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换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94216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纬纱没有捻度变化的载纬器进行自动换纬的自动换纬装置,包括长条形基座、驱动系统、控制所述驱动系统的控制单元、可在所述基座上来回移动的载纬器库,所述载纬器库设有两个载纬器空位,其中一个所述载纬器空位一端设有脱离挡块;所述驱动系统可推动所述载纬器库在所述基座上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动换纬装置是针对纬纱断面形状是长方形,且引纬过程中纬纱不允许有捻度变化,在织机运行过程中及时自动补充纬纱,保证织机不会因为载纬器中缺少纬纱造成织机停车的现象,最终达到使织机能连续运行,最大限度的提高织机的运行效率,提高织物的质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织机换纬装置,尤其是一种自动换纬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各种无梭织机是由大卷装的筒子纱供纬,筒子不运动因而新旧筒子之间纬纱可以实现首尾相连接,引纬是连续的,织造过程中不需要换纬;有梭织机运转过程的引纬动作是击打梭子使其在织口中飞行,梭子飞行时纬纱从纡管头部轴向退绕,新旧纡管上的纬纱不可能相连接,要使织机连续运转必须在纡管上的纬纱用完前自动换纬,有自动换纡和自动换梭两种换纬方式,自动换纡是用满纱的新纡管挤掉没有纬纱的旧纡管,自动换梭是用装有满纱纡管的新梭子挤掉纡管上已基本没有纬纱的旧梭子,换纬动作均是梭子在梭箱中处于相对静止位置时进行的。以上各种织造方法均不能满足织造过程中纬纱不允许有捻度变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纬纱没有捻度变化的载纬器进行自动换纬的自动换纬直ο实现本技术目的的自动换纬装置,包括长条形基座、驱动系统、控制所述驱动系统的控制单元、可在所述基座上来回移动的载纬器库,所述载纬器库设有两个载纬器空位,其中一个所述载纬器空位一端设有脱离挡块;所述驱动系统可推动所述载纬器库在所述基座上移动。所述驱动系统为两个相连的气缸一和气缸二,所述气缸一上设有电磁阀一,所述气缸二上设有电磁阀二。所述气缸一的活塞杆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气缸二的活塞杆连接有摇杆,所述摇杆中间靠近活塞杆的位置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摇杆可绕在所述基座上的固定位置转动,所述摇杆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载纬器库上。所述基座的上表面设有导轨,所述载纬器库的下表面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可在所述导轨上滑动。所述载纬器库的两个载纬器空位,一个为新载纬器空位,另一个为待换载纬器空位,所述脱离挡块位于所述待换载纬器空位上。所述导轨上,位于所述载纬器库的最大行程处,设有定位块。本技术的自动换纬装置是针对纬纱断面形状是长方形,且引纬过程中纬纱不允许有捻度变化,必须用径向退绕纬纱的载纬器,利用刚性剑杆传送载纬器进行引纬的织机实现连续化、自动化织造而技术的。作用就是在织机运行过程中及时自动补充纬纱, 保证织机不会因为载纬器中缺少纬纱造成织机停车的现象,最终达到使织机能连续运行, 最大限度的提高织机的运行效率,提高织物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自动换纬装置实施例2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自动换纬装置实施例3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自动换纬装置实施例3的组装图;图4A为本技术自动换纬装置的工作过程动作分解图一的主视图;图4B为图4A的俯视图;图5A为本技术自动换纬装置的工作过程动作分解图二的主视图;图5B为图5A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自动换纬装置的工作过程动作分解图三的俯视图;图7A为本技术自动换纬装置的工作过程动作分解图四的主视图;图7B为图7A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自动换纬装置的工作过程动作分解图五的俯视图;图9为本技术自动换纬装置的工作过程动作分解图六的俯视图;图IOA为本技术自动换纬装置的工作过程动作分解图七的主视图;图IOB为图IOA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自动换纬装置实施例如下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自动换纬装置,包括长条形基座、驱动系统、控制所述驱动系统的控制单元、可在所述基座上来回移动的载纬器库,所述载纬器库设有两个载纬器空位,其中一个所述载纬器空位一端设有脱离挡块;所述驱动系统可推动所述载纬器库在所述基座上移动。