源,过多的热作用会提高阻抗和影响到电子组件的正常效能,因此加装散热装置是必要的。就公知技术而言,电源供应器内装设风扇来进行散热则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手段,经过风扇扇叶的旋动下,电源供应器内部与外部的空气产生快速流动,藉由空气与电子组件进行热交换作用后,再带离电源供应器内部,以保持电源供应器内部的温度。然而,由于公知的电源供应器内部本身就设有众多的电子组件跟导线,但其内部设计不良,造成空气的流动动线不顺畅和气流空间不足,致使原有的风扇无法完全提供电源供应器内部已进行热交换的热空气向外排出,因此该些热空气持续置留在内部中,使其内部积热且温度无法下降,在此情况不断恶性循环下,使该电源供应器的电力输出使用情况连带受到影响,造成其供电上的不稳定性,同时温度升高乃造成电子组件易于损坏和影响其寿命。为改善上述缺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电源供应器的上盖内面设置一个12或14公分规格的大型风扇,利用该大型风扇汲取外界冷空气对内部电子组件吹袭,以达散热效果, 就上述结构而言,该大型风扇设于上盖内侧,该马达位于风扇中心位置,而该中心位置的发热电子零件没有气流吹袭散热的,因此其内部各位置的电子组件并不是都能有良好的散热环境的;其次,风扇汲取进入的冷空气吹向电子组件后,需转90度角向其侧面的镂孔排出,其并不是一个顺畅的流道,且镂孔的壁面仍有一定风阻,致空气对流效果并不如预期; 再者,一般应用于PS2规格的计算机电源供应器,其中Intel对其规格的限制为L :140 210XW :150XH 86 (mm) L, W、H为长、宽、高,也就是说可提供电源供应器装载最大高度为 86mm,举例而言,该大型风扇的厚度一般如果为25mm,扣除掉必要安装间隙,该电路板和电子组件的高度不得逾50mm,这样限制的结果,不仅该电源供应器组装后内部拥挤不堪,且限制所有可供选用的电子组件其组装后的高度,一般不得高于50mm,因此想要改变对电子组件选用的置换以达到较佳经济性,或选用较大规格或功率的电子组件以提高电源供应器的输出,基本上都是不可能的,是以仍有其缺失。再者,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似48230号专利案,主要为一组相配合的壳体及上盖,在壳体和上盖所夹的容置空间设有电路结构、电子零件及双吸涡轮风扇;该双吸涡轮风扇的上、下端面设有相对应的吸风口,其一侧边设有排风口,双吸涡轮风扇与上盖结合成一体悬吊横置型态,据此提供的散热;该型式的双吸涡轮风扇不仅工作效率差,同样的占去壳体和上盖的上方空间,使电源供应器内部气流不顺畅,对流效果不良,间接使电路及电子零件无法快速有效散热,另者,该双吸涡轮风扇的马达位于中心位置,而该中心位置是近平没有风流的,因此,无法提供该高发热的绕组、整流器等电子组件的散热,同时造成内部空间散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缺失,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电源供应器的散热构造,改善于该电源供应器空间规划,使该电源供应器的内部形成一种全方位气流动线循环流动的内空间,并可依不同需求而改变或选择其零件设置,不再受原有空间高度限制外, 并善用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并配合使用风扇于较佳位置汲取热空气,以提升其散热效率,增进其工作效能。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一种计算机电源供应器的散热构造,主要包括一座体,该座体具有一前板及一背板,而该背板开设有穿孔;一电路模块,设于该座体内的底部位置;一风扇单元,设于该座体内部并电连接该电路模块,该风扇单元具有一出风口,该出风口对应该背板的穿孔位置;一盖板,对应连接该座体;其中该盖板与该座体对应连接后,于该座体内部形成一空间,经由风扇单元汲吸作用,加速座体内部的散热作用。其中,该背板的一侧还设有一母端插座。其中,该背板的一侧还设有一开关单元。其中,座体内部还设有一插座组,其上设有至少一插座,与该电路模块电性连接, 该插座组装设于该前板上,并使该插座外露于前板外侧。其中,该前板上还设有一通孔。其中,还包括一导线,穿设于该通孔中并与该电路模块电性连接。其中,该导线还连接一接座组。其中,该接座组具有一公端或母端接座的任一项或并存。其中,该通孔上还设有一母端接座,并与该电路模块电性连接。其中,该盖板呈π型,其两侧的任一侧设置有气孔。其中,该背板上缘开设有一凹槽,盖板的顶面具有一缺口,盖板和座体组合,缺口位置对应风扇单元的位置,缺口还接合一盖片,盖片另一端和凹槽端侧锁固。其中,该盖片呈L型。其中,该盖片为一透明板。其中,该风扇单元为一横流扇。其中,该前板的下端位置设有多个穿槽。其中,该背板的下端位置开设有穿孔。通过上述方案,可改善电源供应器内部空间的安排为开放式,以提供较佳对流导引,使发热的电子组件产生热量,可以快速排出,以降低其工作温度和提升效率与使用寿命,另该开放式的电源供应器内空间,更可提升电子组件选用的自由度,进而增加其功率输出ο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分解前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分解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完成图。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5为本技术的散热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组合完成图。符号说明座体 1背板11穿孔 112开关单元114穿槽 121电路模块2扇叶组31插座组4导线5缺口 61螺丝组件8公端导线100接座组300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分解前视图及后视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计算机电源供应器的散热构造主要包括一座体1,该座体1具有一背板11及一前板12,其中于该背板11上设有一凹槽111,于该凹槽111下方位置则设有多个穿孔112, 于该些穿孔112位置下方则设有一母端插座113,另于该母端插座113则设有一开关单元 114 ;又,于该座体1内部底部位置则设有一降压整流的电路模块2,该电路模块2于前述的母端插座113及开关单元114形成电性连接,另于该座体1内部更设有一风扇单元3,该风扇单元3与该电路模块2电性连接,于本实施例中该风扇单元3为一横流扇,该风扇单元3 具有一扇叶组31,于该扇叶组31下方则设有一出风口 32,且该出风口 32的位置恰对应于该背板11的多个穿孔112位置;另,于该前板12上则开设有多个穿槽121,于该背板11内侧则设有一插座组4,该插座组4电连接于该电路模块2,于该插座组4设有一插头41,于凹槽111 母端插座113 前板12 通孔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算机电源供应器的散热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座体,该座体具有一前板及一背板,而该背板开设有穿孔;一电路模块,设于该座体内的底部位置;一风扇单元,设于该座体内部并电连接该电路模块,该风扇单元具有一出风口,该出风口对应该背板的穿孔位置;一盖板,对应连接该座体;其中该盖板与该座体对应连接后,于该座体内部形成一空间,经由风扇单元汲吸作用,加速座体内部的散热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宗彦
申请(专利权)人:振华电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