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温器感应器头部密封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95045 阅读:3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调温器感应器头部密封件,它位于调温器感应器头部的本体盖与推杆之间,由橡胶层和橡胶层外的铆合层复合组成,其中,橡胶层内设有内通孔,内通孔的内壁上设有若干条凸起的环状密封条,所述环状密封条与推杆密封配合;铆合层与感应器头部铆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感应器头部增设一个密封件来达到既不让感应器内部的润滑脂和感温蜡流出感应器,也不让冷却液通过推杆与本体盖之间的间隙进入感应器内部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密封效果好,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具有实用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用调温器
,具体是指一种调温器感应器头部密封件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普通调温器由推杆、阀座、阀门、支架、弹簧和感应器等组成。其工作原理为当发动机温度升高到初开温度以上时,感应器推杆运动并带动阀门开启,使部分冷却液进入大循环散热。随着发动机温度继续升高,阀门继续开启,冷却液流量加大,散热加强, 当主阀门达到全开状态时,大循环的流量达到最大,冷却系散热能力达到极限,发动机温度开始下降。随着发动机温度的下降,感应器推杆在大弹簧的作用下开始回落,主阀门逐渐关闭,通过大循环的冷却液流量也随着减小,发动机降温速度变慢,当发动机温度继续降低时,推杆继续回落,直至主阀门完全关闭,通过一段时间的动态调节,发动机温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上下波动,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从而起到保护发动机的目的。但是,传统的本体盖结构如图1所示,它是由金属材料通过机械加工的方法获得, 内孔是直孔,与推杆为间隙配合。本体盖与推杆间没有密封,冷却液容易通过推杆与本体盖之间的间隙进入感应器,或者感应器内部的润滑脂和感温蜡流出感应器,造成调温器性能衰退或者失效,产品寿命无法保证,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调温器感应器头部密封件,能够使本体盖与推杆之间密封良好,调温器性能更稳定,寿命更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调温器感应器头部密封件,其特征在于它位于调温器感应器头部的本体盖与推杆之间,由橡胶层和橡胶层外的铆合层复合组成,其中, 橡胶层内设有内通孔,内通孔的内壁上设有若干条凸起的环状密封条,所述环状密封条与推杆密封配合;铆合层与感应器头部铆合。所述环状密封条凸起的高度为0. 5-lmm。所述橡胶层的高度大于铆合层。所述橡胶层底端与铆合层底端相距0. 6-2. 5mm。所述橡胶层与铆合层相接处的下端面设有环形凹槽。所述橡胶层底部为倒斜锥形环状。所述倒斜锥形环的底角为20-40°。所述倒斜锥形环的底面直径为1-3. 5mm。本技术通过在感应器头部的本体盖和推杆之间增设一个密封件来达到既不让感应器内部的润滑脂和感温蜡流出感应器,也不让冷却液通过推杆与本体盖之间的间隙进入感应器内部的效果。其中,带有环状密封条的内通孔可以密封推杆并减少本体盖与推杆之间的摩擦,使冷却液不能通过推杆与本体盖之间的间隙进入感应器内部。同时,密封件的橡胶层底部为凸起的环形倒斜锥体,使密封件在装配进感应器头部时,底部的凸起受到挤压并与本体盖的密封更紧密,感应器内部的润滑脂和感温蜡不会通过密封件与本体盖的缝隙流出,从而保护了调温器,使调温器使用寿命更长。本技术密封效果好,结构简单, 制造成本低,具有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本体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调温器感应器头部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包括本技术密封件的调温器感应器结构示意图;1.橡胶层、2.铆合层、3.内通孔、4.环状密封条、5.感应器、6.环形凹槽、7.环形倒斜锥体、8.头部密封件、A. 0. 5-lmm、B. 0. 6-2. 5mm、C. 1-3. 5mm、D. 20-40°、E. 20-4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调温器感应器头部密封件位于调温器感应器5头部的本体盖与推杆之间,由橡胶层1和橡胶层1外的铆合层2复合组成。橡胶层1内设有内通孔3,内通孔3的内壁上设有若干条高度A为0. 5-lmm的凸起环状密封条4。环状内齿 4能与推杆配合,可以密封推杆并减少本体盖与推杆之间的摩擦,使冷却液不能通过推杆与本体盖之间的间隙进入感应器内部。橡胶层1的外层为与感应器5头部铆合的铆合层2。 橡胶层1的下端面高于铆合层2,并与铆合层2下端面相距B为0. 6-2. 5mm。橡胶层1的底部为椎体底角D、E为20-40°,并且底面直径C为1-3. 5mm的环形倒斜锥体7。这样本技术的密封件在装配进感应器5的头部时,底部凸起的环形倒斜锥体7受到挤压并与本体盖的密封更紧密,感应器内部的润滑脂和感温蜡不会通过密封件与本体盖的缝隙流出,从而保护了调温器,使调温器使用寿命更长。另外环形倒斜锥体7与铆合层2之间的下端面设有环形凹槽6,可以使橡胶层1上的环形倒斜锥体7收到挤压发生形变时的弹力可以缓冲,与本体盖的密封效果更好。本技术密封效果好,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具有实用性。权利要求1.一种调温器感应器头部密封件,其特征在于它位于调温器感应器头部的本体盖与推杆之间,由橡胶层和橡胶层外的铆合层复合组成,其中,橡胶层内设有内通孔,内通孔的内壁上设有若干条凸起的环状密封条,所述环状密封条与推杆密封配合;铆合层与感应器头部铆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器感应器头部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密封条凸起的高度为0. 5-l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器感应器头部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层的下端面高于铆合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温器感应器头部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层下端面与铆合层下端面相距0. 6-2. 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器感应器头部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层底部为环形倒斜锥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温器感应器头部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倒斜锥体的椎体底角为20-40°。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温器感应器头部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倒斜锥体的底面直径为1-3. 5mm。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温器感应器头部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倒斜锥体与铆合层之间的下端面设有环形凹槽。专利摘要一种调温器感应器头部密封件,它位于调温器感应器头部的本体盖与推杆之间,由橡胶层和橡胶层外的铆合层复合组成,其中,橡胶层内设有内通孔,内通孔的内壁上设有若干条凸起的环状密封条,所述环状密封条与推杆密封配合;铆合层与感应器头部铆合。本技术通过在感应器头部增设一个密封件来达到既不让感应器内部的润滑脂和感温蜡流出感应器,也不让冷却液通过推杆与本体盖之间的间隙进入感应器内部的效果。本技术密封效果好,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具有实用性。文档编号F16J15/18GK202157862SQ20112025931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1日专利技术者夏宝柱 申请人:东风富士汤姆森调温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温器感应器头部密封件,其特征在于:它位于调温器感应器头部的本体盖与推杆之间,由橡胶层和橡胶层外的铆合层复合组成,其中,橡胶层内设有内通孔,内通孔的内壁上设有若干条凸起的环状密封条,所述环状密封条与推杆密封配合;铆合层与感应器头部铆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宝柱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富士汤姆森调温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