所述的驱动系统为伺服电机和丝杆。实施例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换纬装置,包括长条形基座1、两个相连的气缸一 2和气缸二 3,所述气缸一 2上设有电磁阀一 11,所述气缸二 3上设有电磁阀二 12,控制所述气缸一 2和气缸二 3的控制单元、可在所述基座1上来回移动的载纬器库6,所述载纬器库6 设有两个载纬器空位,一个为新载纬器空位,另一个为待换载纬器空位,所述待换载纬器空位上设有脱离挡块7,所述气缸一 2的活塞杆位置固定,所述气缸二 3的活塞杆固定在所述载纬器库6上,气缸一 2和气缸二 3可分别或同时推动或拉动载纬器库6在所述基座1上移动。实施例3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换纬装置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气缸一 2的活塞杆固定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气缸二 3的活塞杆连接有摇杆4,所述摇杆4中间靠近活塞杆的位置固定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摇杆4可绕在所述基座1上的固定位置转动,所述摇杆4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杆5,所述连杆5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载纬器库6上。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设有导轨9,所述载纬器库6的下表面设有滑块10,所述滑块 10可在所述导轨9上滑动。所述导轨9上,位于所述载纬器库6的最大行程处,设有定位块 8。本技术的自动换纬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4A、4B所示,在织机正常运行过程中载纬器库6位于初始的0号位置,载纬器库中装上新载纬器30,等待替换旧载纬器20,引纬剑杆21带动旧载纬器20工作。如图5A、5B所示,当控制系统根据引纬次数计算出载纬器中的纬纱还剩1纬长度, 织机将要引最后1纬时,控制单元驱动二位五通电磁阀一 11将供气气路与气缸一 2底部的气孔接通,使活塞杆被压缩空气推向缸体外,驱动摇杆4和滑块10将载纬器库6沿导轨9 推到1号位置,此时载纬器库6空位的中心线位于引纬剑杆21轴线的正下方。如图6所示,当最后一纬引纬运动将要结束已将纬纱基本耗尽的旧载纬器20经过载纬器库6运动最缓慢时,被空位处的脱离挡块7挡住,留在载纬器库6中静止不再随引纬剑杆21运动,引纬剑杆21上的销钉退到旧载纬器20的销孔外侧。如图7A、7B所示,当两者完全脱离后,二位五通电磁阀二 12将供气气路与气缸二 3 底部的气孔接通,其活塞杆也被推向缸体外,驱动摇杆4和滑块10将载纬器库6推到2号位置,定位块8确保载纬器库中装满纬纱的新载纬器30中心与引纬剑杆21的轴线对齐。如图8所示,在引纬剑杆21进行下一纬引纬运动时准确与装满纬纱的新载纬器30 对接推动其开始引纬。如图9所示,当新载纬器30引完第二纬到达极限位置。如图10AU0B所示,这时,两个电磁阀同时将供气气路切换到与相应气缸头部的气孔接通,使两个活塞杆都退向缸体中,通过摇杆4和滑块10将载纬器库6拉回到起始的 0号位置处,完成一次自动换纬过程。载纬器中剩余纬纱的长度可以通过计算也可以由探纬装置检测获得。自动换纬装置可以在织机左右两侧各设置一套,也可仅在任意一侧只设置一套, 与电控系统软件和载纬器储纱定长有关。可以用伺服电机和丝杆驱动滑块控制载纬器库的位置来完成自动换梭。载纬器库可以设计成上下两层甚至多层,在织造多层织物时2纬或多纬同时引纬时一次完成2个.或多个载纬器的自动更换,实现多纬纱自动换纬。本技术的自动换纬装置的优点如下(1)可以实现纬纱断面形状是长方形且不允许引纬过程中纬纱有捻度变化的多层复杂织物的连续织造。(2)可以提高织机运行效率和织物质量。(3)换纬过程中对载纬器没有冲击,可提高载纬器的使用寿命。(4)可以在织造多层织物多纬同时引纬时,实现多个载纬器同时更换。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换纬装置,包括长条形基座、驱动系统、控制所述驱动系统的控制单元、可在所述基座上来回移动的载纬器库,所述载纬器库设有两个载纬器空位,其中一个所述载纬器空位一端设有脱离挡块;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换纬装置,包括长条形基座、驱动系统、控制所述驱动系统的控制单元、可在所述基座上来回移动的载纬器库,所述载纬器库设有两个载纬器空位,其中一个所述载纬器空位一端设有脱离挡块;所述驱动系统可推动所述载纬器库在所述基座上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树信余文斌马小丽宋智燕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